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成共读--《读懂孩子》(4)

身处这个物质主义时代,我们每天行色匆匆。但无论怎么忙,志成共读的伙伴们总有打开一本书的时间与空间。伙伴们克服重重困难,在领路人秦老师的带领下每天读书打卡,这需要很大的毅力,但是我们坚持下来了。 家庭教育里,怎样坚持序位法则?孩子是家庭最忠心的守护者。他们会想尽办法挽救父母的关系,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承担这个家的问题。通常,孩子会通过行为、情绪、身体上的疾病、人际关系,甚至危害生命等方式来承担。很多时候,我们眼里看到的问题孩子,其实只是家庭的“替罪羊”。 本书就是用“家庭系统排列”为视角,来探讨问题孩子背后的家庭问题,从而让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变得更好,让这个家也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前进的力量。 有些孩子情绪很不稳定,不知道什么事情就引爆他的怒气,变得歇斯底里,或者莫名其妙就变得忧郁,甚至会有自杀的倾向。很多时候,我们会把这个归之为少年们“为赋新词强说愁”,或者像《少年维特之烦恼》《挪威的森林》等文学作品中描写的,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所特有的关于存在的困惑。但我发现,问题可能出在其他地方。<br><br>孩子出现问题,是希望透过爱,借由自己对家族问题的一些承担、替代,反映出整个家族未圆满之事。所以,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要在一般管教之外,超越正面或者负面的角度,多角度思考孩子的问题是在提醒我们什么,是要引导我们看见什么。系统排列心理学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在家庭系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序位。当一个家庭的序位出错,这个家就会不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中,序位同样不能乱。比如平辈之间的互动应该平等友善,长辈对晚辈应该慈爱,晚辈对长辈要尊重。<br><br>与老人的的互动,更要遵守这样的序位原则,这也是育儿的一部分。教育孩子,因为隔代教养的不同,必定会有不一样的意见。年轻父母想要规劝传统的老人用科学育儿的方式,如何规劝又能尊重家庭序位呢?<br><br>对父母的感恩是化解一切分歧的最基础心态。育儿不是老人义务,尤其当要求老人“科学育儿”时,是在要求老人改变几十年的生活习惯来迁就自己,换位思考一下,自己能在几十年之后做到如此吗? 两代人琐碎的一地鸡毛如何解决?首先在心态上要有感恩的心。遇有不同意见,及时和老人互动,要尊重家庭序位。站在子女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用婉转的方式,老人比较听得进去的方式规劝。<br><br>孔子曰:“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如果父母有错不去规劝,那就是愚孝了。“怡吾色,柔吾声”,劝的时候要和颜悦色,至于劝慰的详细做法可学古圣人“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br><br>这才是从根本上真正做到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另外,再生家庭序位中想让孩子从比父母更大的序位上下来,回归到自己的位置,需要孩子将这份因个人需求产生的盲目的爱,转化为成熟的爱,尊重自己的父母;需要父母去面对彼此的问题,不要把孩子征召进来,让他成为夫妻问题的拯救者。 周鼎文老师的《读懂孩子》这本书和一般的育儿书籍不同的是,它在一个系统的高度上,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不是直接说有目前那个因素导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让孩子改改就好,而是从一个特别宏观的角度出发。<br><br>影响孩子的不是他一个人,而是和家族的很多因素有关,也更能明白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是爱这句话的含义,对整个生命法则的运作了解了,也更能明白孩子心理,问题行为背后的真相。<br>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就是说,尊重自己的长辈进而尊重他人的长辈,呵护自己的子女进而爱护他人的子女,若能这样,国泰民安的理想就如掌中之物,轻易可得。 这个大智慧同样体现在《读懂孩子》中,让我感受到育儿不仅仅为小家,长远了看是为大家,个人需求是朝向自我实现的,集体系统的需求是为了保护集体存活的,圆满灵性成长的需求则要求我们无分别心,探索自己和世界,活出我们的本然如实的样貌。<br><br>回到本文中谈到序位法则上来,生命五大法则之一的它贯穿于我们日常育儿的始终,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流传千年。按照生命传承的规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孩童时代,也有慢慢衰老的一天,我们不妨从当下做起,更多一份心力去尊老敬老,给孩子做一个知行合一的榜样,这才是高质量的育儿之道。 读书,可以让你走人间万里,阅世上高人。于岁月渐长中,常以读书为伴,可以穿越时空,于历史长河中邂逅古人圣贤,用他们的思想,充实和厚泽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用他们的智慧滋养和砥砺自己的精神魂灵。为自己的人生,寻找另一种可能,发现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我们是圣卓人,我们喜欢读书。 一本好书,如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一本闲书,则是幽居的佳人。学海无涯。让我们静下心来读好书,蕴万象于须臾,在混沌中求真知。唯有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有限,才能不断地追求真理,超越世界,寻找一条精神出路,走向诗和远方。

序位

孩子

育儿

问题

我们

家庭

父母

尊重

自己

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