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交流促发展,研讨学习共提升 ——共青城市“张友娥名师工作室”与“熊南生名师工作室”开展研讨交流活动

八月十九

<p class="ql-block">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为加强区域名师工作室之间的融合和借鉴,更好地推进名师工作室团队的专业化成长,提升工作室成员在古诗词教学方面的能力和水平,2022年6月2日下午,张友娥名师工作室特携手熊南生名师工作室,在甘露镇中心小学联合开展了“古诗词教学”课例观摩及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名师工作室研讨交流活动从熊美珍老师的一堂精彩的古诗词教学课《马诗》开始。熊老师古诗文功底扎实,文本解读细致透彻,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双向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巧妙地融合。</p> <p class="ql-block">  首先,一段《中国诗词大会》视频欣赏燃起全场,再模拟“九宫格”猜诗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出示古诗《蜂》和《墨梅》,学生自然“比较”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同为咏物诗。</p> <p class="ql-block">  熊老师激情饱满,师生互动融洽,适时地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通过资源的挖掘整合领悟诗人的情感,再借助插画及视频“知诗人”,学生仿佛穿越时空,随着李贺的一生起起伏伏,愈加理解诗人李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p> <p class="ql-block">  最后,再通过《马诗》其四、八、十的比较学习,迁移本课学习方法,感受人物品质。</p> 课后,为了进一步探讨古诗词教学,切实提高各成员的古诗词教学能力,张友娥名师工作室和熊南生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就熊美珍老师的这节课进行了交流研讨。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纷纷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研讨氛围真挚而浓烈。 熊南生老师在肯定熊美珍老师这堂课的同时,也强调和提出了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几点建议:<br> 一、就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而言,应该是“五方会谈”的结果。所谓“五方”,即指文本、作者、教师、学生、编者,缺一方都不可能产生适切的教学内容,而我们往往会忽略编者的意图,在此,我们是否可以揣摩一下,李贺《马诗》有二十三首,编者为何选取了其五呢?<br>  二、王崧舟老师在诗意语文中提出了“举象”“造境”“入情”的实践策略,小学古诗的教学可采用“举象”“造境”“入情”的方法,而引导学生体会意象,沉入诗境,体悟诗情。举诗之象是诗歌教学的突破口,通过捕捉意象,让学生了解感情基调,进而造诗之境,让学生沉浸在诗境之中,贴近诗歌,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从而入诗之情。“举象”“造境”“入情”三者共同作用于小学古诗教学,步步深入,引领着学生在诗歌中走个通透,从而带领学生寻找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自我,培养文化自信。<br>  三、共青城虽然是个不大的地方,但我们的格局要大,眼界要宽,不可妄自菲薄,要敢于走出共青和人家比一比。 <p class="ql-block">  最后,裴炜校长充分肯定了这次研讨交流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并就本堂课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且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多关注如何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理解之间形成共鸣,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p> <p class="ql-block">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本次两个工作室之间的研讨交流是短暂而紧凑的,学习的内容是丰盈而充实的。名师的成长伴随名师团队前行,我们要在学习、借鉴名师中完善自己,在交流共享中提升自己,以勤奋学习为远航的动力,以增长本领为搏击的能量,让这次教学研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素养提升的新起点,深耕语文课堂,扬帆起航,踏浪前行。</p>

名师

工作室

研讨

学生

教学

古诗词

老师

熊南生

学习

张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