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为了引导同学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洛新小学开展了“浓情端午,传承民俗”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p> <p class="ql-block">活动一:班会课上“说”端午</p> <p class="ql-block">活动二:吟诗作赋“诵”端午</p> <p class="ql-block">一、二年级</p><p class="ql-block">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端午节也被叫做诗人节,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的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节的诗词,同学们搜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诗词,用漂亮的字体,摘抄了一首首有关端午节的古诗词或者录制了一段短视频,发至班级群,和小伙伴一起分享。</p> <p class="ql-block">活动三:五色彩绳“织”端午</p> <p class="ql-block">三、四年级</p><p class="ql-block">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p><p class="ql-block"> 五色丝线,又俗称五色丝、五彩丝。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三、四年级的同学在端午假期中要和家长学习如何编织五色绳,或者自制一个端午香囊。同学们将制作过程和成果,利用图片的形式与大家共享。</p> <p class="ql-block">活动四:粽叶飘香“品”端午</p> <p class="ql-block">五、六年级</p><p class="ql-block"> 相传屈原投江后,人们不让鱼吃掉屈原的尸体,就往江中扔粽子、包子等食物。所以就有包粽子、吃包子的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端午节吃粽子已有很悠久的历史,其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南方则有猪肉、火腿、香肠、肉丁等多种馅料。在端午假期中五、六年级的同学们要与长辈一起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品粽子,大家将劳动过程和成果,利用图片的形式与大家共享。</p> <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活动,让孩子们直观的感受到了端午节丰富的传统文化,使孩子们感受到了传统节日带来的乐趣,并升华了孩子们的情感经验。端午节的活动汇集着老师对孩子们成长的期待和美好祝愿,希望孩子们在爱的大家庭里快乐成长。本次活动也加深了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象,让孩子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的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