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万邦儒校长逝世三十周年

周立基

<p class="ql-block">  年逾古稀,人近黄昏。回首已送别的75载岁月,记忆中最美的珍藏就是在清华附中度过的八年时光,最大的幸运就是遇见了影响并激励我们一生的贵人万邦儒校长。</p><p class="ql-block"> 万邦儒校长于1928年9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县;</p><p class="ql-block"> 1948年考入清华大学文学院历史系;</p><p class="ql-block"> 1949年上大学期间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60年8月被任命为清华附中校长;</p><p class="ql-block"> 1979年11月再度被任命为清华附中校长;</p><p class="ql-block"> 1992年6月7日,因突发心脏病溘然长逝,年仅63岁;</p><p class="ql-block"> 1993年9月,被追认为《全国优秀校长》。</p><p class="ql-block"> 万校长倾其毕生精力献身于中学教育事业,他的大半生涯都与清华附中的振兴腾飞相关联。</p><p class="ql-block"> 他是对中学教育卓有贡献的杰出教育家;</p><p class="ql-block"> 他是带领清华附中师生实现宏伟愿景的领军人物;</p><p class="ql-block"> 他是促进我们身心健康、引领我们人生方向的灵魂导师。</p><p class="ql-block"> 值此万邦儒校长逝世三十周年之际,谨将此美篇奉上,以表达我们真挚的感恩之心,和深切的缅怀之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照片从夏宇继的美篇《永远怀念万邦儒校长》中复制。</p> <p class="ql-block">深挚怀念我的中学校长万邦儒</p><p class="ql-block">祭奠万邦儒校长逝世三十周年</p><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间,我等上世纪60年代的中学生,皆已接近或逾过了古稀之年。回望已走过的人生之旅,记忆中最美的珍藏就是在清华附中度过的八年时光,最大的幸运就是遇见影响并激励我们一生的贵人万邦儒校长。</p><p class="ql-block"> 那是1960年的秋季,我们一帮正值荳蔻年华的少年,考入了清华附中初中部。自1915年附中前身成志中学建立以来,经历了1952年、1958年的两次重组易名,最终于1960年更名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同时开设了高中部,首次面向全市招生。时年32岁的万邦儒被任命为清华附中校长。至此,开启了万校长挂帅、师生协力共建新附中的远大前程。</p><p class="ql-block"> 在校的八年,我们见证了附中迅速腾飞的过程。附中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跻身于北京中学的名校之列,其间遵循的是一条目标明确、措施到位、师生合作共创辉煌的正确路径。</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万校长于我们最大的恩典就是,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刻,促进了我们的身心成长,引领了我们的人生方向。每个附中学子,首先接受并终生受益的,就是新生的入学教育。记得我们入学那年的开学季,曾有为期一周的新生教育,由万邦儒校长、韓家鳌副校长、吴裕良、姜金凤、顾涵芬等老师担纲宣讲。</p><p class="ql-block"> 对于我们这些未脱稚气的初一新生来说,入学教育无疑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语境。宣讲的详细内容大多已经淡忘,而关于清华附中的发展愿景,关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却激发了我们的少年情怀,融入了我们的年轻生命。</p><p class="ql-block"> 万校长等师长们宣讲的理想目标,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项: </p><p class="ql-block"> 第一,从六零年开始,通过九年时间实现附中的《三级跳》计划,即每三年让附中上升一个台阶,从北京市知名中学,进而成为全国知名中学,直到变成世界知名的一流学校。</p><p class="ql-block"> 第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才是每个人须追求的伟大理想。从此,一种终赴使命的神圣感,遂淡化了我们一心考取清华的小我心愿。</p><p class="ql-block"> 第三,中学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为造就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队伍输送人才。</p><p class="ql-block"> 第四,树立锻炼身体,力争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雄心壮志。</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目标的确立犹如阳光雨露,造就了附中人不同凡响的视野格局和胸怀。