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美丽公路,看怒江大峡谷

风吹花田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云南的西北部,有一个以一条江命名的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这是云南省最神秘最偏远的地区,怒江临近缅甸、西藏,很多人说它是云南西北部“最后的秘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怒江,流入西藏昌都的边坝、洛隆、八宿和左贡等县,从察瓦龙进入云南怒江州贡山的丙中洛流经贡山、福贡、六库,从六库进入云南保山界内。 怒江在怒江州境内全长310多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怒江位于滇西横断山纵谷区,江东有碧罗雪山山脉,江西有高黎贡山山脉,怒江奔腾于这两山之间,两岸山势雄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谷幽深,北高南低,河流落差大(江面在贡山最高处海拔1400米、六库最低处海拔仅700米),水急滩高,形成了典型的“V”字型高山大峡谷地貌景观,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并称世界三大峡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1年11月1日我又要去怒江大峡谷,前几次最远到了福贡,这次因为是云南工作的最后一站,我想工作结束后,跑去丙中洛去看看被称作人神共在的地方,那是我心之神往的地方。2021年10月30日晚,从楚雄做动车到大理,夜宿大理,买了第二天到福贡的汽车票,要有一天在路上,想想这一天尽管会旅途劳顿,但路上可以看山、看水、看大峡谷如画的风光,还是挺期待的,不觉心情大好,可巧有同学同事问我在哪里,同一回复:夜宿风花雪月,明天去看石月亮。(前一句因大理有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而来,后一句的石月亮是怒江福贡的著名景点)。但均未得到呼应,他们一定是觉得我挺无厘头的😆,好心情还是自己保存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上午,从大理做中巴客车出发,看着窗外的风景,也看着大致路经了漾濞、永平、云龙、瓦窑、漕涧等地,下午2点左右到达六库。看到了带有傈僳族元素的边检大门,从这开始就要进入怒江大峡谷,兴奋从心头掠过。下车安检、查核酸,下一秒悲催了,核酸超过了48小时,给出的出路是要么原路返回,要么在此等核酸巡回检测车过来取样,结果出来再走,估计至少半夜才能出结果放行,我只能选第二种,中巴车司机说遗憾未能把我运送倒目的地,挥手和我作别。在边关外的空地上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午夜12点终于看到健康码的核酸检测显示在24小时内了,拎着行李箱,孤独的向关内走去,边检小战士关切的告诉我,这离六库市区还有30公里左右,太晚了很难打到车,最好在路边上找一个旅店住下吧,为了第二天早上出行方便,我还是在滴滴打车上叫起了车,这次运气不错,刚好有人接单,顺利的入住在六库汽车站附近的宾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清晨,等候发往福贡的汽车,汽车站对面的山梁上刻着硕大的字体“怒江大峡谷”,山谷中怒江在奔腾,江面上方矗立着连接两岸的怒江大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怒江溯源而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怒江大峡谷中,和怒江并行的是依江而建的一条公路,它于2019年底正式通车,它是G219的一段(原S228),起六库镇,终于丙中洛,途径泸水市、贡山县、福贡县三县(市) ,主线全长286.68公里。从南到北,贯穿怒江州全境。被赋予了一个美丽的名字“美丽公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丽公里将崎岖的山路变成了坦途,和公路并行的还有一条自行车道(步道),专供游客骑车和步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阳光由高山反射到江面上,那一刻的江水波光潋滟,尽显温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沿江维拉坝珠海社区停车驻足远眺高黎贡山,蓝天白云下,有一处很像伟人仰卧的山体,人们称其为伟人峰,赋予了美好的想象和祝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静谧的群山中,那股清泉源源的流入了江河,江纳百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公路上看到这块巨石,就知道“老虎跳”景点到了,你看它多像一只老虎要从江边跃上公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地傈僳族称此峡为"腊玛登培",意为老虎跳峡谷。传说是傈僳族虎氏族的起源地,当年这里是虎氏民族祖先居住的地区。他们个个是打猎的好手。往往有被追赶的野兽走投无路,拼死从这里跳过怒江,虎氏族猎手面对滔滔江水毫不畏惧,也运足力气,一步从江东高高跃起,就跨到了江西将猎物捕获。