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端午香包红

华龙堂

<p class="ql-block">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叫法最多的节日,更是来历说法不一的节日。</p><p class="ql-block">既然是节日,何不快乐呢?</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向祖国人民致以端午节的良好祝愿:端午快乐!身体健康!生活幸福!</p> <p class="ql-block">“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p><p class="ql-block">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p><p class="ql-block">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p><p class="ql-block">这首童谣所唱的便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p> <p class="ql-block">临近端午,红古区海石湾的街头市巷,卖买端午民俗挂件和食品的摊点给城市增添了传统节日的喜庆气氛。</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对端午没有太多的印象,只是觉得五月五到啦可以吃上好吃的啦。老家的四五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到端午的时候可以吃上新麦子了。</p><p class="ql-block">一到端午,妈妈提前给我们做好甜醅子和荞粉,在先一天晚上给我们弟妹们绑上彩色线手环、脚环,说这样可以预防长虫(蛇)。第二天早上我爬上柳树折一些柳条插到大门上,妈妈给我们煮几个鸡蛋,烙白面饼子,饼子上还用做针线活的顶针压上排列好看的很多圆圈图案。</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没吃过粽子,也没见过棕子。</p> <p class="ql-block">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历经几千年岁月淘洗,传承至今,凝结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根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p><p class="ql-block">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固本思源等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先秦时代端午节的节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记载,就现存文献没法直接考证其源流。</p><p class="ql-block">关于端午节的相关文字记载,“端午”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代的《风土记》中,但端午的习俗却早已有之,如龙舟竞渡祭祀之俗,早已存在。</p> <p class="ql-block">端午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端午节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名平,字原。</p><p class="ql-block">相传,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不愿做亡国奴便于五月初五日,跳进汨罗江自尽了,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p><p class="ql-block">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为了寄托哀思,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p><p class="ql-block">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喂鱼虾,后来就演变成了人们吃粽子的习俗。</p><p class="ql-block">鱼虾吃饱了米团,可以免吃屈平之尸。</p><p class="ql-block">人吃饱了粽子,可以免吃什么?……</p> <p class="ql-block">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此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从唐人欧阳询转抄《风俗通》(东汉末年应劭著)的佚文可见,也许东汉灵帝时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子,但这也是屈原身后400多年的事了。</p><p class="ql-block">虽许多端午习俗与屈原无关,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p><p class="ql-block">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是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古老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重视祖先神灵信仰与祭祀活动,祖先神灵信仰是古老传统节日的核心。</p><p class="ql-block">“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p><p class="ql-block">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p><p class="ql-block">端午节内涵中祭祀内容也是中国人文思想的传承和见证。</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在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p><p class="ql-block">端午习俗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鸢、睇龙船、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等等。</p><p class="ql-block">端午节期间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p><p class="ql-block">汉代时南北统一,历法变动,朝廷为了方便过节,规定每年的端午节改为阴历五月五日。</p> <p class="ql-block">到了明代,端午节又吸收了金人射柳之风俗。</p><p class="ql-block">明代把端午又称“女儿节”。</p><p class="ql-block">《帝京景物略》云:“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p> <p class="ql-block">自民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移风易俗,端午节许多旧的风俗已被人们遗忘了,但端午节仍是民间深受欢迎的传统节日,粽子是不可缺少的佳节食品。