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闲话“五红”

老猫

<p class="ql-block">家乡地处江南水乡,每逢端午佳节,必是隆重应对。传统意义上的过节,美味佳肴乃是首选,舌尖上的节日乐趣至为享受——而“五红”就是家乡端午节极具仪式感的饮食符号。</p><p class="ql-block">“五红”一般的是指“红枣(豆)粽子”、“咸鸭蛋”、“红烧黄鳝”、“油爆河虾”“炒苋菜”“等五道菜肴,外加雄黄酒佐餐。</p> <p class="ql-block">粽子,水乡人家端午节的标配。其选材用材、制作方法、以及色彩口感等各有不同……举凡有芦苇叶或毛竹叶作为包装,新鲜的叶子采回来,精选洗涤、剪去叶尖叶柄后下锅煮沸,其香味沁人心脾,冷却后即可派用了。馅料主材是糯米,经过用清水一夜浸泡,其形圆润洁白,再辅之以红枣或红豆,经过心灵手巧的厨娘悉心制作……一串串形态各异的粽子即刻展现在桌面上。我们家乡粽子的“型号”主要用尖角粽、斧头粽、长条粽、菱角粽等等……下锅煮两个小时,满屋粽香飘逸。</p><p class="ql-block">除了红枣红豆,农家人千方百计地调剂着馅味儿: 诸如蚕豆的、黄豆的、绿豆的、梅干菜的以及后来随着生活的富足而时兴起来的咸鸭蛋黄的、红烧肉(排骨)的等等,可谓八仙过海尽显其能——给粽子披上七彩华衣,赋予各色美味。再后来,嘉兴粽子一统天下,工厂化制作,由此粽子已成为不再仅仅与端午节相伴相依的寻常食物。但是无论如何,粽子就是粽子,粽子依然是粽子,一种节日LOGO,一种美食,一种沁入骨髓的人间烟火味。</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老家端午节吃粽子,就是即景应节,与神马屈原毫不相干——屈原与粽子的“交集”与“逸事”都是文史学家们杜撰出来的、迄今依然是纷纷扰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红苋菜: 进入农历五月,农家菜园地里各色菜蔬争奇斗艳——竞相爬架的丝瓜瓠瓜占据制高点,果实累累的青豆刀豆豆豆兜风,满陇的茄子辣椒西红柿闪烁青红紫色,更有密密麻麻的整畦红苋菜,把整个菜园蹿红!</p><p class="ql-block">红苋菜作为五红之一,当仁不让地出现在端午节的菜谱中,其闪亮的红汤汁,不仅渲染了白米饭的美丽色泽,更美丽了人们的喜悦心情。</p> <p class="ql-block">红心咸鸭蛋: 开春以后,农家饲养的麻鸭开始下蛋,料槽好的情况下,老鸭便是每日一蛋。在积攒了一定数量之后,主妇们便腌制鸭蛋,为了日后的餐桌上多一份菜肴,更为端午节备一份应景之物。水乡人家腌制咸鸭蛋的方式大致有两种: 一是泥浆蛋。取剔除杂质的泥土(最好是红壤)晒干捣碎,温开水融化调成泥浆,将洗净晾干的鸭蛋置入其中裹上泥浆,取出后再将鸭蛋两头沾一些细盐,再置入菜坛中密封放置一个月即可。还有一种就是将洗净的鸭蛋直接浸泡再加入大料(桂皮八角花椒香叶)的冷盐开水中,罐装密封——蒸熟后红油流淌令人垂涎的红心咸鸭蛋,亮色美味撩拨着人们的舌尖。</p> <p class="ql-block">黄鳝: 水乡人们将黄鳝归于红色,源于鲜红的黄鳝血具有清火解毒作用,无论大人小孩被蚊叮虫咬还是皮肤疔疮等,涂点黄鳝血,即可止痒消肿,非常好使。黄鳝营养丰富,肉质鲜美,乃老少咸宜的滋补佳品。据中医专家忽悠,黄鳝还具有“调节血糖、补虚益气、补脑益智”之功效。