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月末的一天,天空晴朗,一路驱车经虎峪河快速路,由东向西,再向北到普国路,来到西山的西北脚下。如今的这里道路四通八达,高楼林立,成片城中村经过改造,早已改变了模样。途经普国路左侧,看见一座教堂式的建筑,隐现在楼宇的建筑群里,格外显眼。我停车,徒步前往,想探个究竟。</p> <p class="ql-block"> 走近一看,有一处院落,门口的一堵墙上写着“山西省天主教修道院”几个字。隔着围栏看到那个熟悉的具有欧式风格的塔楼映入眼前。啊,原来这就是四十年前曾经上过学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这个地方,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曾经做过原太原市财贸学校建校初期的校址。</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由于急需培养经济型的专业人才,学校已批准成立,并于当年招生。但学校还未建成,于是就租借了当时空置多年的这座天主教修道院,作为学校的临时校舍。</p><p class="ql-block"> 这个修道院,位于太原市西山脚下西北处的一片村落之中。据当地人讲,方圆占地近百亩,始建于1902年,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期间起起伏伏,几经周折。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85年才又重新恢复。</p><p class="ql-block"> 1979年,我参加了刚刚恢复的全国统一高考。由于当时高考实行的是“一条龙”的录取方式,结果,依据我的高考成绩,被分配到了当时属于中专学制的太原市财贸学校。 </p><p class="ql-block"> 1979年10月,我拿着入学通知书,满怀希望的踏上了求学的路程。从家里住的地方闫家沟出发,托着行李,一路踏着土路,一路不断寻问;一路穿过村庄,一路不停的颠簸;经过窊流村,东社村,下庄村,阁撩沟村,上庄村,才看到了一座天主教堂式的高高的塔楼,塔楼所在的院落,就是即将在此学习的学校。</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修道院,淹没在一片荒草之中,情景十分的惨淡。看到眼前的一切,心里也变得一阵凄凉,大失所望,难道这就是自己心目中的学校吗?</p><p class="ql-block"> 我扛着行李,站在一个告示栏前,在贴满红纸的分班名单里,寻找我的名字。这时,过来一个看似老师模样,操着一口五台话口音的中年人对我说:“你是来报道的吗?”我说“是”“你叫啥?”他接着问。我指着分配名单里我的名字说:“叫这个”。他看着名字,惊讶了一下:“哦,四个字啊”,然后上下把我打量了一番,说到:“这样吧,交给你个任务,凡是这个班报名来了的,你负责把他们领到住的地方,安顿好。”还没等我回答,他就转身离去。就这样,我就顺理成章的成了这个班的班长,在懵懂之中,朦胧之中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适应环境的能力,至今想起来,都不得不由衷的佩服。开学的第一个月,就是对校园的里里外外进行整理大扫除。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在这里发挥的淋漓尽致。院里的野草,有的长到了一人高,所有教室寝室的高度的也比平常的房子高出一半。同学们以班为队,以宿舍为组,开始了一个个目标任务的实现。除草整理地面样样能行,刷墙檫玻璃个个精通。前院种上了新的花草,后院改成了运动操场,篮球场。教堂中段,成了大教室兼会议室,东段改成了教室,中段和西段部分改成了老师办公室和学生寝室。西面一排房成了食堂,东面一排房成了老师的寝室。一个月下来,一派荒芜的修道院,变成了美化一新的校园。抬头望着那座高高的欧式塔楼,在校园里显得十分耀眼,但根本不知道天主教是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 艰苦的条件,快乐的时光,磨励了一颗颗坚韧而年轻的心。两年期间,最好的青春时光遇到了最好的自己。系统的学习了社会经济常识,学习了专业的财务统计知识;组织参加了了打算盘比赛,歌唱比赛,体育比赛,篮球比赛;爱上了文学,爱上了写作,爱上了诗歌;还参加了许多社会实践;懂得了珍惜友情,互助友爱的可贵;感受到了学习读书的意义……度过了难忘的蹉跎岁月。</p><p class="ql-block"> 毕业前夕,学校再三挽留让我留校当老师。我经过考虑,还是走向了社会。这些都是一生中难得的闪光记忆,有着浓重的一笔。没有这两年的学习经历,就不会有后来成长的自己,人生中所有辉煌的燃点,都离不开在这里的积蓄。多少回梦里,思绪里,许多美好的时光在重续。 </p><p class="ql-block"> 1981年首届财贸学校学生毕业,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市里的各个单位都来学校挑人,对于人才断档的每个单位来讲,这届的毕业生都十分抢手。于是,大部分的毕业生都分配到了市区的政府部门,还有的分配到了省级部门,以及大型的国有企业,从此开启了新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后,重新来到这里,眼前的一切都已物是人非。只有院中心那座高高的塔楼,像是在迎接我的到来,诉说着过往和今生。</p> <p class="ql-block">到达上庄村后才知道,整个村子正在拆迁改造中,原来的村里,只留下修道院在那里坚持着。</p> <p class="ql-block"> 走了一路,很少见行人。在修道院的门口,荒乱的废墟中,则有一个新建的体育场。见有人,我上前寻问。那人一听我是原来的学生,说到:“你不认识我吗?我就是原来在你们校门口杂货店里店主的儿子,你们常来买东西,好多人认识我?”</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操场变成了驾校训练场。</p> <p class="ql-block">从这扇门进去,就是我们的教室,寝室。</p> <p class="ql-block">这院里的树是当时种的小树吗?</p> <p class="ql-block">极具教堂特色的前排门楼。</p> <p class="ql-block">极具教堂特色的大厅窗户。</p> <p class="ql-block">正门中段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个角度看塔楼,极具欧美风情。</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住过的排房。</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内部的走廊,曾经的教室走廊。</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中院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这么大的房间,既当寝室,可住高低床18个人;当教室要坐40多个人。</p> <p class="ql-block">远远的就能看到高高的修道院塔楼顶。</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中段塔楼全景。</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修道院见到的唯一一个留守者,她说:修道院现在正在维护,不久的将来,你再来时,面貌肯定和现在大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图文/湘晋2022.5.3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