从此,这个地方也就有了老虎跳峡的名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虎跳是怒江最为著名的险滩,到处奇峰怪石林立,高者耸立入云,低者伏卧江中。怪石各具形态,当游人站在江边向江中观望时,排天巨浪就好像直冲你扑来,令人感到刺激而又振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奔腾而来的大江,用它汇聚的力量一路上像刀斧劈开坚硬的山脉,奋力的冲向岩石的壁垒,声势足以撼天动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江水波涛汹涌,湍急,似猛虎下山,咆哮着扑向巨石,水射溅和跌落,浪花飞舞,喧声蔽天,甚是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怒江大峡谷金满银滩景,这里地势稍有落差和曲折,水流显得非常湍急,这是一个巨大的河套,河床上布满巨大的河卵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怒江,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江,从远古洪荒中流来,把高山流成峡谷,把岁月流成沧桑,把石头流成精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怒江两岸尽是高山夹峙,峭壁千仞,危岩磷峋,不少江岸都是垂直的石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峭壁上矗立的多像列队出征的勇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企业在离福贡县城50公里左右的地方接到了我,下美丽公路,向右有条山路,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走,就到了老姆登村。村子坐落于碧罗雪山半山腰间缓坡地,大致呈梯形聚落,海拔1800米,是驱车抵达原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碧江县县城知子罗的必经之地。怒族、傈僳族杂居,怒族居多。该村风景优美,有多处自然景点。进村拐角处有观景台,游客一般在此驻足,尽览大峡谷的风貌,我要去海拔更高的茶厂,我知道那里看峡谷比这里更开阔,就继续往山上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山路继续往上走,就到了知子罗,青山依旧,阳光依旧,只是这里从辉煌的州府变成了被人遗忘的小村庄,时光定格在了1986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知子罗由于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曾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一度是怒江流域最热闹的城镇。1974年,怒江州府迁到六库镇,知子罗又成为碧江县政府所在地。1986年,因为有专家指出,知子罗处在巨大的滑坡体上,出于安全考虑,有关部门决定撤销碧江县建制,知子罗的发展进程也停留在了上世纪80年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多年过去了,那场预测的毁灭性滑坡并未发生,而昔日热闹的知子罗却人去楼空,只剩下极少数未搬迁的居民,再也没有热闹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知子罗目前隶属于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被称为“记忆之城”"时光琥珀之城“。这是一座因为一个可怕的预言而人去楼空的废城、是一座行政级别落差如此之大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知子罗,曾经是远方的乌托邦,如今的知子罗是高悬怒江上空的一座被遗忘的“城市”,对面是层峦叠嶂的高黎贡山,他们遥遥相望,相对无语,唯怒江给寂寞的他们增添一丝温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只有在知子罗的主要街道才能回味一下这座曾经怒江州府的喧嚣、繁华,而那人来人往的县城老街道早已经物是人非,不变的是对面的群山和被时光封存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座八角楼曾是知子罗的图书馆,几十年前刚建好便被荒废。</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座“废弃之城”中,随处可见各种口号和标语,毛主席巨幅画像。街道上空空如也、静的出奇,唯有极具时代特征的建筑和墙上的标志性画像、语录时刻提醒着我们,知子罗曾经拥有着繁荣与热闹,也不禁让人唏嘘历史的无常多变。</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门前的纪念碑在讲述它过去的历史,2011年12月5日福贡县人民政府将知子罗确定为福贡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山路继续上行到海拔2400米的碧罗雪山的半山腰上,在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中,有一座醒目的红白相间的六角牌楼,里面立着硕大的汉白玉碑。向人们讲述这里曾经是云南省碧江中学的旧址。