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它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是传统节日中富有刚健气息的节日。千百年来,屈原爱国忧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与风骨,感召哺育中华儿女。</p><p class="ql-block"> 今天静升小学开展了“品味浓情端午,厚植家国情怀”非遗手工体验活动。我们请到了非遗传承人梁磊、梁世红、赵二美三位老师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非遗手工体验课。</p> <p class="ql-block">一株艾草带我们走进了今天的课堂——</p> 端午节的由来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于“中正”之位,为大吉大利之象。《易·乾》爻辞中所言的“龙”,实质是对苍龙七宿一年四时运行的阐发。天象“飞龙在天”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形成祭龙以酬谢龙祖恩德、祈福纳祥、驱邪攘灾的礼俗,衍化成“端午节”。端午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民“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p> 了解端午习俗 <p class="ql-block"> 端午挂艾草与菖蒲</p><p class="ql-block">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p> <p class="ql-block"> 端午吃粽子</p><p class="ql-block"> 端午吃粽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p> <p class="ql-block"> 端午佩香囊</p><p class="ql-block"> 五月俗称毒月,农历五月初五为阳极之日又叫中天节,除了插艾叶、菖蒲,喝雄黄酒等各种避邪物的风俗;另有用五色丝线系绑在小孩手臂上,可使他长命百岁的风俗,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两项风俗合二为一,就成为了香囊。用五色彩线系着一个艾草、檀香等中药的小布袋给小孩挂着,防止毒虫侵扰,祛湿避邪的功用,并成为祈福吉祥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端午赛龙舟</p><p class="ql-block">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他在流放了,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和《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p><p class="ql-block">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p> 手工制作现场 <p class="ql-block"> 了解了端午节的相关知识,我们开始动手捏“粽娃”、做“香囊”、绘“粽情手提袋”。</p> <p class="ql-block">你看,这小男生拿针线的样子多可爱!</p> 作品成功展示 <p class="ql-block"> 作品终于诞生了……</p> 我们一起留影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端午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逐渐成为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载体之一。在端午节里,人们会纪念屈原,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积蓄前行的力量。通过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我们要学习他不朽的爱国精神,将爱国奉献的信念植入心间,将自己的梦想同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将爱国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