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心里不免有些小期待。端午,当地人称之为“单五”。在家乡,端午节要算一年当中非常盛大的一个传统佳节了。记忆中的端午,没有屈原,没有赛龙舟,甚至都没有吃粽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俗语说:“八月十五耍面哩,五月初五耍线哩。”没错,端午节是当地妇女们尽显女红手艺的绝佳时机。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手工绣制香包了,许多工厂机绣的香包品种繁多,式样精美绝伦,逐渐代替了手工香包。然而,记忆中家乡妇女绣制香包的场面仍历历在目,萦绕于心。早在端午前的十天半个月,村里的大姐、大妈、大婶、奶奶们就已经开始行动了。她们去集市上买回花花线,收集各种颜色鲜丽的布料(主要以柔软的绸布为主),再找村里手巧的人剪出各种纸样,所有准备好的材料被包在手帕里或装在塑料袋子里。一等到稍有闲暇时间,她们就摆起了针线活,或各自在家里,或在村口三五人聚在一起做。裁剪、粘贴、刺绣、缠绕等一系列工序在她们的巧手里娴熟地进行。妇女们飞针走线,饶有兴趣,偶尔也相互交流技巧。用不了多久,一只只栩栩如生的香包就完工了。做的最多的有十二生肖、金鱼、猫、喜鹊、青蛙等动物图样,还有布娃娃、香袋、用彩色线缠绕的粽子等,也做五毒。等到端午临近,每个人都做了一大包香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花花绳一般是在端午前一两天完成。不同颜色的线搭配在一起搓出粗细不一的花绳,粗的一般是戴在脖子上的,细一点的则戴在手腕和脚腕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端午这一天,大人小孩们都早早起床。妈妈们在提前准备好的香包和花花绳上撒满香草,再一一分配开给孩子们佩戴。大一点的孩子一般是将香包逐个挽在花花绳上,然后挂在脖子上;再大点的孩子则只挂一两个在胸前第二或第三颗钮门夸上;特别小的孩子则需要缝在衣服的后背和肩膀上。一切佩戴好之后,娃娃就飞奔出去了,尤其是男娃娃个个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在村子里呼朋引伴,到处炫耀他们的香包。女娃娃们则相对斯文一些,她们聚在一起相互研究各自的香包,看谁的更漂亮,谁妈妈的手艺更好。在征得妈妈同意的情况下,还会相互交换着戴。若有谁的香包特别出众,必定会引来围观,大家都投去羡慕的目光,那孩子别提有多得意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几乎整整一天,大家都在议论有关香包的话题,端午也在香包和香料的余香中接近尾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节日的气氛已在深夜悄悄来到我们的身边,就在刚刚我敲打这些文字的时候,它穿过窗外的树梢,缓缓弥漫在院子里,已经浓的化不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