1955年建校,践行立德树人,报国之志的教育理念曾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民族干部,成为了当地的最高学府,1968年因知识青年要到农村接受再教育,没有恢复建制而废弃的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十四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云南省碧江中学来说并不只是简单的"弹指一挥间".十四年的风雨沧桑,十四年的桃李芬芳,虽说不上有悠久的办学历史、雄厚的文化积淀、辉煌的办学成就,可这十四年对怒江的文明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拳拳报国志,几多无奈,让见者心绪难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住这朵"十年动乱"中过早夭折、却誉满边陲的文教奇葩不平凡的历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原碧江中学的旧址往下走,在山谷中一座古堡式建筑正在兴建中,据说是修建的高档酒店,取名为“云上酒店”。这几年因了这里的知子罗、美丽的老姆登村、久远的老姆登教堂、对面的黄冠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所夹持的怒江在这里都能尽收眼底,是最佳的观赏点,很多人到这里观景、怀旧、祷告、寻找诗和远方。商家正是因为这点,才修建这座酒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但当地的怒族人并不喜欢这种建筑风格,没有了他们的民族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新兴的建筑和废弃的知子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着这一城废、一楼又起,生生息息的轮回,难说对与错,心中有一种情愫又表达不清。</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姆登种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这里的茶地分布在碧罗雪山的1400到2800米的山坡上,周围林木苍翠,云雾缭绕,土地湿润,身依碧罗雪山环抱,脚踏奔流不息的怒江水,高山云雾出好茶,品质独特的的高山高海拔大峡谷特色产品,已形成了怒江特色的产业经济。产品进行了有机认证,更是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去的茶厂远眺,正望见高黎贡山的皇冠山,皇冠山因形似皇冠而得名。皇冠山在群山之中独树一帜,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茶厂人还和我说,他们怒族人把皇冠山叫怒舅山,是他们的神山,还把他们的茶叶注册为怒舅山品牌,愿神山保佑他们幸福平安。</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企业的茶园,有一条古老的小路,路尽头是大峡谷的最佳观赏点,小路两侧绿树成荫,很少看到人,我一个人跑上去的,有点胆慌慌的,据说这条小路以前有老虎到访过,英国人在这块岩石上还藏过宝。</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空谷幽兰自芬芳</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路边的岩石上,一团杜鹃花在寂寞的开放。</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小路的尽头,视野顿时开阔,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怒江由北向南在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山脚缓缓流过,眼前山水缭绕缠绵,江水在群山的怀抱中画出一道优美的曲线,婉转的流过,像一条柔远漂动的丝带,披戴在充满阳刚质感的群峰中,互生出一幅刚柔相济动静相生的画卷,壮哉!美哉!</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柔柔的光线照射在群峰上,远山近峰在光影下变幻万千,有些神圣的情愫一直在萦绕,说不上来,也讲不清楚。那种味道和感觉,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被捕捉和渲染。你甚至有时候会怀疑是否在人间,也曾会想过这里是否有山神。</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群峰下的那个村庄就是老姆登村,本是小山村,却疑在仙境,一幅遗世独立,岁月静好的画面。</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个水塘就像镶嵌在村庄上的绿宝石,伫立在绿宝石旁的就是著名的老姆登教堂。</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以连绵巍峨的高黎贡山为背景,老姆登教堂的白墙,红瓦,红窗的倒影映在水塘中。</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姆登基督教堂是法国传教士在峡谷中修建最早的一座基督教堂,早在1902年,法国传教士在茨中安定下来之后,决心要跨过碧罗雪山,向深山里的贫苦百姓传递上帝的福音。当时山中猛兽的存在,为开辟这条路线增添了艰苦和血腥。传教士们在成功翻越碧罗雪山之后,便在怒江沿岸一带开始传教。