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来源 <p class="ql-block"> 在一次午餐时,幼儿对盘子里的香干产生了兴趣:这是豆腐吗?智多星小午说:这是香干,是用豆腐做成的。“那豆腐是怎么做的?用什么东西做的?……孩子们纷纷议论,看着他们对豆腐兴趣十足的样子,我们决定开展一场关于豆腐的探索之旅.</p><p class="ql-block"><br></p> 前期准备 <p class="ql-block"> 《从豆子,到豆腐》这是项目活动的一个行进过程,其中实验操作是推进项目活动的主要策略。在决定了豆腐项目后,“豆腐是怎么做的”成为了孩子当前最想了解的问题。在利用家长资源联系豆腐基地后,幼儿用思维导图做了一个去豆腐店前要做的准备工作。</p> 参观豆腐店 <p class="ql-block"> 参观时,在了解豆腐的机器、豆腐的流程、豆腐需要的材料的基础上,两种不同的豆腐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为什么这两种豆腐不一样?”店主介绍其实是有三种,都是因为点豆腐时用的凝固剂不同。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经验和挑战,也是制作豆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回来后,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萌发了在教室里做豆腐的欲望。</p> 第一次做豆腐 <p class="ql-block"> 在经历提前浸泡黄豆、磨碎豆子、过滤豆渣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两大问题:</p><p class="ql-block"> 问题1:过滤好的豆浆里有好多小泡泡,泡泡少豆腐才细腻,怎样让泡泡消失呢?孩子们记起来豆腐店里使用消泡剂去除泡泡,但消泡剂没有提前准备怎么办?我鼓励幼儿运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共同商讨用勺子把泡泡舀出来。 </p><p class="ql-block"> 问题2:调配凝固剂需要多少量?第一次实验他们没有根据豆浆的量来调配,凝固剂放多了。我没有制止,留给他们思考空间,我想只有真正源于内心需要的实践活动、亲历过失败,才会发现更多问题。</p> <p class="ql-block"> 在完成点卤、压模系列步骤后,半小时后他们发现豆腐没有成型。在反思失败的原因和下次改进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次豆腐实验。</p> 第二次做豆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从泡豆、磨浆、滤渣、煮浆、点卤、成型,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结果是成功的!和幼儿共同回顾两次做豆腐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比较,进行记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有了第一次做豆腐的经历,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再避开之前出错的步骤,豆腐做成功了,基于自身经验的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升。孩子们那种溢于言表的自豪感让我们看到了这个项目活动的价值,一个好的活动不仅仅应该让孩子觉得有趣,更应该让孩子们体会到它是有意义的、有用的,这种直观体验是服务于他们的游戏和生活的。</span></p> 活动感受 <p class="ql-block"> 围绕“豆腐是怎么做的?”这一问题开展项目活动,实验操作是推进项目活动的主要策略。幼儿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两次做豆腐实验,通过亲身经历、允许“试错”的实验操作,基于自身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p> 项目网络图 我们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