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六十六,密执安湖畔<br>飞机降落在密尔沃基米歇尔机场,缓缓接近了登机桥,舱门打开,旅客依次下楼到机场大厅 ,无争先恐后之感,当然,我所乘的航班旅客不多也是重要的心理原因。<br>行李传送带上出现了我的咖啡色旅行箱以及白色计算机包装盒。在众多行李中,这只包装箱显得突兀,不明真相的人,肯定以为是一只计算机带阴极射线管的那种,八十年代,尚未出现LED显示屏 ,计算机体积相对较大。<br>偶尔,大厅内有人投来好奇的目光,一个中国人,拖着一只计算机包装箱在美国机场里晃悠,那个年代,有点令人费解,我意识到这是美国人天生的优越感在起作用。<br>我拖着它们,在出口处门口停下来,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离开这里,可能就会消失在人流中,接人等人的都会在这里驻足。<br>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我在搜索黄种人的面孔。你想想,第一次到达的机场,要寻找一个双方从未谋面的陌生人,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所幸米歇尔机场此刻下飞机的旅客只有我一个黑头发黄皮肤,虽然黑头发黄皮肤的不一定都是中国人,我的长相和穿着很中国,不会给对方带来什么困惑。<br>视野中,出现了好几个黑头发,其中有个中等个子,戴一副眼镜,知识分子模样,在不远处张望,我摆摆手,希望引起注意。果然,他有了反应,迎面走了过来,直觉告诉我,他应该就是陈小津,在纽约旅馆打电话时约好的朋友,我俩相向而行。<br>“你是李先生?”"没错。"“陈先生,有劳于您了。”握手问候之后,我们一起到了停车场,陈帮我装上行李,邀我上车。到了目的地密尔沃基,一路上没有什么曲折和麻烦,第一次到国外就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没有担心,没有紧张,完美得如同一场美梦。<br>离开机场,开了一段路,汽车转入94号高速公路,不久又沿着43号高速公路飞驰,汽车直奔密尔沃基而去。在疾驰的车内,我的眼睛并未休息,而是在认真观察外部世界的新鲜,公路两侧,异国风情如电影镜头般的一闪而过,路旁景色和国内一般道路迥然不同。路旁芳草如茵的绿色斜坡上,色彩宜人的房屋,稀疏地坐落在树木的浓荫下,活像童话世界里的样子。<br>汽车前方,高速公路如一条宽畅而笔直的带子,在大地上延伸到看不见的尽头,五颜六色的大小汽车,在这条中间建有隔离带的黑色的宽带上,几乎无声地奔弛着,偶尔警车呼啸而过,警笛声传进耳朵,警告人们开车不得肆意妄为,此举在于保证高速公路的通车安全。<br>陈小津告诉我,就我到威斯康星大学进修一事,已经和王嘉利联系过了,王是中国访问学者留学生联谊会密尔沃基大学分会主席。当务之急的住房问题,已经替我安排好,临时安排在Cramer Street一栋典型的美国三层小楼里,里面已经有若干中国留学人员居住。<br>临分手,陈小津告诉我,王嘉利主席明天会过来接头,并商讨去国际学生办公室报到事宜。我谢了陈小津,下车时,顺便把一斤中国带去的茶叶送了给他,他委婉地欲加推辞,我不会让他”得逞”,区区礼物,略表感激之情,客气之后,也只好笑纳。<br>每年的八九月份,密尔沃基大学周边的学区房不太好租,附近美国居民房屋木结构的不少,大多是两层楼的住房,有地下室,供停车和安放煤气锅炉和杂物用,顶层是阁楼,里面有足够的空间,一层和二层就是客厅、若干卧室、餐厅、厨房、卫生间等。二楼有三个房间,三个留学生是正式房客。天热,我赶紧冲了个澡,换上干净衣服。<br>临时住所内,主要是先期去的留学人员。有四个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在阁楼上居住,我随后加入进去。作为过渡,阁楼仅仅是落脚点,不必付钱,当然不宜久住,且美国房东一旦知道,绝对不允许你在这里凑乎。中国人在国外似乎就变成了一家人,只要黄皮肤黑头发,人们之间的距离就会立即缩短,同情心大大地被激发出来,正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br>一个标致的女留学生,是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上海人,是该住宅早去的房客,非常之热情,见面后,欢迎我到这里临时住宿。我放下行李,休息片刻之后,便打听购物事宜,她马上建议我到附近的Sentry Supermarket去,那里生活必需品种类齐全,价廉物美,她也经常光顾那里。<br>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她正好有空,自告奋勇地要陪同我前往,对雪中送炭的她,我感激不尽,还是同胞老乡好啊。那天买的东西不少,面包、大米、鸡蛋、排骨、蔬菜、水果。美国超市买东西后,会把东西装入开口的大纸袋,只能抱着,不像现在国内有塑料袋可以拎着。