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端午节

晴翌

<p class="ql-block">  儿时在端午的前几天,奶奶或者爷爷就会提着一兜包好的粽子送到城里来,粽叶是爷爷亲自采的,粽子是奶奶亲手包的,有白米粽,红豆粽,肉粽对当时的我们来说是奢侈品,平时吃肉都要凭票,哪里还有肉用来包粽子,乡下爷爷也只在过年前才舍得把养了一年的老母猪杀掉。</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当天早晨,我们可以每人吃到一个粽子,小心翼翼地剥开粽叶,香糯的白米粽就呈现在我面前,父亲拿着小勺子给我和妹妹盛粽子的碗里一人放一小勺糖,再用刀把一个咸蛋一切两半分给我俩,当然母亲和弟弟是可以想吃多少就是多少的。记得那个时候的糖特别的甜,我把粽子的一个角很小心的一点点一点点地蘸着糖放到嘴里,待到最后一口时含在嘴里久久地不愿咽下去,想把这美味在我的唇齿间留得长久一些再长久一些,回味多一点再多一点。鸭蛋也是,总是先把蛋白吃了,蛋黄也是一点点地放到嘴里直到含着它全部融化……想到这些口腔里似乎还留着当年的美味。</p><p class="ql-block"> 如今虽然想吃粽子不分四季随时可以买到,却再也没有了小时候的味道。记得在去城里上学前看到过奶奶包粽子,先要把采回来的粽叶洗净烧煮然后浸泡,粽子的样子有三角粽,小脚粽等等,糯米和红豆也要先浸泡几个小时才能包 。奶奶把粽叶迅速的卷成一个小喇叭口,然后把糯米结结实实地塞进去,最后用粽叶封上口,一手捏着粽子,用牙咬着棉线把它绑好。待全部包完,放在灶台上的大铁锅里用柴火煮几个小时才算完事。煮的时候粽叶的清香夹着糯米的香味混在一起,在厨房里芳香四溢,馋得我直咽口水,在外面疯玩的我时不时跑回去问奶奶什么时候可以吃。那个时候在乡下爷爷奶奶总是宠着我和妹妹,要吃多少给多少,回想起来真的很幸福。岁月如梭,两位老人离世多年,但裹不住的思念依然浓郁,在我的心里他们一直都在。</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