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践行济水中心校三优变革工程,落实双减,南街学校语文组扎实做好观课议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张文娟老师执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课中,指导学生运用借助插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古诗,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美。理解古诗之后,师生合力创编古诗。学生在读诗赏文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得以继承和发扬。</p> <p class="ql-block"> 王利老师执教的《两茎灯草》一课中,指导学生选用典型事例,用上恰当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描写拔河片段,突出拔河队员的拼搏与进取。落实了“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的语文要素。</p> <p class="ql-block"> 黄国玲老师执教的《池上》,采用看“看图猜诗”导入古诗,既突出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又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接着出示课题,通过小视频,运用字理识字认识和书写“首”字,最后介绍诗人白居易,由此引入新课。</p><p class="ql-block"> 其次,识字写字环节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撑”字时,通过做动作来识记,在理解“浮萍”一词时,通过微课视频,既帮助学生理解浮萍是一种水生植物,又巩固了偏旁识字的方法,并用偏旁识字的方法说说对“踪迹”的理解,做到了学方法、用方法。</p> <p class="ql-block"> 张静静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是统编教材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课文学习情境:走进美丽的大池塘,走近荷叶和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教学过程中突出单元要素: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p> <p class="ql-block"> 杨超杰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注重情境教学,引导学⽣⼊境感悟,感受荷叶的美,以及⼩动物们快乐的⼼情,这种⽣动活泼⽽⼜轻松的情境氛围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初读课⽂时,运⽤课件给孩⼦们展⽰了美丽的荷塘,学⽣⼀下被吸引了,激发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随着情境动画认真倾听课⽂范读。当品读到“荷叶是什么样⼦时”,⽼师⼜借助荷叶图,让学⽣有直观的感受,从⽽加深对⽂本中“圆圆的”、“绿绿的”等词语的运⽤,学⽣读到这些词时,就有画⾯感,读的也有滋有味。⽼师在引导学⽣品读课⽂时,运⽤充满童趣,⽣动的语⾔创设了⼀个个⼩情境,让学⽣仿佛⾝临其境,想象⾃⼰就是那躺在摇篮上的⼩⽔珠,展翅的⼩蜻蜓,放声歌唱的⼩青蛙,还请学⽣模仿⼩青蛙唱歌,学⽣们在这样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然⽽然地感受了⽂中渗透的快乐情绪,从⽽使达到有感情朗读⽂本显得顺理成章,⽔到渠成。</p> <p class="ql-block"> 侯亚萍老师执教的《注意说话的语气》一课,注重新旧知识点的融会贯通,紧扣教学重点,创设了多个丰富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在不同情境中运用不同的语气与人交流。</p> <p class="ql-block"> 苗倩倩老师执教的《画杨桃》一课,用实物杨桃来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学中采用比较的方法,指导学生读懂“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我”又是怎样画的。引导学生体会老师和学生态度的不同,让学生找出描写同学们神态、动作的词语和同学们说的话。同时通过让学生画出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指导学生体会“审视”一词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张娟老师执教的《童年的水墨画》是统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组诗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典型场景: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菇。</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执教中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的过程中学习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抓关键词、结合写法等方法达成语文要素。</p> <p class="ql-block"> 李小高老师执教的《火烧云》一课,紧紧围绕颜色美,让学生用词极富变化,文中单表现色彩不同的词就有“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让人目不暇接,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感悟到火烧云颜色变化中的“美”。仿照这种词语种构词方式造几个描写色彩的词语。“雪白、桃红、石榴红、杏黄、鹅黄、柠檬黄、草绿”等这些富有生命力的词语也能学生口中流泻出来,让他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刘明洁老师执教《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以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主问题,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小问题: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引导学生多次读文,对童话故事中王葆的人物形象体会到位。</p> <p class="ql-block"> 王春霞老师执教的《我学会了_____》一课,注重指导学生学习的系统性、过程化:从审题→选材→构思→列提纲→快乐作文→感悟小结,让学生领会和积累实际过程经验。另外,教师指导突出一个“实”字,牢牢抓住“遇到什么困难?怎样学会?”这个难点,从学生已有的体验捕捉真实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p> <p class="ql-block"> 课堂,因教师而生动,因孩子而成就。每一次课堂的历练都是提升,只要够努力就一定会收获精彩,也一定能完美蜕变!相信我们语文组的每一位教师都会相互促进、奋发有为,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