</p> <p class="ql-block">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p> <p class="ql-block">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p><p class="ql-block">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p> <p class="ql-block">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p><p class="ql-block">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有特殊的香味,人们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用它来驱病、驱虫防蚊、辟邪。</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贴门神、春联,挂艾草、菖蒲,都寄托了人们祈求健康、快乐、幸福的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家家门上挂艾草,相当于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应推广于世界,山河无恙,新冠奈何?</p> <p class="ql-block">端午下雨南方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洗龙舟水能去晦气、带来吉祥。</p><p class="ql-block">北方认为端阳无雨是丰年,端午日雨,鬼旺人灾;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p><p class="ql-block">此种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p><p class="ql-block">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p><p class="ql-block">南北风俗有异,这种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差异,倒不可信。</p> <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正式将端午节列为国家法定假日,规定农历端午当日放假1天。</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30日中国“端午节”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p><p class="ql-block">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被赋予了家国情怀等很多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人们纪念屈原,不只是因为他的艺术造诣,更是因为他伟大的灵魂和深沉的爱国之情。</p><p class="ql-block">端午节所承载的这种对祖国、对民族赤诚的爱,足以凝聚起我们持续拼搏和奋斗的磅礴力量。</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每到端午佳节,各种贺节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节味浓郁,热闹喜气。</p> <p class="ql-block">“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挂香囊;门插艾,香满堂;龙舟下水喜洋洋。”</p> <p class="ql-block">关于端午节的祝福语,大部分民俗学家认为,是先有端午节日之后,才将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附着在节日上,赋予节日以其它意义,但这些意义也只是端午节其中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古人过端午节辟邪驱瘟、竞技强身的目的就是为了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了就是快乐!</p><p class="ql-block">所以说“端午节快乐”“端午节安康”都是可以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只不过,"安康"一词,一般用于祝福老年人或者长辈的惯用语;不太适宜用于年龄小的或者说晚辈。</p><p class="ql-block">至于端午节与祭祀有关,中国很多传统的民俗大节都与祭祀、辟邪有关,例如除夕、春节等欢乐节日均与祭祀、辟邪、除秽等有关。</p><p class="ql-block">春节有祭祀内容,难道就不能祝新春快乐了!</p><p class="ql-block">但在现实中,端午节的祭祀成分并不明显,在民间并不突出,在家居并无表现。</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快乐!是端午节的节日祝福语。</p><p class="ql-block">不知怎的,自2015年来,网络上冒出来了个“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提醒,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因此,端午节祝福语应该用“安康”不能用“快乐”。</p><p class="ql-block">根据考证,端午节快乐是这个节日的固定祝福语,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会互道“端午节快乐”。</p><p class="ql-block">历史上从来没有端午安康的说法,端午安康是近几年一些社交媒体新造的祝福语。</p><p class="ql-block">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的民俗节日,既不是科技研究,又不是“国家公祭日”,竟然被现今的一个并不存在的“非遗专家”否定了老先人的传统?</p><p class="ql-block">真该需要有这方面的真正的“非遗专家、教授”存世啊!</p> <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p><p class="ql-block">端午以五色丝线系到手腕上以驱邪避邪,是流行的传统节俗。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p> <p class="ql-block">在古兰商场门前碰见了一位83岁的老人,在卖香包和五彩线,这位老阿奶我基本上认识。在聊天中,她说了两句话让我感觉到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我把老头子恨死了,他把自己家的事情没管过,没管好”。我免强地回应了一句,“拉把大家的事情管好了就是把你家的事管好了”。事实上,早在30多年前,我被抽着到窑街镇红山村搞计划生育工作的时候,他的老头子就是当时的窑街镇镇长。</p><p class="ql-block">作为乡镇领导能把身心投入到老百姓的事情上,把自己家的事情没操心好,也是一种家国天下情怀的真实体现。</p><p class="ql-block">老阿奶硬是免费给我亲手绑上了一根彩色线的手环,让我也过了一把小时候的端午节。</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节日有多少?没有确切的统计过。</p><p class="ql-block">新产生的这个节那个节以及什么高血压防治日、减肥日、节能日、无烟日的,现在的节、日层出不穷,有时一天中会出现几个节日,以后还会有更多的节日出生的。</p> <p class="ql-block">但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融汇着华夏民族的人文思想和精神,流淌着中华文化的基因血脉,跳动着自强不息、永不停歇的中国心,我们一定要把它继承好、传播好、发扬好!</p> <p class="ql-block">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雨中的海石广场</p> <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资料和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