农历五月,水乡绿野满畈郁郁葱葱,水田中秧苗依依,秧苗下黄鳝游弋穿行……钢钩钓、火把照、竹笼捕、徒手捉,抓获十分方便。葱(蒜)爆黄鳝、炒鳝丝、红烧鳝段——各色美味的黄鳝成了农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佳肴。顺便说一句,上世纪60-70年代,水乡黄鳝太多,农家多用来喂家鸭。</p> <p class="ql-block">河虾: 水乡的广袤沃野,河塘密布,水草肥美,鱼虾多多。野生河虾在5-6月是最为壮硕的时节,河浜中鲜虾乱蹿,人站在水里立马就有小鱼小虾与你“亲密接触”,捕捞也是得心应手。再看节日厨房——油爆河虾:大火宽油,虾子瞬间变色,油亮火红。水煮河虾: 小葱覆盖,红绿相映,汤鲜肉嫩,相得益彰。还有诸如清蒸、炸炒、串烧、净烤、油焖虾仁、青椒虾酱等等……其制作方法不下数十种。虾红——端午节餐桌上又一抹亮色。那个年代,河虾只二三毛一斤,现在的农贸市场,没有80-100那是“拿”不来的。</p> <p class="ql-block">雄黄酒: 不得不提的端午节应景物。</p><p class="ql-block">农历五月,已至盛夏,万物茂盛的同时,亦百毒滋生。农家认为,最常见的五毒”标志有: 蜈蚣、蝎子、壁虎(其实此物并无毒性)、蜘蛛、蛇等等,为对抗“五毒”肆虐,大人们在端午节饮雄黄酒,以增强抵抗力,孩子们则用雄黄酒涂于额头,以资驱毒。雄黄酒的厉害,足以让白娘子毕露原形。祖辈们口口相传中,端午当天每届午时,其水泽毒甚,大小人等均不可临水。为驱毒避邪,家家户户必将菖蒲艾草等置于门前篱下,避邪祛毒,昭示安宁。而今当下,人们忌惮雄黄(三氧化二砷)的毒性,已不再用来兑酒喝了。</p> <p class="ql-block">龙舟: 文化端午。</p><p class="ql-block">龙舟的起源,其说法形形色色,莫衷一是。窃以为,水乡的龙舟与长期肆虐危害八方的水患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江南农历五月,时值雨季,危机四伏的汛情,牵动着水乡每个人心弦。每每遭遇大汛,轻则淹没稻田,重则圩堤溃破,家园灭顶之灾。老辈们口耳相传的谚语就是“圩田好做,五月难过”。防汛——成了水乡百姓在江南雨季的重头戏。于是,运输防汛器材的“运输队”、抢险救急的“水手队”应运而生。为了赶时间抢速度,这些队员们皆竭尽全力摇撸划桨,务求尽快到达(目的地)。当危机解除,汛情稍安,这些“水手”们又在河面上展开划船竞赛,看谁家船儿行得更快——斗转星移便演变成赛龙舟的雏形。</p><p class="ql-block">赛龙舟,乃是水乡防汛抢险取得胜利后的喜悦,是眼看着遍野欣欣向荣的美景,听着庄稼吱吱作响快速生长的美乐……代代相承,生生不息——端午节前三后七,便是各村竞相参赛的“吉日”。</p> <p class="ql-block">水乡龙舟词调: 嗨呀嗬嗨吆,海棠花香吆呵呵呵!打鼓的,咚咚噢,盘浪(满满的)一船开啰!索尔尼索尔尼(快快划吆)!</p><p class="ql-block"> (根据音调记录)</p> <p class="ql-block">岁月悠悠,时光荏苒,流年不居,桑梓安然……而今家乡的端午习俗或许稍有改变,但不变是淳朴厚道的民风人情,不变的是人们对于端午节的年复一年的美好期待与美丽心情。</p><p class="ql-block">端午节,共祝幸福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