</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外表看,这座教堂并不壮观,没有常见的玻璃彩窗、穹顶、和标志性的哥特式尖塔,甚至也没有管风琴等乐器,有的只是长条凳和红漆木窗。可这并不妨碍人们的虔诚,每个星期天,周边乡村的信徒们都会集中在这里做礼拜。</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说每到礼拜日,这莽莽深山,教堂的上空,都会响起圣洁空灵的天籁之音。信仰虽然多多少少有点迷信,但是它也是人们精神寄托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受灾受难或者生活在贫困地方的人来说,信仰更是一种动力。</span></h1> <h1>  傍晚时分,我从老姆登乡返回到美丽公路,斜阳漫射在江中的小山峰上,炫目的有些梦幻。</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江岸上的人间烟火。</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怒江沿岸,居住着怒族、傈僳族、藏族、普米族、独龙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他们为大峡谷带来了欢乐,大峡谷也为他们的生生不息提供了青山绿水。</span></h1><p class="ql-block"> </p> <h1>  峡谷中的村落在晚霞变幻中时隐时现。</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福贡民族实验中学的教师宿舍小庭院内矗立着一块神奇的巨石。这个小庭院是在一个高有七八米、宽有十几米的石头上建造的三幢平房形成的三合院,中间还留有七八平米的院坝。据说在1983年3月19日凌晨三点,因连续下大雨,怒江东岸山体滑坡,这块重千吨的石头,重重地砸在公路上,接着借助惯性又从公路上弹到6米高的三合院的院坝内。响声惊动了住在院子里的老师,出来一看,惊呆了:院子中飞来了块巨石,而且不偏不倚的落在院中央。岩体紧靠墙,没有损坏房屋,没有伤到任何人。人们到处寻找巨石滚落的地点,但找遍了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两岸,均找不到巨石滚落的痕迹。于是,巨石从天而降就一直成为一个谜。从此人们叫它“飞来石”,也有人说这是地上的母石引来了公石,因此称它为“夫妻石”,这正是大自然的神力。</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飞来石不远处,有一处山体上柱形石林立,人们把那块叠落在一起的石柱也称为“夫妻石”。</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夕照斜阳中,走进福贡县城,多么浪漫美好的路标。</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夜幕降临,爬上高高的山梁,俯视福贡县城,灯光点亮了整个山城,若隐若现中看到了蜿蜒的江岸和一座座江桥......疑是在银河中漫步。</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又一个清晨,厚厚的云雾漫过远山近峰,从福贡出发,去向往的丙中洛。</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路过石月亮隧道。</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石月亮是怒江标志性的景点,位于福贡县境内,它高悬于山林之中,远远望去,好似石头围成的一轮月亮。透过这个深百米,宽40米,高60米的石洞可以看到白云蓝天,山间那些飘忽不定的云雾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只能在路上远远的向它行注目礼,据说从福贡出发,到利沙底下车后,沿高黎贡山一侧的小路向上爬,大约走整整一天的路程后要夜宿,第二天一早,往峭壁上攀岩,才可到达石月亮。</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石月亮的成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水滴石穿形成的,一种是因怒江峡谷正处在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接合部,强大的地质应力和迅速上升的地壳,构成了怒江峡谷独特的地质奇观和美丽的自然景色。</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透过江中的峭壁看见迷雾中的村庄,有一种隔世的迷茫。</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附近见到一块“中国远征军回国渡口遗址”的纪念碑。</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温习了一下这段历史: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订立军事同盟,决定中国编组远征军赴缅甸支援英军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进抵云南中缅边境。</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路远征军的入缅作战,因为史迪威(时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的无能、英国军队的无耻、日军的诡异用兵,远征军孤军作战、后勤保障被切断,不得不决定全面主动撤退。