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传说

蓝雨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那么,端午节的由来又有怎么的故事呢?</p> <p class="ql-block">  纪念屈原</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其由来,说法不一。</p><p class="ql-block">最传统的说法: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但最终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yuán、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mì罗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p><p class="ql-block">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投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liàn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p> <p class="ql-block">纪念伍子胥 </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纪念伍子胥,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吴王夫差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自刎。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夫差将其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为纪念伍子胥之日。</p> <p class="ql-block">纪念孝女曹娥</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说法是纪念孝女曹娥。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p> <p class="ql-block">祭祀龙图腾说</p><p class="ql-block"> 祭祀龙图腾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一是,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是,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吴越地区“以像龙子”的文身习俗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夏至与“恶日”</p><p class="ql-block"> 也有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还认为端午节是“恶月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农历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从先秦以后,五月五日为不吉之日。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p> <p class="ql-block"> 以上我们说了五种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到底哪一种是准确的,我们已无从考证,当然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还有很多说法,但无论是哪种说法,都足以表明我国的历史文化悠久,以及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