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绿粽叶裹吉祥,六小学子迎端阳——内乡六小四年级级部端午节“包粽子”实践活动

小芳

<p class="ql-block">粽子香,香厨房。</p><p class="ql-block">艾叶香,香满堂,</p><p class="ql-block">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p><p class="ql-block">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是端阳。</p> <p class="ql-block">  清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2022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恰巧撞上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内乡县第六小学政教处为帮助少年儿童走进传统节日风俗、了解节日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组织并开展了“迎端阳包粽子”实践活动。</p> 端午来历 <p class="ql-block">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关于起源,版本很多,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等,以纪念屈原的说法最为流传。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p> 包粽子 <p class="ql-block">【包粽子】</p><p class="ql-block">1. 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p><p class="ql-block">2. 在圆锥的筒中装入糯米。</p><p class="ql-block">3. 上部的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开口为止。</p><p class="ql-block">4. 顺着三角的边将所有的粽叶都折好。</p><p class="ql-block">5. 用线绳将粽叶捆绑结实即可。</p><p class="ql-block"> 学校食堂营养师提前一天准备好了糯米、红枣、花生、红豆、粽叶等所需食材,提前泡好。包粽子活动正式开始,大部分同学都是第一次包粽子,带着好奇和探索认真跟老师学习。看师生们热情高涨,神情专注。有的同学动作十分麻利:卷粽叶、放糯米、折粽叶、系长绳。只见一双双巧手舞动间,一片片清香的粽叶、一粒粒晶莹的糯米,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个碧绿饱满的粽子。也有新手虚心地向经验丰富的老师或者同学请教,认真地学习每一个步骤,最终包得也是有模有样。大家相互帮助,你帮我递粽叶,我帮你扣绳子,忙的不亦乐乎,从远处望去,一片热闹景象,六小学子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看同学们多认真,多用心!</p> 食粽子 <p class="ql-block">  端午食粽,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度。粽子,又叫做“角黍”、“粽籺”、“筒粽”,其由来久远,花样繁多。粽籺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成为端午节庆食物。</p><p class="ql-block"> 食堂营养师将包好的粽子煮熟,热气腾腾的粽子蒸熟后,大家品尝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赞不绝口。看同学们大饱口福!</p> 话端阳 <p class="ql-block">  传统节日的到来,促使我们回望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再次感悟美好的精神内涵。饭后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共话端阳,孩子们感恩学校提供了这么好的实践机会,感恩老师的谆谆教诲,感恩同学们同舟共济!希望幸福就像一根根粽绳,紧紧的缠住大家;愿快乐就像一片片粽叶,团团地围住大家;美满就像一阵阵粽香,久久地环绕着大家。</p> <p class="ql-block">  端午良辰临仲夏,不负光阴幸福时。活动中,孩子们明白了端午节不只是粽子节、龙舟节,更是民族节、爱国节;了解了端午节的民风民俗知识,体验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特色文化;再现了屈原历史故事,教育学生体会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忧国忧民、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爱国情怀;弘扬了民俗背后的一颗颗爱国之心,使学生感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此次活动,不仅可以让我们享受到传统风俗带来的温馨和快乐,还能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行动起来吧,小小少年们!</p> <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王晓芳 陈鹏</p><p class="ql-block">图片提供:四年级级部</p><p class="ql-block">文字审核:郭学志 刘瑞浩</p>

粽子

粽叶

端阳

端午节

屈原

端午

同学

糯米

文化

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