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活动背景</span></p> <p class="ql-block"> 依据《指南》和结合大班幼儿年龄段的数学关键经验中的数学目标:大班幼儿需要进行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合,理解分合中的互换。互补关系,并体验数量的多种分合方法。考虑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我们在数学区投放了分成多种玩法的游戏材料。因为相较于集体活动,数学区活动更能满足个性化需求,学习氛围也相对开放、自主、宽松,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特点、速度,主动去探究获得数学经验,从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有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p> <p class="ql-block"> 推进一:初次游戏,探索分成的多种玩法(3月8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观察实录</span></p> <p class="ql-block"> 区域时间,数学区内有彤彤、诺诺、欣妍和博博四名小朋友,欣妍和博博2人合作玩着“拯救猴子”的游戏。彤彤和诺诺2人选择了新投放的分成游戏。</p> <p class="ql-block"> 诺诺先拿了①号分成架,对正在选择玩那种分成方法的彤彤说:彤彤,我们一起来分吧。你分一个我分一个。彤彤看了一眼诺诺没有答应端来了③号石子分成说:我玩这个吧,我分成还不太会,老师说我要多练习练习。诺诺就到旁边自己摆弄去了,熟练的操作着绳子上的自然操作,按照1-9、2-8、3-6....的顺序依次往后分,很快的就将剩下的几个数字都分完了,就送回去换了另一种的分成游戏。这边的彤彤拿出数字7的石头,从盒子里数出了7颗红枣,在盘子左边放了4颗,右边放了3颗,嘴里念叨了7可以分成4和3。说完又将红枣合起来,分成了5个和2个;第三次合分成1和6;第四次又分成4和3,刚读出来诺诺就说:你刚才不是分过4和3了嘛,只能有一个4和3 的分成。</p> <p class="ql-block"> 彤彤立即将红枣又合起来:我忘记了,我还是用笔记下来吧,要不然一会又忘记我分了那个了。彤彤从美工区拿来一张白纸和一支笔,分一个就记录一个,但由于没按照顺序分,每次操作分红枣都要核对一下记录纸,反反复复的重复操作,最后还是在诺诺的帮助下,按规律重新操作,才完成了全部的分法,一个7的分成用了近8分钟,后又自己继续进行8的分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分析讨论</span></p> <p class="ql-block"> 从以上游戏实录来看,幼儿对于分成游戏是有着一定的兴趣的,且对游戏有着一定持久力。但也不难看出诺诺和彤彤2人的个体差异明显。诺诺能熟练的掌握的10以内的分成,且能按照有规律的方法进行数的分解,但缺乏记录的意识,未留下操作过的痕迹,且目前的分成材料对于他而言没有任何的挑战性,导致后面游戏状态就有点兴趣平平了。而彤彤对于分成的概念还处于将一个总数分成2个部分,且是在固定的实物上操作,若没有实物则不会分成的情况中,但能有意识的将自己的分成结果进行记录用来核对检查也不失为一种自己的方法。结合以上,通过在游戏中的观察以及幼儿游戏后的总结讨论,根据孩子们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所商讨出的解决对策,我们将数学区投放的材料再次进行的了微调,首先将分成架的绳子侧边都放上了数字,按照单双数分开,同时方便孩子目测,其次投放多种形式的记录纸,供幼儿自主选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支持调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分成架的难度升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记录纸的多重选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