</p><p class="ql-block"> 首先,学校重视德育和政治思想教育,除了设置政治常识课之外,还经常邀请官员或知名人物来校做报告,宣讲他们的非凡经历或者是对政治形势的看法。记得做过报告的人包括章文晋(曾任外交部某司司长),吴运铎(作家,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等人。学校还不时的组织学农学工和军训活动,让我们的身心成长大受禆益。</p><p class="ql-block"> 学校重视少先队和共青团的组织活动,经常组织团课和党课学习,鼓励适龄学生入团入党。在校期间,学校就先后发展了几批党员,包括高61级的刘延东,高62级的关天池、刘泽彭,高63级的张蕴环,以及预64级的曹淑英、马云香等同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说到智育教育,学校致力于教学改革。这得益于附中归属清华大学党委直接领导,在教学设置上可以不同于其他中学之故。</p><p class="ql-block"> 附中教学不搞题海战术,不搞分数挂帅,不以升学率为首要考量指标。而是提倡自学、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一再减压减负,让所有学子都感受到学习实乃一件轻松愉快之事。</p><p class="ql-block"> 附中注重探索教学改革的路径,四年内进行了两项改革的大胆尝试。其一,将我们由本校初中考入高中的45位同学组成高634班,作为实验班对待,是想摸索初高中教学无缝接轨的经验。诸如数学、物理等课程,都由清华的讲师或教授担纲授课。其中程紫明老师的数学课,成为全市数学老师趋之若鹜的观摩教学,而《程紫明教学法》也在《光明日报》等多个报刋上被载文推荐。</p><p class="ql-block"> 其二,响应中央1964年2月发布的教育重心调整的指示,于1964年9月率先成立了清华大学预科班。作为全国中学创办大学预科班唯一的先例,附中是为了探索中学与大学对接、造就教学一条龙的路径。首届预科班包括从高63级四个班选出的80位同学,在高二高三的课程设置上完全是另辟新径,物理和化学老师分别由清华教授张三慧及章臣懿担任,教材也完全由他们个人编写。虽然早已无从评判两项试验的得失成败,但是万校长锐意改革的远见卓识,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都将是载入附中的乃至中国教育史册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关于体育,这是附中师生一致的永不冷却的话题和兴奋点。每个附中学子最先领会和接受的,就是万校长关于体育教育的方针,即德智体教育以体育为纲,体育以田径为基础、田径以速度为纲的独特纲领。这项纲领的宏大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以实现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宏愿。而当前目标则是提高运动成绩,以在北京市中学生运动会上名列前茅。经过亲自调研后,万校长甚至提出了男队赶超101中,女队赶超女四中的具体目标,遂让附中陷入对体育的集体狂热,并有了《无体育不附中》的调侃之说。</p><p class="ql-block"> 学校除了成立田径、球类等多个运动队之外,还积极促进其他学生的体育活动。学校订立了"60米跑、立定跳远和铅球“的低限标准,要求每个同学必须三项达标才算体育成绩及格。为此,每周两堂体育课是必须的。每天清晨和下午课后,学校操场上、球场中,以及数个与附中邻近的道路和场地,都充满了生龙活虎的运动气氛。每逢举行运动会时,无论校级区级或市级运动会,都是附中平添的狂欢节日。对体育的重视,让所有附中学子养成热爱和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大多学生具有比其他中学学生更强的体能和体质,成为附中独特体育纲领的终身受益者。</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万校长和全体师生的通力合作,终于成就了附中的初期辉煌。首先是成功完成了附中三级跳的第一跳,即高60级学生于63年的高考成绩位于前列,而使附中成为北京市的知名中学。据统计,从高60级到高61级高62级,连续三届高中生考上大学的升学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五,考上清华北大的共计130余人。尤其是高61级学生,高考各科平均成绩达90分以上的在全市同类考生中占到四分之一。因而附中立马提高了高中录取分数线,从高63级招生时起,附中提档分数线就跃居于北京市中学的首位。</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年的刻苦锻炼,附中田径队终于在1964年的北京市中学生运动会上异军突起初露锋芒,直至在1965年运动会上达到巅峰,斩获男子高中组团体冠军、女子高中组团体亚军、男子初中组第四名和女子初中组第五名的辉煌战绩。</p><p class="ql-block">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万校长描绘的愿景图初见雏形,附中的峥嵘岁月、还有我们那阳光灿烂的日子,皆因WG来袭和红卫兵的成立而戛然而止。万校长等一批师长遂遭到了批斗和不公正的待遇。附中的三级跳计划惨遭搁浅,正待做第二跳的我等"运动员“无奈倒戈,我们的清华之梦随即破灭了。</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两年半,校内外发生的诸多事件,大都乏善可陈,仅给我们带来对诸事的困惑不解,对万校长等人同情却又爱莫能助的心情。