<br>买了这么多东西,一个人不好拿,陪我逛超市的她伸出援手。没有酱油、醋等调味品,她就说可以用她的,以后可以到中国店里去买。路上,边走边聊,我才知道她先于我到密尔沃基,她是自费留学的,计划在美国一年站稳脚跟后,她老公来再来美国留学。<br>路上,还和我详细的介绍了密尔沃基大学附近的基本情况。我真的很感谢她,在国外萍水相逢,初次见面就如此热情,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很简单真诚,包括我先期认识的陈小津,莫非我命中真的有好人缘?还是祖宗积德行善,替我修来的福分?<br>傍晚,这所房屋的大部分人都有事情出去了。我一个人静下心来,慢条斯理地准备晚饭。一个小时后,糖醋排骨、西红柿炒鸡蛋,出现在饭桌上,大米饭也飘出香味。我在家里一直是大厨,做饭这点事,小菜一碟。一天折腾下来,身上并不疲乏,觉得到了密尔沃基,没有碰到任何困难生活就做到基本正常,看来在国内的有些担心是不必要的。<br>正准备开饭,享受一下在美国下厨的第一顿晚餐时,又一个中国女士推开餐厅的门,我抬头一看是个漂亮的陌生面孔,多少有点尴尬。我怔怔地望着她,她也看着我,仿佛也有点意外。也就对视了一两秒钟,还是她先开的口:“你是大陆新来的?”“是,你是?”“我住在这里。”原来她是这里的老房客。<br>她的落落大方和入时的打扮,她的问话,明明白白告诉我,她不是从大陆来的。“我是台湾来的,叫梅丽,威斯康星密尔沃基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稀有金属。”她的直率和大方,打破了我刚开始仅存的一点尴尬,““哦,我姓李,是大陆来的,应用科学系访问学者,”我下意识地如法炮制。<br>人就是这样,聊过以后,陌生感消失,说话就随意得多,也就没有什么不好意思了。她的眼睛已经转向饭桌,“老李,菜不错啊!”有人表扬你,心里肯定是舒服的。”好久没有吃到家乡的菜肴了。”她感叹道。<br>如果没有理解错误,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我年龄比她大,二,她很中国,三,好像她还没有用过晚餐。尤其一声老李,真能拉近距离。初次见面的她就能这样应付自如,在社会上混了半辈子的我再不落落大方点,真有点掉价了。<br>”要不一块吃?”事到如今,也只有蹦出这句话比较应时,这绝对不是敷衍,我觉得很真诚。“我吃过了,糖醋排骨不错吔,可以尝尝吗?”巴不得有人欣赏你的手艺,岂能不让她如愿?幸好我带了好几双筷子,拿出一双干净的递给她,毫无忸怩之态的她夹起一小块,咀嚼起来,“酸甜可口,好好吃耶!”“那就多吃一点。”我建议。“下次再尝吧,我保证。”<br>梅丽客气一番,接着说,“吃完饭,要不带你到学校转转,怎么样?”我感到突兀,略一转念,便痛快答应了,谁会对一个萍水相逢的外人这么热情?初次见面就主动陪你了解威斯康星密尔沃基大学。作为新生,美国大学里有一个制度性的安排,叫orientation program,即有人陪同在大学里走马观花地了解情况,即迎新节目,相当于情况介绍,这是留学的第一课,既然梅丽有请,何不从命?<br>梅丽说:“稍等片刻,天太热,我先冲个澡,回头我们再去校区看看。”“OK,”我点点头。吃完晚饭,收拾完碗筷,我便在客厅等候。夕阳从窗户里投进柔和的光,整个客厅沐浴在温馨的气氛中,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了肖邦夜曲的钢琴声,仿佛随风潜入夜的感觉。一会儿,梅丽从房间出来,一身薄如蝉翼的夏装,精神极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玉兰花般的淡淡幽香,我不经意地扫了一眼,梅丽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毕竟年轻啊。<br>我真的不敢相信,从纽约到密尔沃基一路上并不累,像输入了兴奋剂一般情绪高涨,吃完饭正好去熟悉熟悉学校环境,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梅丽的热情,令刚到的我在异国他乡的陌生感一扫而空。我回到阁楼,和同住的人打了一个招呼,说要出去一趟,很快就回来,说完便风也似地下了楼。先到的几个人愕然地望着我,似乎在怀疑我的精力充沛。<br>梅丽开了一辆咖啡色的旧车,我自然坐在副驾驶的位置,要是坐在后面,起码不礼貌,也不合适。众所周知,在国内,领导和老板一般坐在后面,不光可以厘清身份,而且可以对前面的司机发号施令,甚至颐气指使。我现在是什么情况,只是人家好心好意带着你去到学校转一圈而已,怎能不明事理,本末倒置呢?再说副驾的位置,和驾车者交流方便,且在一条线上,平起平坐,显得自然而平等。<br>路上,梅丽告诉我,这辆二手车500美元,比起新车便宜大了。85年折合人民币1925元,看来,梅丽的家境也不富裕。可以想象,她到美国来,想靠努力奋斗,挣得体面的生活。后来知道,她男友在加州伯克莱大学,也在攻读硕士学位,而且很快就来和她团聚。