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个饱含文化韵味的节日里,父母请记得带孩子做这些和端午有关的事情哦!</p> 讲一讲端午节的起源 <p class="ql-block">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端”有初始之意,是仲夏的开端,盛夏的起始,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于是便有了“端午”之称。</p> 说一说端午节的来历 <p class="ql-block">端午节的由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为了纪念楚国名士屈原,也有人说是纪念直言纳谏的伍子胥,还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孝义感天动地的曹娥,但纪念屈原之说流传更广,也更加深入人心。</p> 聊一聊端午节的习俗 <p class="ql-block">“五月五,过端午;挂菖蒲、带香包;粽香浓、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节有很多的习俗,蕴藏着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智慧。</p> 吃粽子 <p class="ql-block">端午节少不了粽子飘香,端午吃粽子是南北方都有的传统。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一说是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噬咬屈原遗体;二说是因为粽子的棱角像一把刀子,可以将疾病、灾害铲除。</p> 赛龙舟 <p class="ql-block">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说屈原死后,当地的老百姓非常悲痛,渔夫们划起船只到汨罗江边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端午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p> 挂艾草和菖蒲 <p class="ql-block">六月(阴历五月)气温已经升高到一定程度,蚊虫出没,湿气上升,体弱的人在这段时间身体容易出现不适,所以阴历五月又称为“毒月”。古时人们缺乏科学知识,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致,而菖蒲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可以斩千邪,所以古时人们将其插在门口以避邪。</p> 做香囊 <p class="ql-block">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如今,香囊已经成为代表中国元素的工艺品,受到更多人的喜欢,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p> 系五彩绳 <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p> 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p class="ql-block">在古代,端午这天要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并用酒喷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适量饮蒲洒也颇有益。</p> 全家一起包粽子 <p class="ql-block">包粽子是端午节的必备项目,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动手包粽子,一家人其乐融融,讲讲端午节的故事,聊聊生活里的话题。一家人分工合作,不但能让孩子享受自己劳动果实的喜悦,更能让孩子感受温馨的家庭氛围,增进亲子感情。</p> 一起吟唱端午节歌谣 庆端午 <p class="ql-block">五月五,庆端午。</p><p class="ql-block">划龙舟,敲锣鼓。</p><p class="ql-block">嘿呦嘿呦,嘿呦嘿呦。</p><p class="ql-block">热热闹闹庆端午。</p> 端午温馨提示 科学吃粽 <p class="ql-block">粽子要趁热吃,尤其是加了肉、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粽子不宜多吃,易引起消化不良;蘸着白糖吃可以保护胃粘膜。</p> 防疫安全 <p class="ql-block">放假期间,外出时要正确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关注孩子体温变化,做好体温检测和上报工作。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是极富中国传统的节日,浸润在美好的节日里,让我们在孩子心中撒下“故乡”的种子,让孩子记住“家”的味道!最后,祝愿所有的大朋友小朋友们端午节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