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是端午节,是我母亲90岁生日,然而她因病离开我们已经12年多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个特殊的日子把我带进深深的回忆中,许多往事又浮现出来,特别是退休后,这种感觉越来越浓。常言道:"妈在家就在"这几年我体会非常深。母亲生前对我们的管教非常严厉,当时觉得有些还接受不了,但是这10多年的时间证明了她的要求都是对的,而且得到验证,我深深地感到内疚,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中没有按照她的教诲去做,至今还受到影响,此时我只有说:妈,对不起了。愿您在天堂安好!</span></p> <p class="ql-block">1983年,刚退休不久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32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母亲出生于四川省青神县西门一个小商家庭,家中排行老六。由于当时家境还算殷实,1948年母亲被送到成都省立女子中学读书,据母亲讲,到学校是走路加上坐马车去的,回家时在九眼桥乘船经过黄龙溪、眉山后到家,她曾亲眼目睹过刘邓大军进住省城,成都和平解放的场景。正因为如此,她还算有点文化的人,所以青神县刚解放不久,就被征去当地的识字班当老师,也就是说参加工作了,大概就是1950年3、4月,后来,顺其自然地做了小学教师,先后在青神县张坎小学、黑龙镇小学等学校教书育人。</span></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父母在汶川县漩口中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也是不甘当时的现状,1956年母亲考进了绵阳师资训练基地中文班(绵阳师范学院的前身),学习两年取得大学专科学历。1958年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于是乎热血沸腾,怀抱远大理想,志愿申请到了少数民族地区阿坝州,支援边区的教育事业。先后在茂县、马尔康、汶川等地工作,任过小学、初中、高中教师,1982年病休来到新津定居。</span></p> <p class="ql-block">1986年底,与母亲和姨妈母子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母亲一生从事教育事业,任过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教学能力强、写得一手好字,从不服输,所带班级经常获得先进,广受家长称赞和学生尊重,退休到新津后,常有学生前来看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母亲从来都是工作第一。记忆最深的是我1978年夏天去汶川威州中学参加高考时,她在也县城参加中专评卷,没有请假陪同我考试,结果我考物理前疏忽大意,换衣服忘了带准考证,只好一路小跑回去取证,返回考场大汗淋漓,久久无法平静,结果这科成绩考得很差,最终没有录取到理想的大学。但我从不埋怨,可能那时大多的公职人员对待工作都是这样的!</span></p> <p class="ql-block">2003年,在新家与父母合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母亲个性鲜明,爱憎分明,敢作敢为。在汶川县漩口中学,我曾亲眼看到她与校长、教导主任争得面红耳赤。她“非党非盟”,文革期间,更是拒绝参加任何组织,我佩服她头脑一直都很清醒的。在阿坝工作的二十多年中,她吃了不少苦,长期工作在潮湿的映漩地区,患过肾盂肾炎,得了风湿病。还受到许多不公的待遇,那是政策的影响,时代的悲哀,这里就不必再深入谈了。</span></p> <p class="ql-block">2007年底,大姨妈80岁生日,母亲四姊妹最后一次合影,如今,两个姨妈已去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母亲生性要强,自信泼辣,说话声音大,可以说不唯书,不唯上。她认为你错了,就对你不客气,在母亲那个大家庭,一些人对她还多多少少有点惧怕,对子女和学生管教严厉,我同学常说“你妈wai”。现在反回去看,她的做法往往都还是正确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母亲勤俭持家,精明能干,很有骨气。早早病休在家,退休工资很低,可靠着精打细算,勤俭节约把我们的家庭经营的可圈可点,2001年,就果断购买了商品房,在他们那代普通人中还算出手较早的,我远不如母亲。母亲常常教育我们要自强自立,要有骨气,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要向别人借钱,没得那个钉钉就不要掛那个瓶瓶,用钱要细水长流……多么真诚朴实的教诲啊,可我们没全听进去,真是自作自受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母亲身体一向较胖,绝大多数衣服都是外面缝衣店制作的,很少穿成品衣裤,更是一辈子都没穿过什么名牌。毛衣毛裤全是自己织的,她织毛线的水平较高,许多人说我母亲织的“平针”像是机器织的,我现在还在穿她给我织的毛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母亲作为地道的乐山人,能做一手好菜,退休后就围绕“买菜、做饭、治病”六个字转。她在世时,我家从未在外团过年,连想都没有想过。每年临近春节,她都要提前一周开始准备年夜饭,香肠腊肉全是自己做,从来不像现在的很多人怕麻烦。她继承了胡家许多传统的烹饪技术,尤其是做的红萝卜烧鸡做工精细,特别受欢迎,现在我想到那桌菜都会流口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母亲自1982年病休以后,一直处于医病治疗的过程中。她患风湿性心脏病、严重的腰锥尖盘突出等等,不是这疼就是那疼,经常住院治疗,可以说是大大小小的医院都去过。而且还长期服中药加上物理治疗,退休后的20多年中几乎没有连续享受过几年的舒坦日子,从不远走游山玩水,始终在和病痛斗争。她这一生连四川都没出过,说来许多人都不会相信,但事实就是这样,为此母亲也从未后悔过。她常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情况,出去逛一转还是要回家,又没多长两斤肉。她就是这样一个传统中国妇女。</span></p> <p class="ql-block">这里记录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事。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半,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时,我正在帮母亲做腹腔透析,突然间,地晃楼摇,伴随着剧烈的撞击声,窗外尖叫声此起彼伏,仿佛楼房就要塌了,当时母亲身体连接着管子,加之比较胖,是无法跑动的,我惊恐万分,感觉震动的时间很久,抱着母亲不停地叫"妈",此刻的母亲非要镇静,她嘴里说着“不要惊慌,听天由命吧”,听她这么说,我一下好像就踏实了。那次刻骨铭心的大地震,我们母子一步都没动!</p><p class="ql-block">2005年5月,母亲被确诊为尿毒症,靠吃药维持身体,两年后不得已又开始做透析治疗,经过4年多的努力医治,最后还是没能挽救她的生命,于2009年9月16日零时30分在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去世,终年77岁。</p><p class="ql-block">(适逢端午假期,将一篇旧文作修改完善,以示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