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风的呢喃

<p class="ql-block">勃拉姆斯,J.,德国作曲家、钢琴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首常用于小提琴独奏的《摇篮曲》,原是一首通俗歌曲,作于1868年。相传作者为祝贺法柏夫人次子的出生,作了这首平易可亲、感情真挚的摇篮曲送给她。法柏夫人是维也纳著名的歌唱家,1859年勃拉姆斯在汉堡时,曾听过她演唱的一首鲍曼的圆舞曲,当时勃拉姆斯深深地被她优美的歌声所感动,后来就利用那首圆舞曲的曲调,加以切分音的变化,作为这首《摇篮曲》的伴奏,仿佛是母亲在轻拍着宝宝入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快安睡,小宝贝,夜幕以低垂,床头布满玫瑰,陪伴你入睡,小宝贝,小宝贝,歌声催你入睡,小宝贝,小宝贝,歌声催你入睡。</b></p><p class="ql-block"><b>快安睡,小宝贝,夜幕以低垂,月光洒满大地,微风轻轻吹,小宝贝,小宝贝,歌声催你入睡,小宝贝,小宝贝,歌声催你入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33年5月7日,勃拉姆斯生于汉堡一个市民家庭。其父是职业乐师,能演奏多种乐器,也是勃拉姆斯学习音乐的启蒙者。幼年,他从当地的一些音乐教师学习钢琴、作曲,其中E.马克森的严格教导,特别是他对德国传统古典音乐和德奥民间音乐的热爱,给勃拉姆斯以深刻影响。由于家境贫寒,勃拉姆斯15岁就开始独立生活。除在当地的小酒店演奏外,也编写一些娱乐性的曲子。</p><p class="ql-block">他的平生第一部交响曲《C小调第一交响曲》一经问世,便获得巨大成功,德国指挥家汉斯·吉多·冯·彪罗称其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p> <p class="ql-block">勃拉姆斯第一次见到舒曼时的情景。</p><p class="ql-block">那时候的他还是酒吧的一个卖艺人,他苦心孤诣写出来的乐曲没有人懂,更没有人欣赏。在外界看来,他所谓的艺术不过是乱弹一气,莫名其妙罢了。</p><p class="ql-block">没人理解是痛苦的,勃拉姆斯在身体和心灵的双重“饥饿”下度过一个又一个无聊的日子,直到舒曼的出现。</p> <p class="ql-block">克拉拉和舒曼</p> <p class="ql-block">克拉拉</p> <p class="ql-block">勃拉姆斯像是一匹千里马,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伯乐。因为和舒曼的相识,开启了他的“传奇故事”。</p><p class="ql-block">那一天,勃拉姆斯跟着舒曼回了家,一路上满心都是忐忑和欢喜。因为就在刚刚,这个著名的钢琴大师表示愿意收他为徒。</p><p class="ql-block">要知道早在十年前,舒曼就已经“封笔”,如今为了他这个新收的徒弟,居然写下了新的乐评。</p><p class="ql-block">“他开始挖掘出新的神奇领域,他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天才……”不加掩饰的赞美充斥在整个文章当中,舒曼向整个世界极力地“推销”这个被“埋没”的音乐天才。</p><p class="ql-block">“每当我想到大家崇拜你,我就感到振奋,因为我也是同样的心情。”和舒曼在一起交流学习的那些日子里,勃拉姆斯如坐春风,收获良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是如今这一切都变了,勃拉姆斯已是小有名气的钢琴家了,可舒曼却从“天堂”跌至谷底。</p><p class="ql-block">原来舒曼有精神病史,不久前他的病情再次复发。病情严重到一度失眠,甚至还伴有幻听现象。</p><p class="ql-block">病痛的折磨令他痛苦不堪,于是舒曼趁着妻子不在家的时候,投身入了莱茵河。</p><p class="ql-block">幸运的是他被人救了上来,可从那之后他也只能被迫“困”在这四方天里。</p><p class="ql-block">勃拉姆斯看着如同幼童一般的恩师,心底百感交集。</p><p class="ql-block">他记得那天他弹奏的是自己作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一曲终了,惊艳四座。</p><p class="ql-block">舒曼甚至激动地站起身来:“真是太美妙了,应该让克拉拉一起听。”</p><p class="ql-block">克拉拉……勃拉姆斯在心底默念一遍。这个名字他并不陌生,她是著名音乐家舒曼的妻子,一个同样优秀的钢琴家。</p><p class="ql-block">1853年,20岁的勃拉姆斯初次见到了大他14岁,并且已是有七个孩子的师母克拉拉。</p><p class="ql-block">只是单纯的勃拉姆斯如何也没想到,就是这惊鸿一面,惊艳了他往后的数十年时光。</p><p class="ql-block">勃拉姆斯就坐在钢琴前,音符随指尖流动,那道倩影也随之而至。只是简单的居家打扮,却让他心底一颤。</p><p class="ql-block">可能是她身上独有的恬淡温柔气质,也可能是一起切磋交流音乐的日常。勃拉姆斯只知道她很优秀,优秀到似乎能“发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舒曼病了,克拉拉没有了往日的优雅与从容。她每天在医院和家庭中间来回奔波。不仅要照顾七个年幼的孩子,还要细心呵护“歇斯底里”的丈夫。</p><p class="ql-block">生活的无尽琐事让克拉拉心力交瘁。她本是一个钢琴家,如今这双手却要日日为无数柴米小事而操劳。</p><p class="ql-block">1856年,舒曼被病痛折磨两年之后,还是永远地离开了。</p><p class="ql-block">葬礼那天,勃拉姆斯悄悄等在现场,可从克拉拉出现到离去,他都没有勇气上前一步。</p><p class="ql-block">他觉得自己该去安慰她,照顾她,可是以什么身份呢?</p><p class="ql-block">他是舒曼的徒弟,不是她的。更何况如今舒曼也去世了,他们之间仅有的联系就这样断了。</p><p class="ql-block">勃拉姆斯突然明白,原来这所谓的时机于他并没有什么益处。克拉拉喜欢的从来都是舒曼,他那些不为人知的希冀和期盼显得格外卑劣又可笑。</p><p class="ql-block">而他的存在,只会为克拉拉招致无尽的流言蜚语。于是,他像一阵风般来到这里,如今又像一阵风似的离开。</p><p class="ql-block">勃拉姆斯⼀⽣中所有作品的⼿稿,⼀定是第⼀个寄给克拉拉;他资助克拉拉举办⾳乐会,演奏⽼师舒曼的所有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流逝,1893年,60岁的勃拉姆斯听到克拉拉去世的消息,在震惊和悲痛的⼼情下,他甚⾄连⽕车的⽅向都坐反了。等他到达时,克拉拉的葬礼已经结束,勃拉姆斯独⾃站在克拉拉的墓前,⽤⼩提琴演奏着⼀⾸不知名的乐曲。为了这份爱情,勃拉姆斯终⽣未婚,四年后,肝癌夺去了他的⽣命,⼈们将他安葬在维也纳中央公墓,这⾥还安葬着勃拉姆斯⼀⽣敬仰的贝多芬,还有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本文章和图片是查找网上相关资料,经编辑而成。感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