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朱先贵老师与129班学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朱先贵老师既是湘潭市一中老师,亦是校友。他高中毕业,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28岁辗转调回母校教语文。</p><p class="ql-block">回母校担任的第一份教学任务便是接手初中129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p><p class="ql-block">妻子李小莲下摄司一完小考入一中,就读该班,曾担任班长。</p><p class="ql-block">朱老师很器重妻子李小莲,拿当时调皮男生的话说,是朱老师的“爱爱”。朱老师喜欢她听话,对她要求也很严。</p><p class="ql-block">讲几个小故事。</p><p class="ql-block">一次语文考试,其中有道大题是解释词语并造句,占分三十。当时妻子审题粗心,只解释未造句。朱老师在她座位边来回走了几趟,但未作任何其他提示。试卷发下来,此题扣了15分,妻子委屈地哭了。</p><p class="ql-block">后面的邱姓男同学诧异地问,哭什么,多少分?妻子答曰85分。男生笑曰,85分还嫌少,别人笑还来不及哩!</p><p class="ql-block">一次朱老师上公开课“爱莲说”,一上来就点名要李小莲朗读一遍。妻子读得不是很流畅,心里嘀咕、有些埋怨:朱老师怎么不事先告诉我准备一下?</p><p class="ql-block">朱老师赏识妻子的写作能力,妻子也多受益于朱老师的精心指教。命题作文课,朱老师常来到妻子的座位,鼓励她写篇好作文。他常用分析妻子作文的优劣进行作文课堂教学。比妻子高一年级的125班女生告诉她,她的作文符白丁老师在班上都唸过。</p><p class="ql-block">一次朱老师发现妻子的文章中流露出一些不阳光的情绪,一些表达忧郁情感的词汇,问她是哪学的?妻子说是郁达夫的文章中看的。朱老师进一步问,书哪来的?妻子回答,南楼图书室借的。朱老师平静地说,以后这些书还是少看。在那火红的革命年代,这种指点与提示无疑是善意与谨慎的。</p><p class="ql-block">朱老师作为班主任管教学生十分严厉。那时学校停电是常事。一次因停电,学校没热水洗澡,晚饭后妻子和周敏如跑到张介芳家去洗澡。三个头发湿漉漉的女生,气喘呼呼地跑回教室时,晚自习已经开始了。朱老师看着她们一个个坐回自己的座位,整个教室鸦雀无声。晚自习后,她们被朱老师留下来狠狠地批了一顿。</p><p class="ql-block">妻子在一中出名,主要是和郭颂(郭铭寿)老师一起表演“逛新城”。认识她的老同学一提起李小莲,就说起“逛新城”。一些暗恋她的男生,现在人至暮年,还会经常在微信中发“逛新城”与她共享。我想当时要有今日视频,他们一定还珍藏着。他们羡慕我追到了李小莲,横刀夺爱。趁此文声明一句,追是追不到的,是她相中了我。拿她的话说,我算是得了文革下乡的路(好处),她至今还后悔(晚矣)!</p><p class="ql-block">在一中妻子不乏伤心事。社教运动之初,阶级斗争的弦越绷越紧,谭氏血统论越演越烈,班主任找她谈话,由班长降为学习委员,不久降为卫生委员,再降为小组长,最后剐得干干净净。</p><p class="ql-block">文革大字报点名她走白专道路,听话、成绩好、长得好,是典型的”五分加绵羊”,是资产阶级苗子。</p><p class="ql-block">班上有激进的同学不知班大字报专栏取什么名好,请她出主意。她建议用“倚天剑”。刋名被采纳,刊被张贴出来。谁知道,剑锋所指,有几篇竟是针对自己。悲哉!</p><p class="ql-block">在当时舆论下,朱老师也违心说过,班上真正成绩好的是三部分人子弟。对此话妻子一直不苟同,认为这样说不公平,成绩好坏,与出身无关,不可以用出身来界定。</p><p class="ql-block">历史有时极富讽刺。</p><p class="ql-block">我与妻子玩笑说,当年受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排挤,当不了班长,入不了团;后来却入了党,提了干,成了广东商检局工会主席,成了工人领袖,还获得全国总工会优秀工作者光荣称号,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世事难料。</p><p class="ql-block">我在一中是同时知道李小莲和朱老师的。那时钟楼正门东侧支着两块大黑版,是学校的黑版报。黑版报定期更换,内容十分丰富,可读性强。内容包报学校活动报道,校领导寄语,古今中外科学家、文学家、名人介绍,学生优秀作文选登与老师评介。我驻足阅读,看到一篇落款李小莲的作文和朱老师评语。作文名字已记不得了,内容大概写进入一中学习,看到校园清新气象的感受。里面有一句好象是,烈日下的旅客才知道荫凉的可贵,云云。可惜的是老婆本人都记不起来了。</p><p class="ql-block">在一中“一帮一,一对红”的话动中,我们高74班与初129班成了朋友班,了解自然有所深入。</p><p class="ql-block">朱老师文革与我同一造反组织,“铁杆战友”胜过了师生关系。朱老师有智慧,主意多,形象上鼻子略有超高、超尖,对立造反派称他为我们的黑高参。</p><p class="ql-block">71年我从农村招工在一中语文科培训,结业评审课就是在他所教班进行的。