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端午时节,粽叶的⾹⽓飘满中华⼤地,其中蕴含的是中华民族不朽的⽂明。绿叶卷起,包裹住的是那两千年来不朽的⽂明。它穿过时间的束缚,来到今天。⽽那⼿⼝相传的包粽技艺,也将⼀家⼀家,⼀代⼀代的传承下去。每逢佳节倍思亲,岁岁年年端午情。今天⼜逢端午,⾃⼰的⼼⾥油然⽽⽣⼀种朴素的思想,⼀缕纯洁的情愫,⼀种浓浓的情意,闻着粽子的香味和吃着香甜的粽子,不由的想起我去世的母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兄妹六个都已成家,但都不在一个地区上班,可每到端午节,母亲总要提前包好粽子,或托人捎或打电话让回家取等方式,不误端午节吃粽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被缠成小脚,三岁就没了母亲,童年没有过快乐和幸福。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三岁就嫁给我父亲,为了我们这个家辛劳操持一辈子。我们小時候的年代,物质匮乏,生活水平很低,端午节也是象征性的吃几个粽子。七十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不断提高,过端午节才真正象个节日。母亲为了让我们吃上粽子,提前在市场上采购米、粽叶和红枣。我家住的地方距市场有三里路,她又不会骑自行车,不过那个时期也只有这种交通工具了,出去采购一趟下来也得大半天,她又怕父亲不识货买不好,非得自已亲力而为。走路对于小脚女人的付出有多大,可想而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年端午节前几天,母亲就早早泡上粽叶和米,当然我们这里包粽子以黄米为主,怕米里面有沙子,用水把米淘干净,连洗粽叶带淘洗米和包,一个人折腾一整天,兄妹六家人也十几口子,包一大锅都不够。还别说,煮粽子也很有讲究,不会操作就会煮破了,粽叶外边有米,不好看,掌握不好火候还会夹生。母亲每次煮之前,先把不能用的粽叶铺在锅下边,防止糊锅。一个粽子一个粽子码好,在粽子上边再压上一小块石头,防止粽子在煮时翻滚。添上水开始煮,先小火,让粽子慢慢加热,米受热粘在起,再加火大煮。每次煮一锅粽子也得三个多小時。煮好后不立即出锅,还在锅里闷一个晚上,第二天才出锅,刚出锅的粽子还有热度,吃一个软糯香甜,甭说有多可口好吃了,那时做饭用的火不象现在有煤气,都是煤火,不停的添煤,还得拉风箱吹风。煮一锅粽子得有多麻烦和费事。就这样每年端午节母亲连包二锅粽子才够我们兄妹六家享用。可见每年端午节母亲付出了多么大的辛苦。天下的母亲是伟大无私的,这话-点都不过,为儿为女下了地狱,可怜天下父母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亲的年龄在增大,身体大不如前,不能自已动手,母亲就雇人包,端午节总让我们吃上香甜的粽子。孩子们也都心疼父母,都主动开始学习包粽子的手艺,母亲手把手的教,从不会到熟练,以后端午节都各家自已包起粽子来了,回家探望父母还拿些回来让母亲品尝。后来母亲去世,每年清明节上坟祭拜,我们也要准备几个粽子作为供品,让在天堂的母亲也能享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祖国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步步高,吃粽子已不在足限于端午节,什么时间想吃都有,不过也品不出七八十年代哪时候吃粽子的味道了。但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仍然在流传着,包粽子包的是中华文明,吃粽子吃的是传承精神。每当我吃着香甜可口的粽子,就会思念我的母亲。愿母亲在天堂一切安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感谢屈原,让我们铭记这个⽇⼦,既有对古⽂化的追溯,同时⼜承载着启迪后⼈的使命,感谢这个节⽇,让传承在我们⼈⽣中成为⼀种美好的回忆和向往,愿这朵传统的奇葩之花在中华⼤地绽放更加的美丽。更愿在每个端午节时,我们不要忘记亲情,亲⼈,更不能忘了真实的⾃⼰,情系粽⾹,粽⾹传情,世代永远。或许如此,节⽇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眼⾓晶莹的泪珠,不仅仅是疼痛,更是幸福的抒写,相约的美丽。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早的全家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母亲的遗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母亲的遗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家农村的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县城的房,兄弟姐妹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母亲去世后送别追悼现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