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端午•粽叶飘香,——四平市第十七中学校语文组七年级端午活动纪实

四平市第十七中学校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又是一年端午时,为弘扬传统文化,迎接端午节,纪念屈原,保留民俗传统,让中学生更多地了解并传承中华文化,四平市第十七中学七年组师生特举办以下活动,龙舟破浪祝福长,浓情端午共安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  每逢端午,人们仿佛总是能穿越时空,遇见这位行吟泽畔的大文豪。“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民本为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刚毅,“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高尚品格……这些精神传承如同黄钟大吕,穿越时间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端午节,是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习俗主要有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食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  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苏轼写道,“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青翠,天淡纸鸢舞”,端午节要在胳膊上缠一个虎符,还要出门放风筝。诗人陆游也很有雅兴,“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包完粽子以后,头上还插了艾草。这些小细节,让日常的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更能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  文化既有物质的一面,也有非物质的一面。物质的一面是文象,非物质的一面是文脉。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民族审美的典型。我们今天就是要延续民族精神根脉,激发忠诚报国、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连同节日本身继续传承下去!</b></p>

端午节

端午

文化

龙舟

传承

民俗

拜神

节日

祭祖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