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方寸上的端午节</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p><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从1895年开始,中国大陆及港澳台、韩国等地的邮政机构就开始将这一经典题材纳入纪念邮票的制作发行中,一百多年来共发行了风格各异的纪念邮票数十套。</p><p class="ql-block">一张张邮票虽小,但内容却都极其丰富,即使是赛龙舟这样的宏大场面也能刻画的栩栩如生,把流传千载的节日习俗,浓缩在邮票的方寸之间。</p> <p class="ql-block">1895年</p><p class="ql-block">中国出品最早的“龙舟竞渡”题材邮票,是早期商埠邮政机构——福州书信馆于1895年8月1日发行的“商埠龙舟”邮票。</p><p class="ql-block">该邮票全套9枚,同图异色异值,描绘的是端午节闽江赛龙舟的情景。图案正中是一只由20多人驾驶的正破浪前行的龙舟;背景为连绵起伏的山峦,山脚下是奔腾的江河。有考证称,这套邮票比原来人们认为的世界上第一套体育邮票——“首届奥运会”纪念邮票(希腊发行)还要早发行近一年,是真正的世界上第一套体育邮票。</p> <p class="ql-block"> 第一票</p><p class="ql-block"> 破浪前行锣鼓闹,宽阔江面龙舟跃。</p><p class="ql-block"> 樯桅林立閩江边,世界体邮第一票。</p> <p class="ql-block">1953年</p><p class="ql-block">1953年12月30日,国家邮政发行《世界文化名人》纪念邮票。世界和平理事会从1952年起开始评定并颁布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包括中国诗人屈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作家佛朗索瓦·拉伯雷、古巴作家和民族独立运动领袖何塞·马蒂。一套四枚,屈原列为四大文化名人之首。</p> <p class="ql-block">1994年6月25日,国家邮政发行《中国古代文学家》,选取了屈原佩剑背景图,配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 <p class="ql-block"> 精神扬</p><p class="ql-block"> 前途绝望投罗江,留传离骚和九章。</p><p class="ql-block"> 博闻强识向天问,上下求索精神扬。</p> <p class="ql-block">201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屈原》特种邮票1套2枚及小型张1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忧歌离骚、求索问天,小型张图案名称为“屈原像”。</p> <p class="ql-block">1994年11月4日,4日国家邮政发行了特种邮票《长江三峡》,一套6枚。第六枚为“屈原祠”,是以当地供奉屈原的宗祠为主图案。</p> <p class="ql-block"> 情趣多</p><p class="ql-block"> 孤忠流芳代代歌,清烈公祠落屈沱。</p><p class="ql-block"> 每逢端午龙舟竞,游人如织情趣多。</p> <p class="ql-block">2007年10月13日,中国邮政发行《长江三峡库区古迹》特种邮票1套4枚。主图是选取了屈原故里——湖北省秭归县凤凰山的“屈原墓”。</p> <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端午节,国家邮政局发行了《端午节》特种邮票一套3枚。邮票设计者借鉴民间木版年画的明快色调与均衡构图,采用装饰化的图案,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赛龙舟”“包粽子”“避五毒”等端午节最重要的民间习俗活动。</p> <p class="ql-block"> 永发扬</p><p class="ql-block"> 倒蝠挂粽寓吉祥,符驱五毒祈安康。</p><p class="ql-block"> 龙舟竞技纪屈翁,爱国之心永发扬。</p> <p class="ql-block">2010年11月12日,中国邮政发行了《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纪念》邮票1套6枚,其中第五枚是“龙舟”。</p> <p class="ql-block">2020年9月26日,国家邮政总局发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天問一号"发射成功》纪念邮票,一套1枚。</p> <p class="ql-block"> 奔火球</p><p class="ql-block"> 天问一号奔火球,探星之旅耀九州。</p><p class="ql-block"> 上下求索促发展,外星球上赛龙舟。</p> <p class="ql-block">参阅资料:《中国集邮百科知识》</p><p class="ql-block"> 百 度</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 百 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