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店镇中心小学“文雅过端午”

明月醉清风

<p class="ql-block">老师们,同学们,我们每年的端午节都有许多有趣的习俗,有的饱含深义,有的喜闻乐见,有的欢快隆重,有的恬静淡雅,今年就让我们过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一个文雅气十足的端午节,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和历史文化吧!(部分题目答案附后)</p> 端午知识问答 1.端午节自( )年起被列为法定节假日。<br><br>A 2006<br>B 2007<br>C 2008 <br>D 2009<br><br>2.最早的粽子产于哪个时期?( )<br><br>A晋代<br>B春秋时期<br>C南北朝时期<br>D商州时期<br><br>3.我国四大传统节日是( )。<br><br>A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br>B春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br>C春节、清明节、国庆节、中秋节<br>D春节、五一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br><br>4.粽子什么时期成为端午节食品?<br><br>A晋代<br>B春秋时期<br>C商州时期<br>D南北朝时期<br><br>5.为什么粽子的形状大多以角为主?<br><br><div>A象征剑 勇猛<br>B象征牛 祭祖<br>C象征果实 丰收 <br>D象征塔 健康<br><br>6.在中国,端午节吃粽子最广泛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其次,吃粽子还表示( )<br><br>A幸福吉祥 <br>B治病防身<br>C避邪驱瘟<br>D阴阳相合<br><br>7.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br><br>A吃粽子<br>B赛龙舟<br>C吃五毒饼<br>D登高采菊<br><br>8.屈原在哪条江投江?<br><br>A鸭绿江<br>B金沙江<br>C汨罗江<br>D珠江<br><br>9.以下哪个不是端午节的别名?<br><br>A龙阳节<br>B浴兰节<br>C天中节<br>D龙舟节<br><br>10.屈原的绝笔作是?<br><br>A《离骚》<br>B《天问》<br>C《怀沙》<br>D<b></b>《九歌》<br><br></div> 当端午遇上语文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屈原,祖辈是楚武王熊通,那同学们,你知道屈原姓什么吗?</p> 答案:( ) 2.《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无人不知,真正读过此篇的可能人并不多。那,“离骚”这两个字的意思是什么你知道吗? 答案:( ) 3.屈原的名篇可不只有《离骚》一篇,下面几本书,哪篇不是屈原写的呢? 答案:( ) 4.屈原的名言“众人皆醉我独醒”,上一句是什么,同学们知道吗? 答案:( ) 品读诗词  守望端午 <p class="ql-block">品读诗词,守望端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端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唐】文秀</span></p><p class="ql-block">节分端午自谁言,</p><p class="ql-block">万古传闻为屈原。</p><p class="ql-block">堪笑楚江空渺渺,</p><p class="ql-block">不能洗得直臣冤。</p><p class="ql-block">赏析 :</p><p class="ql-block">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感叹屈原作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竞渡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唐】卢肇</span></p><p class="ql-block">石溪久住思端午,</p><p class="ql-block">馆驿楼前看发机。</p><p class="ql-block">鼙鼓动时雷隐隐,</p><p class="ql-block">兽头凌处雪微微。</p><p class="ql-block">冲波突出人齐譀,</p><p class="ql-block">跃浪争先鸟退飞。</p><p class="ql-block">向道是龙刚不信,</p><p class="ql-block">果然夺得锦标归。</p><p class="ql-block">赏析:</p><p class="ql-block">“竞渡”就是现在赛龙舟活动的前身。为了衡量竞渡的胜负,唐人创造了“锦标”的比赛制度,指在龙舟划到终点的时候,以抢夺浮标来判断胜负,抢得头标的人就是比赛的冠军,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表夏十首(节选)</span></p><p class="ql-block">【唐】元稹</p><p class="ql-block">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p><p class="ql-block">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p><p class="ql-block">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p><p class="ql-block">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p><p class="ql-block">赏析:</p><p class="ql-block">“浴兰”指古人端午节“浴兰汤”的习俗,用草药煎汤淋浴。因为粽子用丝线缠裹,所以说“彩缕碧筠粽”。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也称粽子为“角黍”。