再后来,我在大学校园里还真遇见了她男友,一个身材高大的帅哥,梅丽告诉她男友,这是老李,大陆来的,我和她先生握了握手,以示礼貌,她的男友大大方方,很随和,看来他们是打算在美国发展了。<br>汽车离开住的地方,沿着Cramer Street往北,横穿Locust Street大约两个街区后,就到了Kenwood Boulevard,沿着这条路向东开了200多米,沿途都是威斯康星密尔沃基大学的地盘,穿过Marryland Avenue,直到东面的downer street。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大学就在Kenwood Street路北一大块长方形区域内。 <br>Kenwood Street是一条东西方向的道路,这条路向东一直通到密执安湖。湖畔,水波潋滟,景色宜人,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车子掉头向西走原路,返回到威斯康星密尔沃基大学,梅丽的车径直驶向Student Union停车场。<br>下车后,我随她步入Student Union,一幢三层楼的大楼,里面真不错,有书店,有餐厅,地下一层还有一个偌大的健身房,里面不少人在锻炼身体。梅丽像熟人似的把我介绍给在场美国学生,这些学生一个个含笑和她点头致意,很有礼貌。<br>在Student Union里转了一圈,也有碰到台湾来的,她又称我老李,是大陆来的访问学者等等。介绍时她的神色,颇含成就感,也许在她看来,能带来一个立足未稳的国人到此一游,可以显示她的社交能力,抑或乐于助人的某种成就感。<br>每个人的性格,各有特点,而外向型的性格,也许是梅丽人缘良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后来的事实证明,梅丽对大陆出国留学人员,凡是在Cramer Street住过,只要有空,有事找她用车,只要有空,她决不推托,在中国留学人员中,留下了有求必应的美名。<br>她父辈是山东日照的,而不少山东人的大气和乐于助人的精神,我在山东四十几年中,受益匪浅,感人至深。甚至我童年时的一家房客,山东济南人,教师,其热情好客的姿态,令人仰慕。<br>记得他们刚搬进来不久,有一天中午到了饭点,其直爽泼辣的夫人,就把一盘蒸熟的火腿片端过来,让我们品尝,那个鲜香,至今仍在记忆之中。每当购买金华火腿或者宣威火腿时,她的笑容就会浮现我的在脑海。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接触的山东人。<br>离开Student Union,东侧就是音乐学院,穿过音乐学院北侧的一条路,就是工商学院的所在地。经过工商学院向西100 米,前方豁然开朗,树木扶疏,绿意盎然。右侧一条水泥路,二百米开外的地方,绿树成荫,道路尽头,是三幢十几层高的学生宿舍。梅丽告诉我,这些宿舍供住校学生使用,费用相对昂贵,中国留学生,包括台湾香港来的一般不敢问津。<br>折回图书馆,图书馆是幢特别雅致的建筑,紫红色的墙砖,明亮的窗户,几乎落地的长窗,采光极好,不少学生,在里面专心致志,潜心攻读。从图书馆边上出来,进入停车场,启动车子后,向西沿Kenwood Blvd开了二百多米,拐进一个校内停车场。梅丽用手指了指,停车场的西北方向,就是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大楼,只二十几米,我们就来到了大楼前面。<br><br></h3> <h3>这是一幢十几层高的高大建筑,外墙是咖啡色的墙砖,旋转推拉门里,一个黑人女工在打扫卫生,大厅里柔和的灯光照射着洁白的水磨石地板,走进大厅,凉意阵阵,舒服极了,不时有三三两两的学生进进出出。“<br>你们学院整个就在这座大楼里。”梅丽边走边说,我觉得这座大楼很不错,其设计思想独特,空间利用率高,而且隔音效果特别好,除了大厅,其他走廊里都是草绿色的地毯,软软的,仿佛行走在草地上,静谧而安宁。<br>参观大楼毕,车子从停车场拐入学院大楼门口的一条通道,出西门,再行二十米左右,到了通道尽头左拐,沿着Cramer Street向前开过两个街区,就是我的临时住所,车辆稀少,一路也就开了两分钟的时间。<br>回到CRAMER STREET 的居住处,我谢了梅丽,她倒很客气,“都是山东人,不必啦!”说完梅丽回到她的房间,不久,拿了本书和其他资料,准备去学校攻读了。她主动和我道了别,转身离去,在柔和光线侧射下,我发现,梅丽换了一身衣服,一件薄如蝉翼的浅红色上衣,特别合体,里面丰盈的曲线若隐若现……。<br>梅丽正值人生的黄金时期,和男友漂洋过海,都把攻读硕士学位作为人生奋斗的加油站,他们的志气和毅力,令人感动。今天我刚到密尔沃基,还能忙里偷闲地带我熟悉环境,对大洋彼岸的同胞这么热情,任何时候都不失礼貌,做人应该这样,落落大方,热情有加。看着她渐渐消失的背影,我觉得她将来一定能成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