这段难熬的日子,直到1968年12月6日,我们一帮同学去往山西插队,方告终结。那一天,也是我告别京城、告别附中、告别万校长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一別九载,与万校长再度联系已经到了1977年,此后我们的联系就再也没有中断。将近14年的交往,让我们成为真诚相待的忘年交和亲人。</p><p class="ql-block"> 记得1977年冬季,我在湖南参加了高考恢复后的第一届高考,本来分数已够录取条件,却因有人从中作梗而未被录取。万校长听说后,先是为我进清华大学附中师资班周旋,未遂后即写信鼓励我莫灰心不放弃,使我在次年就考取了北师大数学系,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p><p class="ql-block"> 记得1981年夏季,那时万校长的大儿子万军还在武汉测绘学院上学。我受万校长之托,带着万军直接面见时任国家测绘局局长的杨星武,他曾是我父亲在总参测绘局工作时的上司,他的女儿杨均曾是附中初63级同学。杨局长当即答复了我们,同意万军大学毕业后到国测局工作。从此,我和万军、我和万校长、我和万校长全家,便有了如同一家人的亲情。</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1983年的夏季,万校长带小儿子万方来南京度假,就住在我任教学院的教师宿舍里。那时,我已携女儿去到太原探亲,委托我的同事关照万校长父子。返回后见到万校长留下的字条、纸币和饭票,我禁不住的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 最难忘的是1991年7月29日,我最后一次见到万校长的情景。那天我去到万校长家,本想为一个同学的外甥考入附中高中说情,但万校长听后立刻就拒绝了。我并没有感觉失望,却只看到一个坚持原则的大师风范。</p><p class="ql-block"> 那天交谈后,万校长便亲自下厨,麻利迅速地做了一桌饭菜。记得菜肴包括爆炒腰花、清蒸武昌鱼、青椒肉片、西红柿炒鸡蛋、莲藕排骨汤、凉拌黄瓜等。让我看到万校长还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厨师的多面形象。</p><p class="ql-block"> 那一桌美味佳肴还历历在目,席间万校长的铿锵话语(万校长刚刚访美回来不久,对附中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规划)还在耳边迴响,却万万没有想到,与万校长的这次见面竟成了我们今生的永别!</p><p class="ql-block"> 万校长于1992年6月7日,因突发心脏病而溘然长逝,年仅63岁。关于万校长和附中、万校长和我们的故事,遂成为珍藏在我们心底的永不溟灭的记忆。万校长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照片从夏宇继的美篇《永远怀念万邦儒校长》中复制。</p> <p class="ql-block">时山林(曾高632班、预641班同学)诗三首</p><p class="ql-block">之一:《怀念万邦儒校长》</p><p class="ql-block">母校历百年,</p><p class="ql-block">回首一瞬间,</p><p class="ql-block">思念万校长,</p><p class="ql-block">师生心相连。</p><p class="ql-block">园丁衔使命,</p><p class="ql-block">奋力肯登攀,</p><p class="ql-block">教书又育人,</p><p class="ql-block">攻坚不畏难。</p><p class="ql-block">任凭风雨骤,</p><p class="ql-block">何惧不白冤,</p><p class="ql-block">一腔赤子血,</p><p class="ql-block">忠诚日月鉴。</p><p class="ql-block">暑期搞军训,</p><p class="ql-block">访贫到冷泉,</p><p class="ql-block">齐声唱雷锋,</p><p class="ql-block">学农圆明园。</p><p class="ql-block">红专大讨论,</p><p class="ql-block">明辨世界观,</p><p class="ql-block">引导人生路,</p><p class="ql-block">来日接好班。</p><p class="ql-block">教改有创举,</p><p class="ql-block">敢为天下先,</p><p class="ql-block">早快出人才,</p><p class="ql-block">开办试验田。</p><p class="ql-block">预科萌新芽,</p><p class="ql-block">精心来浇灌,</p><p class="ql-block">学习倡主动,</p><p class="ql-block">扩大知识面。</p><p class="ql-block">传授好方法,</p><p class="ql-block">教诲记心间,</p><p class="ql-block">成绩傲京城,</p><p class="ql-block">名校谱新篇。</p><p class="ql-block">炉渣铺跑道,</p><p class="ql-block">带头来锻炼,</p><p class="ql-block">推行劳卫制,</p><p class="ql-block">身体是本钱。