唐代开始用糯米代替黍米来制作粽子,色泽变白,味道香甜,所以形容粽子为“香粳白玉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乙卯重五诗</span></p><p class="ql-block">【宋】陆游</p><p class="ql-block">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p><p class="ql-block">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p><p class="ql-block">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p><p class="ql-block">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p><p class="ql-block">赏析: </p><p class="ql-block">这首诗具体描写了当时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平淡的闲言琐事在诗人的笔下变得瑰奇纯粹。诗人把生活的真味都寄托在端午生活的描写中,仔细阅读,方有所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 渔家傲</span></p><p class="ql-block">【宋】欧阳修</p><p class="ql-block">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p><p class="ql-block">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郦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p><p class="ql-block">赏析: </p><p class="ql-block">五月里石榴花儿红艳艳,绿杨雨中默默站立,丝线缠裹的粽子盛放在金盘里,扇子上面画着双凤凰,正是端午时节,浴兰汤,喝菖蒲酒,树叶丛中黄鹂的叫声惊醒了朦胧中的好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端午即事</span></p><p class="ql-block">【宋】文天祥</p><p class="ql-block">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p><p class="ql-block">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p><p class="ql-block">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p><p class="ql-block">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p><p class="ql-block">赏析:</p><p class="ql-block">五月五日端午节,你赠与我一枝艾草。故人看不到,新结交的知己在万里之外。往日为国尽忠的人,现在白发苍苍。尽管三湘和这里相隔很远,仍然想要从屈原那里获得慰藉和力量。</p> 当瑞午遇上历史 <p class="ql-block">到底是纪念屈原、伍子胥,还是曹娥?</p>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br>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br>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樽共。<br>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br><br>宋代欧阳修的《渔家傲》描述的就是端午时节了,在这个“鸟鸣惊破好梦”的时节,天气暖和而不酷热,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端午节的由来,各本其源,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但“屈原说”最受认同。<br><br> 纪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助吴伐楚,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吴王夫差不听。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与夏季时令相关 有学者的考证,端午的起源、形成与夏季的时令有着密切的关系。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他援引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中国的很多节日与节气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端午”与“夏至”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夏至提醒人们高温到来,在阳光雨水充足、有益于农作物生长的同时,蚊蝇开始滋生,疫病流行。以夏至为分界的自然界变化,影响到古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过去科技水平不发达,人们在认识到这一现象后,为了提示这一关键时日,就要举行一定的仪式。<br>经过千百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富有文化内涵的端午节。<br><br> 当端午遇上生物: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恶日(动物)</p>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直至民国时期,社会上还有“躲端午”的习俗。端午节的另一类民俗活动,就是为了驱灾辟邪的目的而发展起来的。 植物<br><br>“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将至,在中国传统节日里,端午节大概是跟植物渊源最深的节日了。<br>记忆中的端午节,总有着植物的身影,家家挂菖蒲、插艾条,户户供蜀葵、奉石榴,满眼的植物色彩、浓郁的花草幽香充盈在鼻尖眼前。 “三足鼎立”包粽叶 端午食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根据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br>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中,粽叶的种类繁多,最早的粽叶是菰叶(茭白叶),据说在春秋时期粽子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所以那时的粽子称“角黍”。<br>到了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时至今日,人们的粽叶选择也发生了变化,由竹叶、苇叶和柊叶三足鼎立。<br><br>(1)箬竹 矮小的箬竹有着硕大的叶片,因而成为江南一带最为常用的粽叶,尽管箬竹比大部分种类的竹子低矮,但它们硕大的叶片,适合用来包制江南一带流行的三角和四角粽子。<br><br>(2)芦苇 芦苇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十分常见。大大小小的湖沼与河滩,就是芦苇世代生生不息的家园。采摘宽大的苇叶,稍加修剪,浸泡一夜后煮上片刻,便能用来包粽子。<br><br> (3)柊叶 柊叶是竹芋的叶子,原产于美洲的热带地区,不过如今早已在世界各地的温暖地区安家落户。虽说在它这个竹芋大家族中,有的根茎可以食用,有的叶片可以观赏,但这种柊叶,几乎完全为了粽子而生。<br><br>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粽叶,像荷叶、芭蕉叶、苹婆叶、槲叶等宽大柔软且无毒清香的植物叶片,都可以用作包粽子的材料。 驱邪辟恶悬灵草<br><br>古代又称农历五月为毒月,辟邪避疫成了头等大事,于是一众有“特异功能”的植物出场了。<br><br>(1)艾草<br><br> 端午节,人们把插艾作为节日的重要内容,将它们插于门楣或悬于中堂。“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br>艾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古代针灸学里,就以艾草的老叶制成艾绒,用以灸疾除病。梁人宗凛在《荆楚岁时记》里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由此可见,人们在端午节使用艾草的情形。 (2)菖蒲 与艾草一样,菖蒲也是一种端午节令的重要代表植物。端午节,有家家户户门上插菖蒲、艾叶之俗,可以辟邪驱痛。菖蒲,亦称为尧韭,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端午看花有“代表”<br> 虽然人们一直将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的代表植物,但其实端午节也有自己的花——蜀葵。因为它在端午节前后开始开花,所以蜀葵也被称为“端午花”<br>蜀葵为锦葵科蜀葵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及亚洲其他地区,因在我国四川最早发现,故名蜀葵。蜀葵可以说浑身都是宝,它的根、茎、花、叶、种子都是药材,有清热解毒之效。蜀葵的花能提取花青素,还可以作为食品的着色剂。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榴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蜀葵花</h3> 此外,石榴花和龙船花也是这个季节的花卉。在我国北方,端午节这天,老人会给子女的头上插上一朵石榴花,以祈求子女平安、富贵。<br><br>在我国南方,端午节时还能看到盛开的龙船花。龙船花为茜草科龙船花属常绿灌木,株高可达2米。龙船花产于我国台湾、福建、广东等地。端午节期间赛龙船时,人们习惯将此花插在船上,故而得名。 浴兰香囊靠香料 端午节还有泡汤沐浴和佩戴香囊的传统习俗。端午节别名沐兰节,人们这天要采摘各种香料植物的叶子泡水沐浴,用以治病除秽驱邪,此汤称为“沐兰汤”。<br><br>3000年前的楚人先用佩兰汤沐浴,再穿上华丽的衣裳,这是一场祭祀云神的仪式。而现代人把古代楚人的洗浴简化为一种仪式,即用菖蒲叶向客人点洒沐兰汤。<br>用作沐浴的兰汤,其中兰指的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佩兰又名鸡骨香、水香。佩兰生于路边灌丛或溪边,野生或栽培。<br>明代有记载,野生的佩兰偏少不够用,后来改用煎蒲、艾等芳香类草本植物洗澡。例如,在广东,则用苦草麦药或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煎水沐浴;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园丁香</h3> <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人们还习惯佩戴香囊。香囊中装有白玉兰、凤仙、白芷、苍术、石菖蒲、广藿香、丁香、金银花、荆芥、玄参、木香等20多种植物药材,气味怡人,药香清新,佩在身上,有化解湿气、除秽气、提神醒脑、驱除蚊虫以及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p><p class="ql-block">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植物文化更是不简单,端午节的习俗也不仅仅局限于吃粽子。除了上述的这些端午植物,大家还知道哪些与端午相关的花草植物呢?欢迎老师们和同学们分享。</p> <p class="ql-block">“端午知识问答”答案:</p><p class="ql-block">1.C</p><p class="ql-block">2.B</p><p class="ql-block">3.A</p><p class="ql-block">4.D</p><p class="ql-block">5.B</p><p class="ql-block">6.C</p><p class="ql-block">7.D</p><p class="ql-block">8.C</p><p class="ql-block">9.C</p><p class="ql-block">10.C</p><p class="ql-block">当端午遇上语文</p><p class="ql-block">1.C</p><p class="ql-block">2.ABCD</p><p class="ql-block">3.B</p><p class="ql-block">4.C</p>

端午节

端午

粽子

屈原

菖蒲

曹娥

蜀葵

艾草

五月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