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科尔沁右翼前旗的乌兰毛都大草原,刺绣这种民间艺术流传广泛。多姿多彩的绣样,沉淀在头饰、衣服、荷包、钱夹、靴子、马鞍等各种各样的载体中。红花绿叶、紫纹蓝圈的视觉撞色冲击中,齐针、施针、环绣、套绣针法繁多,大与小,多与少,方与圆,曲与直,疏与密,虚与实,粗与细等无不彰显着草原绣娘的智慧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双双粗糙但又灵巧的绣手,在阳光的晕圈里熟练的飞针走线,散放着极深的社会价值和非常浓郁的美学气息。</p> <p class="ql-block">文化是无形的,但它有着丰富的载体,而这载体是有形的。在刀耕火种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曾“悬珠记事”“累瓦结绳”,珠珠结结包含了文化的雏形,从而造就了丰富的文化载体。教育先贤孔子把礼和饰的关系精确化建联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对于服饰装束,中国人越发重视,礼仪之拜的美誉逐渐走向世界。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刺绣就是在此种文化背景和物质基础上出现、延续与进步的。据罗布桑却丹所著《蒙古风俗鉴》等有关文献记载,在13世纪下半叶(元朝)以前,古代草原儿女在生活中就很注重刺绣艺术,并且应用范围很广,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所创造的全部文化里,科尔沁刺绣艺术无疑是十分瑰丽的一页。如今,小至一块绣片、一只荷包、大至一双绣鞋、一件华服,瑰丽秀美的锦纹云彩,富有生命力的各种花草、鸟兽、虫鱼、瓜果,无不体现了草原儿女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娇艳怒放的萨日朗,籽籽同心的红石榴,翩翩起舞的彩蝴蝶……莫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笔者在参观非遗文创展品时,目光被一双沉淀了百年风尘,三代血脉穿过的刺绣靴子所吸引,这双绣鞋的鞋底在草原四季风霜的浸染下,呈现出芥末的颜色,鞋底的纹型已无法辨识,毛毛躁躁的碎布在风中轻轻抖动,鞋面的石榴花朵久经磨损已线头杂乱,色泽晕黄,透露着岁月沧桑、残缺极简之美,鞋邦的云纹花色性灵与兴味兼容,勤劳质朴与艺境相融。诸多收藏者小心翼翼、爱不释手把玩询价。回想历史典籍《学斋占毕》中说:古时"有履而无靴,故靴字不见于经。至赵武灵王作胡服,方变履为靴",武灵王把鞋改为靴,规定从军官到士兵都必须穿靴子,穿长袍的文官也要穿靴子。这些鲜活的历史验证着草原靴子的实用与适战,而这些绣样图文便成为文化积淀的魅力载体。这些载体的存在,吸引了无数的观光者、收藏者。这些大巧若拙或极致精细的绣品,蕴涵着历史文化信息,承担了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它的举重若轻,它的独一无二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引力,也是我们民族融合世代传承的历史血脉。凭借这些精美的绣品,我们可以体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境界。</p> <p class="ql-block">笔者始终认为文化是自下而上的结晶,它源自人民,这种全民族的精神象征,值得我们不惜生命的代价薪火相传。我们要尊重先人的创造之功,要尊重前人的保全之力,我们也要尊重今人创造之新。这既是对前人的尊重,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我们自己责任和良心的尊重,更是对艺术创造者的尊重。每一种科尔沁刺绣艺术品的传承、背景以及表现手法都蕴含着草原的风俗习惯、精神寄托、图腾信仰,一针一线都凝聚着草原人的辛劳、血泪、智慧、情感、荣耀,每一位草原绣娘穿过历史的烟火,都成为草原民间文化的守望者。历史是一个不断延伸的链条,我们这一代人只不过是这链条中小小的一环,扣紧每一环守望和敬畏,守护住中华民族的魂魄和源泉,是当代文化自信的道义和担当。</p> <p class="ql-block">作者:卷耳 摄影:卷耳 张云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