</p><p class="ql-block">健康好基础,</p><p class="ql-block">工作五十年,</p><p class="ql-block">全市拿冠军,</p><p class="ql-block">赛场美名传。</p><p class="ql-block">三育德智体,</p><p class="ql-block">兼顾不可偏,</p><p class="ql-block">培养众学子,</p><p class="ql-block">全面得发展,</p><p class="ql-block">未来成栋梁,</p><p class="ql-block">为国多贡献。</p><p class="ql-block">附中卅余载,</p><p class="ql-block">苦辣与酸甜,</p><p class="ql-block">常叹时间少,</p><p class="ql-block">哪得半点闲,</p><p class="ql-block">呕心又沥血,</p><p class="ql-block">毕生献校园。</p><p class="ql-block">花甲正逢时,</p><p class="ql-block">撒手离人寰,</p><p class="ql-block">难画新蓝图,</p><p class="ql-block">壮志化云烟,</p><p class="ql-block">大旗骤然落,</p><p class="ql-block">垂泪默无言。</p><p class="ql-block">西望人未去,</p><p class="ql-block">吾辈常挂牵,</p><p class="ql-block">终生是楷模,</p><p class="ql-block">精神胜金钱。</p><p class="ql-block">置身青松下,</p><p class="ql-block">永伴桃李眠,</p><p class="ql-block">喜看花似锦,</p><p class="ql-block">慰君乐开颜。</p><p class="ql-block">古稀思青春,</p><p class="ql-block">母校意绵绵,</p><p class="ql-block">感念好校长,</p><p class="ql-block">心香献一瓣。</p><p class="ql-block">寄情成此诗,</p><p class="ql-block">与君梦里见,</p><p class="ql-block">似识君音容,</p><p class="ql-block">昂首笑长天。</p><p class="ql-block">(2015年6月)</p><p class="ql-block">之二:《偶遇》</p><p class="ql-block"> 附中求学时,与万邦儒校长接触甚少,除聆听其兼任之政治课,再无交集,思来实为憾事。离校后,与其更少谋面。然一次偶遇,与之近在咫尺,其情其景,令人动容,虽经40余载,记忆犹新,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1971年初。吾去戎装,返京城,遂被遣至海淀区知青部门供职。该机构乃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潮应运而生。三年前,若不从军,吾或为知青中一员,今却从事知青工作,不禁叹命运之巧合。单位乃一平房大院,位于海淀镇东北,其址后观园9号。沿门前路,北接北京大学南门,东连中关村。因家远,除节假日,平日于单位居住,外屋为与同事共用之办公室,里屋权做宿舍。从东海之滨返故乡京城,别军旅生涯入机关节奏,环境身份之变,一时多感不适。当年夏季某日,天气炎热,窗外老树翠叶不摇,枝头鸣蝉不已。午休毕,睁惺忪眼,隔窗望去,忽见一人,端坐于树荫下之石阶,手中笔挥于膝盖之上本册,聚精会神,旁若无人。虽一侧影,视之,心头一惊,睡意皆无。此人乃万校长,岂料与此相会。吾连呼"校长",请其入室。观其容,憔悴状,唯双目炯炯有神。交谈间,知其刚被"解放",协助学校完成学生分配遗留事宜。吾亦披露姓名,欲诉校园往事,然望其急切之眼神,知其公务繁忙,时间宝贵,故彼此未过多寒暄,遂引领其至有关人员处接洽。须臾,事毕,为其送行。校长嘱我安心工作,寥寥数言,语重心长。</p><p class="ql-block"> 见校长远去,怅然,思之。后观园9号距母校虽不甚远,然亦非几步之遥,其定是午餐后,顶烈日匆匆赶来,见未及上班时刻,便静处屋檐下待之,未敲窗,未呼叫,想至此,吾愧疚甚焉。望之背影,忽忆起其教室讲课之风采,忆起其晨跑步伐之矫健,忆起其与学子交谈之坦诚,忆起为学校发展之呕心沥血……往事历历,恍如昨日,校长实为吾辈尊敬之恩师,人生之楷模。</p><p class="ql-block"> 今后观园9号难觅踪影,老树石阶消失殆尽,然校长窗下埋头工作之背影,如雕塑般镌刻心间。睹其状,吾读出校长于工作之负责,于事业之忠诚,于信念之坚守。每每回味,启迪前路,砥砺奋进,受用不尽也!</p><p class="ql-block"> 此次偶遇,迅如一瞬,然终生铭记,其景挥之不去。今又逢校长忌日,写此文以表深切怀念之情。</p><p class="ql-block">(纪念万校长逝世25周年,2017年6月7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之三:《万校长 您好---写在万校长辞世三十周年之际》</p><p class="ql-block">万校长 您好</p><p class="ql-block">虽已离别三十个春秋</p><p class="ql-block">可长空大地都知道</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母校清华附中</p><p class="ql-block">却一直让您魂萦梦绕</p><p class="ql-block">那是您泼洒的画卷</p><p class="ql-block">那是您生命的高潮</p><p class="ql-block">那是您耕耘的沃土</p><p class="ql-block">那是您心中永远的骄傲!