</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2年5月开始,远征军各部退出战场沿不同路线撤退。远征军第五军除孙立人的新编第38师没有服从军长命令外,其余部队分三路撤退。杜聿明本人率军部和新编第22师为一路,新编第96师为一路,负责断后的第200师为另一路。</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新编第96师这一路,从野人山一直北上,走到最偏僻的地方——缅甸最北方的“葡萄”。葡萄的东面就是云南的福贡。福贡县境内、高黎贡山上的石月亮,百里可见,俨然是一盏指路明灯。第96师一路翻越一座座国界线高高的山脉,靠着石月亮引路,经古驿道抵达福贡。随后,该师在当地怒族人的帮助下,架设“溜索”渡过怒江。该师入缅时9863人,伤亡4081人,失踪2182人,归国时3600人。</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就应该是石月亮乡拉马底村的远征军回国渡口遗址,应该就是第96师当年的过江渡口之一。</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远征军的这次撤退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也是中国军事史上黑暗的一页。</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正是由于第一次入缅作战的失败,中国远征军知耻而后勇,才有了第二次入缅作战的辉煌战绩。</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有亲人年轻时在缅甸丛林中打过仗,文革中也因此被批斗过,老人家在世时我对这段历史并不在意,等到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解封后,老人已仙逝,但我们确信老人一定是参加过远征军,从此,只要是远征军的信息,我都格外关注,家国情怀我都认为:中国远征军是一只英雄部队,值得纪念。</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丽公路蜿蜒于怒江大峡谷中,无数风光在怒江两岸铺展,是真正的:“路在江边走、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峡谷两侧的河谷与山坡上,数百年间生活着的居民,他们的祖先大多数是由碧罗雪山之东辗转迁徙而来,刀耕火种,渔猎为食。虽有蜿蜒曲折的数条古道连通峡谷内外,大山却始终是阻隔他们视野的屏障。这些年政府将深山中的居民陆续迁徙到交通较为方便的公路旁,为他们统一修建了安置房。经常能见到房屋上醒目的标语“感谢共产党 、感谢总书记”,以表达各民族人们对党的热爱。</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又一处美丽公路的路标,</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路边这块纪念碑记载着怒江两岸过江方式的往昔今朝的变化:曾经古老的溜索方式是怒江两岸的唯一交通方式,想一想都让人心惊肉跳,人们称之为用生命过江,现在怒江两岸建起越来越多的大桥,溜索只是作为一种刺激的旅游项目保留下来。</span></h1><h1><br></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没时间去体验溜索,网上下载了一张溜索图片。</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被叫做“江中松”的地方,江中一块像埃及金字塔形状的巨石上长着一颗遗世独立的松树,感叹大自然的造化,也感叹生命的力量。</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路过贡山县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贡山县的全称: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自然状况:地处滇西北怒江大峡谷北段,东与云南省德钦、维西两县相连,南与怒江州福贡县相邻,北与西藏自治区察隅县接壤,西与缅甸联邦毗邻,国境线长达172.08公里。贡山县地势呈"三山夹两江"高山峡谷地貌,最高海拔5128米,最低海拔1170米,海拔高差达3958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说从这里进去就可以到达独龙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独龙江大峡谷位于云南西北角,东部是高黎贡山,北接西藏,西部和南部紧靠缅甸。这里因居住着史书上成为“太古之民”的独龙族而闻名,也因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偏僻闭塞而被称为“神秘的峡谷”。境内最高海拔4936米,最低海拔1000米。峡谷中保留着完好的原始生态环境,蕴藏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角落。雪山连绵,峡谷陡峻,东岸的高黎贡山,屏蔽着通往外间世界的通道,西岸的担当力卡是国境线上的天然屏障。