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一年一度的麦收季节又到了,每年的5~6月都是我国大面积的收割麦子时间,麦子从南向北一片片成熟变黄,北方人组团的收割机就来到南方,跟着金黄的滚滚麦浪向北开进。我们江汉平原一带不是小麦的主产区,所以也很少见到大规模的收麦胜景。</b></p> <p class="ql-block"><b> 收获总是令人开心的时刻。 回想起 我们当年知青时代收麦子时也是挺高兴的,那时候都是人工收割没有机械、当地收麦用的不是镰刀而是一种专用铲刀。铲刀是个斜三角的形状、套上个长长的木柄、收割时铲刀贴在地上小麦根部向前推进。这种收割方式必须两个人合作完成,一般都是男生铲、女生收,女生用一把镰刀同步归拢铲下的麦子后打结成捆,合作得不好很容易铲到女生的脚、那可就连鞋底都会铲掉哟。麦子打捆后整齐的摆放在一拢拢田里后,男生就用那两头尖尖朝上的“冲担”去挑到田边集中、再由女生用独轮小车推回禾场上去打麦一一也就是脱粒。整个分工合作流程是个十分合理的连续性操作。</b></p> <p class="ql-block"><b> 那时我们都年轻单纯,一个个少男少女也就十七、八岁,劳动起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但许多东西都不懂。农活不会尚可请人教,但有些事不懂、也闹了些笑话。一天大家正在田间劳作、忽然有个女生蹲下喊肚子疼、旁边几个女生跑过去嘀嘀咕咕后就要扶她回宿舍去。我说:怎么啦,刚才还好生生的、不舒服就到田边坐一会嘛,还没到下工的时间呢。她们横了我一眼说:你搞不清白就不要问。搞得我也挺尴尬的。后来才知道她是“好事来了”引起的剧烈疼痛。这个我也确实不懂,但从那之后我们就选了个妇女队长。</b></p><p class="ql-block"><b> 打麦一般都在下午和晚上,因为早上收割的麦穗上有露水、需要晾哂一天才脱粒脱得干净。</b></p><p class="ql-block"><b>收麦子的季节一般要持续几天也是蛮辛苦的,除了肩挑手铲外还有浑身上下麦芒的刺痒。收麦是个连续作业过程,有时候一阵暴雨突来还要抢着让正在晾晒的小麦归堆用油布盖住、雨歇后又要马上敞开、防止闷热潮湿的捂坏了麦子。</b></p><p class="ql-block"><b> 新麦出来时也是我们的节日,总要庆贺一番、也要慰劳一下自己,怎么庆祝呢?想吃肉那是不可能的、一年到头也就年前杀一次猪,我们也不会腌腊肉,早就吃光了,只有想办法做点油炸食品解馋。可是没有油啊,我们平时用油都是限量的。</b></p> <p class="ql-block"><b> 农业季节安排得就是这么巧,新麦上市前一个月菜籽就成熟了,收麦子也正是榨菜籽油的时候。离我们知青宿舍不远处就是生产大队的榨房,我们每天都能听到那“咚、咚、咚”人工榨油机的撞击声。</b></p><p class="ql-block"><b> 当时我们大队最有权力的有两个人,一个是书记、他的主要工作是对上的,参加公社各项会议、传达各项精神;另一个是财经大队长、虽然他只是个副大队长、但他有实权,能解决问题。</b></p><p class="ql-block"><b> 那天我找到他说有事向他汇报,把他接到知青宿舍来,炒了一碟花生米、找了个半瓶酒请他坐在我的房间里。</b></p><p class="ql-block"><b> 我们知青队宿舍是一排长条十间带走廊的房子、就在大队小学旁边,虽然当地村民经常在我们宿舍门前走来走去、但真正进入这简陋的房间机会还是很少的,进来后还是有点新奇。他年纪虽大但中气十足,一坐下就大声问我:你找我总没什么好事,有什么事就直说。我说:也没什么事,只是一直觉得您对我们最好,我们也没什么东西感谢您,今天正好还有半瓶酒就炒了几颗花生米请您坐坐。他说:哪个对你们知青不好啊,你不要跟我戴高帽子故意拍我马屁。我说:领导都好,但他们是关心我们的政治前途,只有您对我们是父母般的关怀。我说的也是真话,只有他可以如父母般的帮我们解决实际困难。</b></p><p class="ql-block"><b> 听我这么说他也十分开心,自己就用哪个小药瓶当酒杯自斟自饮的喝了起来。那时候物资匮乏、大家也不讲究形式,曾有个同学跨乡来访、我也只能用菜油炒点剩饭用土钵子装着给她吃,心到意到就行了。</b></p><p class="ql-block"><b> 我跟他讲述了我们轮流做饭时由于每天限量炒菜的油不够,有位同学等菜炒熟了再放油、想让油花浮在面上以显油多却极难下喉的故事。他边听边呡着小酒,一会儿从口袋里摸出只剩半包皱巴巴的[园球]香烟、撕下烟盒的反面写起字来,写完递给我说:找个大一点的罐子快去打油吧。我一看批条上写着“供知青菜籽油50斤”不禁喜出望外,马上就找人提着大罐子去打油,生怕他等一会反悔了。</b></p><p class="ql-block"><b> 接着我就安排人扛了百把斤小麦去大队加工厂磨粉,晚上开炸锅、炸油饼的大戏开场了。麦场上大家挥汗如雨地轮番上阵用脱粒机脱麦,边劳动边闻着食堂飘来的油饼香,新麦面、新菜油那是真香啊。</b></p><p class="ql-block"><b> 收麦子的季节是在端午节前,新麦上市后门前的大路上就常有一些身穿蓝布对襟、头戴新毛巾遮盖、手挽一个竹篮行色匆匆的的中年妇人,一看就知道这些人都是去看出嫁的女儿的。篮子里装的都是新麦面做的馒头,上面盖着一面新毛巾、一把新蒲扇,散发着麦香的新面馒头表达着娘家妈妈对出嫁女儿的牵挂。</b></p><p class="ql-block"><b> 过去交通不便、女儿出嫁的地方都不会太远,做母亲的也是借机探望一下女儿在婆家过得是否幸福。若是隐约的觉得女儿过得不开心就会回去告诉儿子,让他们去看看姐姐,其实也是去暗示婆家一一不要欺负我姐、她娘屋里还是有兄弟的。</b></p> <p class="ql-block"><b> 过了端午就进入农村最忙时候了,栽秧割谷两头忙的“双抢”就要到了,田里的农活一直要忙到“中秋”时节才基本上完成后进入相对轻松一些的季节。 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得多了,可当年那新麦炸出的油饼香味还是令我十分怀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