</p><p class="ql-block">万校长 您好</p><p class="ql-block">或许是命中注定</p><p class="ql-block">或许是机缘凑巧</p><p class="ql-block">我们有幸与您</p><p class="ql-block">相识在这所学校</p><p class="ql-block">每每忆起</p><p class="ql-block">与您共处的时光</p><p class="ql-block">总觉得太短太少</p><p class="ql-block">攀登书山的汗水</p><p class="ql-block">滋润着校园的芳草</p><p class="ql-block">航行学海的喜悦</p><p class="ql-block">伴随着对未知答案的寻找</p><p class="ql-block">教学楼的铃声</p><p class="ql-block">操场上的迅跑</p><p class="ql-block">金色年华</p><p class="ql-block">披满青春的光辉</p><p class="ql-block">在蓝天白云间闪耀</p><p class="ql-block">您为我们的人生奠基</p><p class="ql-block">欢快而又坚实的脚步声</p><p class="ql-block">是奔向未来的号角</p><p class="ql-block">万校长 您好</p><p class="ql-block">您那睿智的目光</p><p class="ql-block">真诚的微笑</p><p class="ql-block">您那不倦的身影</p><p class="ql-block">坚毅的品格</p><p class="ql-block">早已嵌入我们的大脑</p><p class="ql-block">您的</p><p class="ql-block">职业操守</p><p class="ql-block">精神风范</p><p class="ql-block">留给我们</p><p class="ql-block">多少启迪和思考</p><p class="ql-block">短暂的校园</p><p class="ql-block">岁月转瞬即逝</p><p class="ql-block">您的形象</p><p class="ql-block">在我们学子</p><p class="ql-block">各自实现理想的奋斗中</p><p class="ql-block">却始终屹立不倒</p><p class="ql-block">万校长 您好</p><p class="ql-block">您没有走远</p><p class="ql-block">就在我们身边</p><p class="ql-block">享受着桃李和青松的拥抱</p><p class="ql-block">您目睹着校园的巨变</p><p class="ql-block">感叹那迷人的新貌</p><p class="ql-block">您饱含深情的眼神</p><p class="ql-block">送走一片又一片如火的晚霞</p><p class="ql-block">又迎来一个又一个</p><p class="ql-block">晨曦初露的拂晓……</p> <p class="ql-block">这是1946年时万校长的高中毕业照,绝对是一枚英俊少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照片从夏宇继的美篇《深切缅怀清华附中灵魂人物万邦儒校长》中复制。</p> <p class="ql-block">于1962年夏季建成的清华附中主楼,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圣殿。</p> <p class="ql-block">这是万校长从清华毕业时的毕业证和成绩单留影。清华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一生却只锁定办好清华附中一件事情,他和我们都是何等的幸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照片从夏宇继的美篇《深切缅怀清华附中灵魂人物万邦儒校长》中复制。</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万校长神采奕奕,英俊帅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照片从夏宇继的美篇《深切缅怀清华附中灵魂人物万邦儒校长》中复制。</p> <p class="ql-block">刚刚参加教育工作的万校长,目光中增添了睿智和深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照片从夏宇继的美篇《深切缅怀清华附中灵魂人物万邦儒校长》中复制。</p> <p class="ql-block">专心投入工作时的万校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照片从夏宇继的美篇《深切缅怀清华附中灵魂人物万邦儒校长》中复制。</p> <p class="ql-block">这应该是正在做报告的万校长。那充满激情的演讲,带给我们的全是正能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照片从夏宇继的美篇《深切缅怀清华附中灵魂人物万邦儒校长》中复制。