端午节里的思念

兰心

<p class="ql-block"> 虽已立夏,天气却总不见放晴,眼见到了“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端午佳节,这场小雨却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p><p class="ql-block"> 思念一个人,在这五月粽香的端午里。</p> <p class="ql-block">  我常常在想:如果屈原还活着,不知是否会为他在汨罗江畔的纵身一跃而懊悔,却又为这过于幼稚的问题而哑然,“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在《离骚》里的这句话显然是最好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更被后人称为“诗魂”。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为屈原作传,曾评价他:“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班固则赞他“可谓妙才也!”</p> <p class="ql-block"> 屈原的青史留名,不单是因为他学富五车的才学和后人望尘莫及的名篇佳作,更是因为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拳拳报国之心。据《史记》中的《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公元前340年左右,屈原出生于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但他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再加上良好的家庭教育,故而十分同情贫穷的百姓。公元前321年,秦国入侵,屈原积极领导民众奋力抗击,从此崭露头角,踏上仕途之路,很受楚怀王的赏识和信任。</p><p class="ql-block"> 为了使楚国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屈原受命实施改革变法,他重视对贤臣才士的任用,坚定实施依法治国。屈原的这次变法固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回顾历史,任何一场改革无论成功与否,一定会因为利益冲突招来部分人对改革者的仇恨。身处改革风口浪尖的屈原自然也不例外,他很快成为了那些人排挤毁谤的对象。楚怀王对屈原渐渐疏远,最后在奸臣的谗言下,楚王撤掉屈原官职,先后流放其至汉北和沅湘流域。</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首都郢都,楚怀王客死他乡,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上不能为国尽忠效力,下不能躬耕垄亩,归隐田园,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寄居他国,更不忍看到国破家亡,百姓颠沛流离的苦状,于是,在五月五日,忧国忧民的他写下了绝笔《怀沙》:“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杳杳,孔静幽默。郁结纡轸兮,离慜而长鞠……”在诗中他抒写了自己内心的忧愤和不平,表明了自己不随世俗和以死殉国的决心。而后,他含着满腔悲愤抱石投汨罗江身亡,实现了自己“伏清白以死直”(《离骚》)的诺言。</p><p class="ql-block">  南北朝时期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有“楚大夫屈原遭不用,五月五投汨罗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并命舟横拯救之。”的记载,这便是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来历了。</p> <p class="ql-block">  今日,又逢端午。再一次翻阅屈原的人生和他留下来的辞作,闭上眼睛,似乎看到了汨罗江边那个忧郁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一种旷世的孤独,是他“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孤傲个性的真实写照。从屈原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感情激烈、正直坦露又非常自信的人,他的这种诗人气质与环境的冲突,不断地造成了他人生的悲剧。加之,他因少年得志,缺乏在高层权力圈中巧妙周旋的能力,因而也就难以在这个圈子里长久立足,引用班固之言,实“非明智之士”。</p><p class="ql-block">  然而即使如此,也依旧不能一丝一毫地减少他对于祖国的热爱。才华横溢的他在这种现实与真情的矛盾中写出了大量爱国辞赋。“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在他的诗里,随处都能感受到铮铮铁骨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岁月流转,历史的尘埃掩埋了很多过往,然而,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却始终无法忘记这样一位投身汨罗河的诗人,在每一个粽叶飘香的季节里思念着他,这大概是一个人最大的人生价值了。</p><p class="ql-block"> 《左传》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传之久远,此之谓不朽。”我想,人们对于屈原的怀念,的确不单单是对于他的“中华诗祖”千古之冠的膜拜,更重要的是他优秀的品质。事实证明,人品比才情更为重要,历数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陆游、辛弃疾、王维、范仲淹、文天祥、岳飞……他们无一不是才情与人品俱佳。在他们身上所折射出来的,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爱国之情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每每想到这些,心里总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温暖踏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始终相信,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屈原都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p> <p class="ql-block">  雨依旧下着。读着手里的《离骚》,汨罗江边,先生那愁苦悲愤的面容便浮现在眼前。在这个细雨绵绵的端午节,我痴迷于先生《九章》《离骚》流淌的情怀,任由这种思念悠远绵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  注: 此文写于2020年,发表于《定西日报》端午专刊中。又逢端午,略做修改,特编辑于美篇以记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