每年10月到来年5月,大雪封闭了雪山丫口,这里便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独龙江大峡谷被称为是云南最后的一片净土。生活在这里的独龙族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人口仅五千余人,绝大多数生活在相当封闭的独龙江峡谷地区。妇女纹面,是独龙族相当奇异的习俗,对于这一习俗,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独龙族纹面女的传统已经失传,现在独龙江的纹面女大多是70岁以上的老奶奶。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高黎贡山隧道的即将开通,独龙江大峡谷的封闭和神秘也即将终结,这里的宁静、原始即将成为历史,更多的游客可以来尽情的欣赏峡谷的自然风光、近距离的接触陌生的独龙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这次要当天返回福贡,没有时间到独龙江,但我心之神往,一定会找时间踏上这片净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棒当大桥是德贡公路在怒江的起点,这是连接香格里拉德钦和怒江贡山之间的唯一一条公路。一端是滇藏线的起点,另一端是丙察察滇藏线的起点,我曾在德钦仰望过,想通过这条路到怒江州,因为这条路只有98.2km,而绕行要走1000多公里,但是德钦当地人告诉我,这条路只有自驾,没有公交车,公路沿线的地形相当复杂,山高谷深,坡陡路弯,路面渗水严重,坑洼不平,不断塌方和落石,陡壁流石经常落下。一旦堵在路上会很久,很危险,敢走这条路的人很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条路虽险,但景色绝佳,从德钦县出发,穿越横断山脉,经过梅里雪山、翻越碧罗雪山,从澜沧江流域到怒江流域。沿途景色皆是天堂。一次穿越三江、历经四季美景,从雪山到花海、森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过这条公路的人说,它比滇藏线更精美,比丙察察更艰险。真是一眼地狱,一眼天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说这条路2019年底正式通车进入试运营阶段。至今也一直处于适时翻修的状态。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路况好了能走一次,去领略这条路的旷世美景。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过怒江捧当大桥,回到怒江西岸行进约20公里,汽车爬上一个高坡,让人顿生万种情怀的“怒江第一湾”就展现在了眼前,这是怒江大峡谷出现最婉转变化的地方,江水舒缓平静,宛如一条缎带,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缠绵的拥抱着柔情蜜意的大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千山万壑奔流而来的怒江,由于悬岩绝壁的阻隔,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观景台所处的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罕见的“U”大湾。这种曲折的变化对于有着700亿立方米年径流量的怒江来说它造成的声势是惊心动魄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江面海拔1710余米,湾上怒江台地平坦开阔,高出怒江500米,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上面的小村子叫坎桶村。湾上怒江台地平坦开阔,构成“小平原”林木繁茂,田园风光迷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怒江第一湾再往前走不远,视线忽然变得开阔,仿佛突破了时空,一头扎进了世外仙境。只见四面环山,一面向江,西高东低的山坡,成片的农田,绿树环绕下的黑顶白墙泥屋悠闲地筑在田间,周围梯田阡陌纵横,形状整齐,色块色彩斑斓,陡壁青山下的田园风光十分壮观,迷人。放眼往更高处眺望,遥远的青峦雪山映衬着蓝天白云。这就是世外桃源丙中洛,人神共居的天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初识丙中洛,它有一种令人惊叹的平静,它的静怡,令你放下妄念,置身天界。</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丙中洛坝子海拔1750米,是怒江峡谷深处难得一见的开阔台地,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四面环山,整个坝子被念瓦洛河和格马洛河分割成三大块,平坝周围的石崖多为羊脂玉岩,南为贡当神山,北为石门关,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象合拢的双手将丙中洛捧在手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们说丙中洛是人神共在的地方,不仅说的是它的自然环境,还有它的人文环境。丙中洛是一个多宗教并存且和谐相处的地方,宗教有喇嘛教、天主教、基督教以及原始宗教与藏传佛教。寺庙有普化寺、香巴拉宫遗址、重丁教堂、基督教堂和众多喇嘛寺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管是从西藏走来,还是从耶路撒冷走来…众神似乎特别眷顾这条被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深锁的峡谷,他们为众生制造磨难的同时也为众生带来福祉。