</p> <p class="ql-block">以一生与教育为伍为荣,</p><p class="ql-block">以一生与师生同行为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照片从夏宇继的美篇《深切缅怀清华附中灵魂人物万邦儒校长》中复制。</p> <p class="ql-block">自1979年万邦儒重任清华附中校长以来,如浴火重生,万校长带领师生再创附中辉煌,他的贡献和成绩也得到了肯定和赞扬。照片的中下图分别是1986年获得的《模范校长》奖状和1988年获得的首都劳动奖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照片从夏宇继的美篇《深切缅怀清华附中灵魂人物万邦儒校长》中复制。</p> <p class="ql-block">成功人士的背后一定有个贤内助。这是万校长与夫人张佩芳的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照片从夏宇继的美篇《深切缅怀清华附中灵魂人物万邦儒校长》中复制。</p> <p class="ql-block">这是万校长夫妇与大儿子万军的合影,当时万军只有三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照片从夏宇继的美篇《深切缅怀清华附中灵魂人物万邦儒校长》中复制。</p> <p class="ql-block">这是万校长夫妇与两个儿子万军、万方的合影。当时万校长刚从江西鲤鱼洲干校回来,全家再次团聚是多么的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照片从夏宇继的美篇《永远怀念万邦儒校长》中复制。</p> <p class="ql-block">这是1993年9月,万校长被追认为《全国优秀校长》的奖状。从全国80多万所中小学中只选出了21位校长授奖,万校长是唯一一位北京籍的并且是已故的获奖者,足以看出这个奖项巨高的含金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照片从夏宇继的美篇《永远怀念万邦儒校长》中复制。</p> <p class="ql-block">  得益于万校长和清华附中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附中学子大多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老三届同学中大多考上了大学,各届学生中有不少成为政坛、商界、文坛、教育界的精英人才,其中包括知名作家史铁生、张承志、郑义、甘铁生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清华附中的一次校庆,坐轮椅的同学就是著名作家史铁生,万校长正在微笑着与众学子交谈。</p> <p class="ql-block">文革后,每当逢五逢十的校庆,附中都会组织校庆活动。这是70周年校庆时万校长与高沂(曾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对附中的发展多有支持)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欢庆清华附中百年华诞时,附中特出版了万邦儒画集,记录了万校长带领师生走过的风雨历程及卓越成就。照片是此本画集的封面,印有《师恩似海大爱无疆》八个大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照片从夏宇继的美篇《永远怀念万邦儒校长》中复制。</p> <p class="ql-block">感谢万校长给附中开了个好头!秉持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附中正在朝着新的辉煌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  1960年的秋季,我们一帮同学幸运的考入清华附中,我成了初602班的一员。三年的岁月,印记着我们的花样年华,缔结了我们的真诚友情,预见了我们的光明未来,那是一段最珍贵的少年时光。</p><p class="ql-block"> 这是1963年夏季摄制的初602班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摄于1963年春季初中毕业前的某日。我胸前佩戴《清华附中》的校徽,好骄傲!好开心!</p> <p class="ql-block">这是初602班部分同学于1962年5月1日游览香山公园时所摄合影。</p> <p class="ql-block">三年同窗,终生为友。初602班大部分同学至今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或微信、或实场。这是在共庆我们70岁生日时部分同学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升入高中时,学校把本校考入高中的45位同学组成高634班,作为实验班特殊对待,是想摸索初中高中教学无缝衔接的经验。我也是其中一员,这张照片包括手写着全班同学名字的一张泛黄的纸,以及部分同学与时任班主任周鸿钧老师的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照片从夏宇继的美篇《深切缅怀清华附中灵魂人物万邦儒校长》中复制。</p> <p class="ql-block">  附中的改革措施之一是于1964年秋季成立了清华大学预科班,成为全国中学创办大学预科班的唯一先例。是为了探索中学大学顺利过渡,形成教学一条龙的路径。我被分到了预641班。