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逍遥游</p><p class="ql-block"> 这件乾隆御题山子购于90年代中期苏州文庙古玩市场,那时老货多,寻寻觅觅总能遇上几件心仪的旧玉,初入手时,该小型山子颜色发闷无光泽,口袋里焐热后渐见大好和田玉质,初时色呈酱瓣紫、或叫作寿衣沁,随后随入手时长色沁始见下沉、晕散,状如一滴水滴在宣纸上缓缓散开那种效果,但凡真沁便有此妙谛。</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小山头一座,底部放不稳,原来应该是有配底座的,年久已佚,它应该是古代仕子或富裕门庭的书案清供,古时候读书人喜欢吟诗作对,有清以来,读书人皆写得一手秀逸的馆阁体,诗文无不揣摹当朝皇帝所好,上行下效,得紧跟正能量才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p> <p class="ql-block"> 玉山子的砣工特点是结合了我国传统山水画中的长披麻皴,该琢玉工艺在南北玉雕山子工艺中並不多见,不知是苏工、扬州工、还是京作,有相似的长披麻皴见于上海博物馆展厅里的玉山子,故不赘述。砣槽根脚干净。山背镌刻乾隆御题诗一首,原诗是乾隆为宋人崔子忠画的《苏轼留带图》而题,该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中有乾隆落款:末署咏苏轼玉带迭乙酉诗韵:</p><p class="ql-block"> 七百余年玉带遗,笑他佳话竟何为。</p><p class="ql-block"> 印公出口遂成偈,坡老围腰竟失仪。</p><p class="ql-block"> 胜在负邉亦知否,匪伊即我底须垂,</p><p class="ql-block"> 山僧匣衍夸珍古,问彼古人宜不宜。</p> <p class="ql-block"> (宋•崔子忠《苏轼留带图》)</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画中纪录的人物为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与好友金山寺方丈佛印之间发生的趣事,一日,苏东坡去禅房找方丈,佛印正忙于跟信众说法,便喃喃道“此间无坐处”,然苏东坡借佛家用语道:“暂借佛印四大为座”,佛印受之揶揄,见他班门弄斧就想为难他一下,灵机一动,来个出题考验,约好答对了让座,答不出就要了他的玉腰带,苏东坡自持才高欣然答应,佛印问:“居然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居士何处坐?”,苏学士果然被难到了,答不出,只得解下腰间祖传玉带悻悻而去。方丈也脱下身上一件破袈裟相赠,遂传为千年佳话。</p> <p class="ql-block"> 日后苏大学士曾写过三首诗记录此事。乾隆爷一生文治武功,推崇汉文化与儒学,算是苏东坡的超级粉丝了,六下江南,三次去镇江金山寺,还特地带上清宫旧藏崔子忠的原作,方丈遂龙意,亲自捧上金山寺四件镇寺之宝之一——东坡玉腰带以助他兴(另三件分别为周鼎、诸葛亮的铜鼓、明代文徵明所绘《金山图》),乾隆赏罢《金山图》即在画的空白处题诗曰:“不到江天寺(金山寺别名),安知空阔奇。携将亲证取,当境固如斯”。</p><p class="ql-block"> 弘历驻跸金山寺期间曾留诗多首。该玉腰带曾在明末清初时遭火劫,毁了四块,一共24块,计有圆形、方形、心形组合而成,后乾隆派专人依样补齐,并即兴题诗命玉工铭于带板,其所作《玉带上刻诗》跋语云:“玉带曾遭回禄,缺数版,为补足,制匣,仍弆镇山门,以成佳话”。</p><p class="ql-block"> 不失为大清国第一玉痴!他贵为天子,如同寻常人子般演绎了一番,作为一个万万人之上的终极文人于另一个空怀政治抱负的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p> <p class="ql-block"> 乾隆还是一位好“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皇帝,故宫大好的玉器都被他留言刻过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谁敢责其破坏文物?