怀揣着感恩之心的人们平静而安详地生火做饭、建房娶妻、在阳光下劳作、在酒醒前歌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里你会对山水草木心生敬意,因为你知道这里的每一颗沙粒,每一朵鲜花的身后都有神灵在祝福它,不论人们来自何方,什么民族,使用什么语言。在丙中洛,传统和文明,神话和现实,在各民族的守护下,神圣而和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间紧张,只是远远的看和急匆匆的穿行而过,没有去看教堂寺庙,也没有去拜谒神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桃花岛,光听名字,就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它在当地被称做扎那桶村,因被怒江环绕,成半岛状,有江南的秀丽,还有滇西的雄壮。十分漂亮,又称“怒江第二湾”。因岛上桃花甚多,每到阳春三月,岛上一片粉红,如陶渊明笔下的挑花源,人称“桃花岛”。岛上有20多户人家,多为怒族。绿树掩映的山坡之上搭建有木屋,一派田园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丙中落台地北端,是一路夹江而行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两座绝壁从江边垂直而起,直冲云天,形成一道500多米高近200米宽的巨大石门,怒江从石门中喷涌而出,奔泻而下,当地人称它为南礼墙,又根据地形地貌,取了个很形象的名字:石门关,石门关不仅雄伟壮丽,粗犷凝重,还有许多动听的民间传说,而且是进出滇藏的必经之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石门崖顶上有一种珍贵的棕榈树,目前全世界仅有数百株。数年前,石门关还曾出现过大蟒蛇,颜色各异,最长的有10米左右,据说石门关岩壁上雕刻的藏文就是为了镇住这些被称为“龙”的巨蟒而设下的禅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古到今,石门关两侧的人们只能在落潮的时候过江。水势一涨,淹没了沙滩,便寸步难行,就连动物们也过不去,因此当地人才将石门关称为纳依强,就算是神仙,也难通过这个关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雾里村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宁静美丽的小村庄,位于丙中洛镇北面,去秋那桶村的途中的怒江对面。一座座雾里小木屋,在云雾山水间,一如千百年前,画在青山间,融在怒水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雾里村,景如其名,有着油画一般温柔的气质,不管是日出还是日落,在蒙蒙山雾中,怒族人温馨的小木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田野上,当家家户户升出袅袅炊烟时,又给村庄加上了一层柔光滤镜,多么静谧、和谐的田园风光。在沧桑的茶马古道上,有这样一个古老村落,令人迷醉温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幅照片上的绿草上,崖壁下是一段茶马古道。自古以来,以茶易马的商品经济从未断绝。云南,是茶马古道的发源地,随着时代发展,很多茶马古道已经被现代交通所取代。但丙中洛通往藏东南地区的马帮队,至今仍在丙中洛的古道上穿行,它是茶马古道的活化石,其传承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是无法估量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雾里村继续往西藏方向走,就可看到与西藏交界的秋那桶村,怒江大峡谷最深处就位于秋那桶村一带,峡谷深达3500米。秋那桶也是怒族人居住的地方,在怒族语中,桶是“和平、平安”的意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人说,秋那桶是落入凡间的如画小寨,也有人说秋那桶是枚可以寄往香巴拉佛国的稀世邮票,神的光、佛的语、仙人的衣袂、人世的炊烟、美妙的歌声,全都集聚在这里,说不清是人的居所,还是神的天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晚上必须返回福贡,我只能远远的看一眼秋那桶,一眼惊鸿,带着万般不舍踏上了归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顺怒江而下,返回途中,再看沿途风景,又是一种不同的感觉。听滔滔江水,看壮美峡谷,感慨颇多。其实我只是沿江而行,还是走马观花,而只要能走到两岸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上,还有很多美不胜收的壮美景观。只能安慰自己,就算初识吧,等有时间我会来一场沉浸式的旅游,和大峡谷来个大大的拥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问青山何时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山问我几日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