</p><p class="ql-block"> 全班20名男生、20名女生,在两年的同窗共读期间,因相近的年龄、相通的性情、相同的志向,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虽因WG使相互友情略有损伤,但恩怨早已化解,有着59年生活交集的同学们,早已是一笑抿恩仇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拍摄于1965年5月的一张照片,是预641班39位同学的合影,除王启芙因休学未参加合影外,无一缺席。重见我们年轻时的模样,是多么的欢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是1967年WG期间,预641班部分同学在清华二校门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作为附中女子短跑队的成员,及任期两年的女子短跑队队长,我曾参与并见证了附中体育运动的进步和腾飞。</p><p class="ql-block"> 在1965年5月举办的北京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清华附中运动队斩获男子高中组团体冠军,女子高中组团体亚军,男子初中组第四名,女子初中组第五名的辉煌战绩。</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包括我个人在那次运动会上获得的三项奖状,即100米第五名、200米第二名,及4×100米接力的第二名。</p> <p class="ql-block">  预641班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开始了不定期的班级聚会。各自退休后,结伴旅游、组织聚会更渐频繁,疫情之前的五六年,曾出现每季度一聚的高记录,皆因相互情义深重之故。</p><p class="ql-block"> 这是1997年5月24日,盛鸿同学(已于2019年4月4日病故)组织班上部分同学去房山风景区共庆50岁生日时所摄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1997年5月31日,为共庆50岁生日,再次组织同学聚会时留下的合影。25年前的我们多么年轻!</p> <p class="ql-block">这是预641班部分同学于2009年春节期间聚会时拍摄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万邦儒校长于1992年6月7日,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p><p class="ql-block"> 数千名附中学子及万校长的亲友参加了万校长的追悼会,向敬爱的万校长做最后的告别。</p><p class="ql-block"> 我们再也见不到万校长了,然他的音容笑貌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照片从夏宇继的美篇《深切缅怀清华附中灵魂人物万邦儒校长》中复制。</p> <p class="ql-block">这是部分同学在万校长追悼会后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  万邦儒校长于1993年9月被追认为全国优秀校长,同时也完成了万校长半身铜像的雕塑。这是在铜像揭幕仪式上,我与三位初602班同学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其中我右边的同学是陈小悦,他从幼儿园到博士后的全部学历教育都在清华完成,是真正清华一条龙的唯一样板。他是清华附中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还是跳高场上的一名骁将,多次在运动会上夺冠。他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也是万校长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可是,小悦已经不在了,他的生命也终止在63岁。</p> <p class="ql-block"> 致万邦儒校长</p><p class="ql-block">敬爱的万校长:</p><p class="ql-block"> 如果有来生,我们还要考入清华附中,您还当校长,我们还当学生。</p><p class="ql-block"> 当然,我们首先必须重新制订附中的发展愿景和目标。《三级跳》的计划,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标准,可以保留,只是必须做颠覆性的修改。必须剃除一切功利权衡或物质考量的指标,代之以出自精神层面或具有智慧灵性的评判标准,并以有人情味的有温度的文字述之,以改变国民人文教育长期缺失的现状。</p><p class="ql-block"> 至少现在我们就可以修改一项目标,那就是将"健康为祖国工作50年"改为"健康快乐活到90后"。因为,我们惟愿您能够享受工作以外的多彩人生,只想您能够长长久久的健康的快乐的活着!</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万校长:我们永远怀念您!</p><p class="ql-block"> 期待来世重相逢</p><p class="ql-block"> 携手再续师生情</p> <p class="ql-block">编者注:本美篇制作得到许多同学和朋友的支持,文中大多照片从夏宇继的两个类似美篇中复制,还有几张照片由郑祥身、肖惠、段北星提供。在此向各位一并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