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哨

仝启龙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家乡常有货郎(方言叫换麻绳头的)走街串巷。所谓货郎,都是年老体衰的老汉,因为已不适宜田间劳作,故以贷郎为营生贴补家用。货郎有的敲锣,有的转拨浪鼓。小伙伴们听到后,纷纷从自己家里拿出破烂去换糖稀、橡皮块、娃娃模等之类的小东西。印象最深刻的是换来的泥哨。</p><p class="ql-block"> 泥哨用胶泥烧制而成,型如小鸭,脖子处为吹气嘴,背部两排共六孔,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各按三孔,吹出哩喽哩喽的声音,所以,我们有时也把泥哨叫“哩喽哨”。</p><p class="ql-block"> 我家乡与山东省阳谷县毗邻,阳谷哨全国有名。我家乡的泥哨应该是阳谷哨的同类,或者说是其变种。</p><p class="ql-block"> 阳谷哨,是阳谷县四角棚乡大碾郭村农民李保正改良创制的,距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1952年,经原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同志定名为“阳谷哨”。它从最初的3个孔逐步增加到9个孔、10个孔,能吹出包括5个半音的12个平均律的曲子。</p> <p class="ql-block"> 阳谷哨,原名“咕咕虫”,也是用胶泥烧制而成,是山东省阳谷县流传的一种土制娱乐用品。从其外型、发音和原料制作来看,应该是从古代乐器“埙”演变而来。</p><p class="ql-block"> 埙的起源与汉族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p><p class="ql-block"> 埙,在古代用陶土烧制,圆形或椭圆形,亦称“陶埙”。以陶制最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p> <p class="ql-block">  埙是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在</span>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