课文是“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他是我的指导老师。</p><p class="ql-block">他退休后,经常往返顺德女儿家,来过广州我们家,一起叙旧,相互看望。</p><p class="ql-block">我退休后,旅游并学着写几句小诗,拿给他看。自知瑕疵很多,他只说有不少好诗句,听着心里暖和。</p><p class="ql-block">今天写此文,翻看了之前参加他八十寿辰,探望他中风住院,在她女儿家悼念他的微贴,现将其重录,作为我写与朱先贵老师段落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符说八道》教师节看望朱先贵老师。</p><p class="ql-block">朱老师今年八十有二,是我们读中学时湘潭市一中的语文老师。准确地说,是我妻子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妻子李小莲是他的得意门生。朱老师并未直接教过我,不过文革中我们是“同一战壕的战友”,我们俩人以善辩见长。</p><p class="ql-block">有一谜语,谜面“通货膨胀”,打一人名。谜底便是“朱先贵”。朱老师文笔犀利,说话幽默,好打麻将,精神帅气。</p><p class="ql-block">朱老师妻子是他南开大学同学,因病去世,他单身多年。亲戚和学生为朱老师做八秩大寿时,他腰杆笔挺,步履轻盈,拟一青年哥哥。</p><p class="ql-block">他弟弟打趣,哥哥要是找了个二、三十岁的对象,大家一点也不会惊奇,做弟弟的照叫嫂嫂不误。</p><p class="ql-block">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年前,在广州听说朱老师中风了,难以置信。不久又见他在朋友圈转文章,发感言,认为抑或搞错了,有问题也不大。这次回湘潭,又听说朱老师中风。详细打听,才知道这已是第二次了,他正准备外出旅游,又因中风住进了医院,这次病况相当严重。</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去看朱老师,走进病房,见他眼睛半睁着。叫他,反应有些迟顿。这时护工阿姨走过来说,朱老师住院二个多月了,恢复还算快,昨天才拔掉插管,脑子还有些不清醒,遂问他我叫什么名字。朱老师想了想说,姓符。阿姨接着说符什么?我插嘴,想不起我的名字不打紧,我爱人叫什么?他露出笑容说,废话!接着又说出了我的名字旱雨二字。</p><p class="ql-block">我对朱老师说,大家都关心你,我给你照个相,发到朋友圈,你笑笑。</p><p class="ql-block">“你怎么知道我病了,怎么知道我住这病房?”</p><p class="ql-block">我回答他,是符白丁告诉我你病了,住二医院,五楼十六床。5.16分子还有揪不出来的!</p><p class="ql-block">朱老师笑了,我拍下了这张照片。</p><p class="ql-block">阿姨很尽心,我们一边聊,她一边喂稀饭,总是鼓励他多吃点。阿姨自己吃饭。又用自己的筷子夹一条青菜慢慢喂朱老师。</p><p class="ql-block">我对朱老师说,你真幸运,脑子,语言,吞咽功能都恢复得好。过一段,左手不麻痺了,又可打麻将。碰上这么个把你当亲人的好阿姨,下次我中风了,把她介绍给我。我们三人都高兴地笑了起来,笑声驱散了病房的沉闷。朱老师话也多起来了,越说越精神。</p><p class="ql-block">手机响了。我告诉朱老师,今天教师节,请我吃饭的学生在楼下等了……</p><p class="ql-block">临告别,朱老师嘱附我:“代我谢谢大家的关心,我好了一定给你和小莲打电话。”</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朱老师辞世,与我出门旅游一样,说走就走了。</p><p class="ql-block">我们夫妇没来得及回潭参加朱老师的追悼会,去了他女儿家朱老师灵位前吊唁。深深地向朱老师躹躬,谢恩师之情。愿恩师在天堂和师母相聚,带着生前一样开心的微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师节探望病中的朱老师。</p> <p class="ql-block">夫妇上朱老师女儿家恩师灵位前吊唁。</p> <p class="ql-block">校友简介:符旱雨,初中120班,高中74班学生。</p><p class="ql-block">68年下放茶陵严塘湾里。71年招工回湘潭十一中教书。</p><p class="ql-block">恢复高考后,78年以418分的湘潭文科高分带薪就读湖南师范学院政史系。</p><p class="ql-block">88年调广州,弃教经商,退休前供职中国图书进出口广州公司。</p><p class="ql-block">退休后云游四海,开心度日。</p><p class="ql-block">国内游,包括西藏、台湾,红旗插遍。</p><p class="ql-block">出国游历近七十个国家和地区。</p><p class="ql-block">以美篇发游记百余篇,阅读者三十余万。出诗集《花吟》、《西行吟》。《诗刋》发表《律诗八首》、《来自南粤春天的诗》、《献给家乡的诗(组诗)》、《闽南三首(外二首)》共三十五首。中华诗艺社【古诗词专辑】录用律诗近三十首。</p><p class="ql-block">拙作多与校友、学生分享,防痴呆于自己,众乐乐于亲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