统计下来关于他写玉的诗就有800余首,2014年故宫工作人员清理库房时发现“乾隆诗稿”字样两只箱子,计有2.8万首诗,加上此前已存放的1.7万首,共计4.5万首诗,要知道历经289年的唐朝一共才2000多名诗人,他们汇集起来合成全唐诗才4800多首,而这位文治武功的万岁爷,举一人之力就将他们包揽了。</p><p class="ql-block"> 很少有人如他般勤勉、勤政、精力过剩。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不无幽默地说:“弘历写诗就像今人刷微博”,记起武侠小说家金庸揶揄更有趣,说“乾隆诗才不足、无意境,读来就像村头秀才写流水帐”。亁隆丰功伟业有的,平定准葛尔部落与大小和卓、接管新疆一举开通和田玉路、还举国之力搬运大玉石进京雕琢《大禹治水玉山子》,以彪炳“十全老人”的功德。</p> <p class="ql-block"> 相形见绌,我收藏的这件山子向来不太看好,总觉山石风景布局上可以,刻工尚可,御题楷书琢工不精,比起清宫造办处、如意馆的书法差距甚大,较之民间用玉的书体又好许多,玉石硬度高,金属砣头运笔转承不便,这跟毛笔的起笔收笔是两回事,物理性能不同,产生不了顿挫关系,查玉器京作书体刻得好的多为隶书,楷书则略显弱态,行书几乎不刻(指平面阴刻),有清一代创剔地阳文,阳文易刻,却受阻于作业面大,字数又不能多。现代电脑数控制版则轻松规避了手工发力不均问题,雕刻减地起凸的草书也轻轻松松。</p> <p class="ql-block"> 这件山子有字错刻,“笑他佳话竟何为”,刻成“突”字,可笑否?故25年来一直不看好,是谓大煞风景。</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近来百度到镇江博物馆藏一级文物《御题金山图玉插屏》,两面有金山风景且两面有御题诗,且两首诗皆有错别字,可知揣摩龙意之艰,具体玉工抄书之难。1.题文徵明《金山寺》有错字,2.题崔子忠《苏轼留带图》有误: “莞芨”应是“莞笑”。“即拄”应是“既拄”。乾隆原作是“印公四大偈,东坡不能答。留带无语去,芥子须弥纳。当时胜负机,将谓饶老衲。玉带生莞笑,既拄而复磕”(勘误之文见于2008年苏州大学出版社的《镇江文物》)</p> <p class="ql-block"> 想通也就理解了,古代玉工大都文盲不识字,换在今人不会出现这种低级的字误,旧时,但凡念过私塾的只知应试科举,“学而优则仕”,读书人是不屑于手工作坊吃手艺饭的,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嘛!钦点御用玉工或明末清初琢玉大师陆子冈除外。</p><p class="ql-block"> 所以,关于所藏的这件玉山子应该跟“造办处”、“如意馆”无关。真正的钦定、御用玉器在故宫里是有存档的。另外,乾隆御题款玉器及各类山子在各地方博物馆,包括民间私人收藏中虽少,还是有一定量的,其中有多少是从宫里流出或当时皇上赏赐给大臣,不得而知。彼时上行下效,臣子们化钱或托京作或请地方上琢玉好手所为,纷纷以皇帝个人所好为楷模,附庸风雅,点缀生活,时人所称康乾盛世,无不以恒念物力维艰!</p> <p class="ql-block"> 形成于思毁于随。想通透了,复从网上下载明代文徵明的《金山图》,望去,但见江水茫茫、帆影点点、孤峰一座,其外形与我所藏清御题款玉山子相仿,古时候佚名匠人所琢的这件不起眼的山子,可能就是以文徴明《金山图》作为蓝本的。</p> <p class="ql-block"> 金山,旧称浮玉。原是长江中一个岛屿,位于距镇江市4公里处,海拔43.7米,占地面积10公倾。宋代沈括有诗云“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清人冷士嵋则称“江光浮岛屿,潭影浸楼台”。文徵明画金山那时金山还在江水中,直至清末同光年间,始见江沙累积为滩涂,小小的金山才逐渐与南岸相连成片的。 </p><p class="ql-block"> 不吐不快,全为了释25年来心头之疑,人说“十年一觉扬州梦”,金山小岛如是说,百年沧海变桑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6.2.于琴川蕴玉堂</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明•文徵明《金山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