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高志远”家庭征文之二十七<br>作者:熊涛(写于20200618)<br>美篇制作:熊晓春(美篇昵称:希奥慈恩2723495) <h5> (这是这个故事发生时期的照片。照片来自《凤高志远》家庭画册)</h5> <h5> (此图为网上下载)</h5> 1968年夏天,三爸、三婶带着熊庆、熊伟从昆明回重庆住在五一巷18号我们家。当时幺爸、小姑妈也在,再加上我们家的人,平时十一、二口人吃饭,很热闹。人多肉食蔬菜粮食等消耗很大,只是那时岁数小该吃就吃、该耍就耍,不会去关注这些事情。<br> 一天,穿起围腰正在干活儿的幺爸笑眯眯地跟我说:熊涛,你看屋头现在楞个多人吃饭,嘎嘎(重庆话,肉的意思)有点供不上咯,你看啷个办呢?<br> 我没明白幺爸是啥意思,心想:未必喊我少吃点?!<br> 幺爸看我发哈,一边用手笔划一蹦一蹦的动作,一边说:你和春是不是可以去四十三中那边捉点田头蹦的那个———“缺块儿”(重庆话:青蛙)回来改善改善伙食?<br> 我一听这是既好耍又能找吃的事儿,爽快地答应:要得噻!<br><div> 于是借来几个竹编笆篓,就和春一起去妈妈学校附近的稻田捉青蛙。<br></div> <h5> 挞斗后面就是“草把子”。(此图为网上下载) </h5> 四十三中周围稻田很多,离妈妈宿舍最近的也就五十米左右。那时刚刚收割完早稻,一个一个的“草把子”(大哥熊晓清的注解:谷草垛,俗称“草把子",因其正好双手一把握住,挞完谷子后顺手把四五个用谷草拴成一把然后一转,草把子的下缘部分旋转散开,再顺势放地上,呈金字塔型,晒干待收)散布在田里,青蛙大多就躲在“草把子”里面。<br> 我和春把笆篓系在腰上、穿着短裤下田捉青蛙,春负责提开“草把子”,我负责抓。一提开“草把子”青蛙一见光线会有极短发愣的时间,然后就四处逃散,这时候就要眼疾手快奔着一个目标扑上去,捉到与否也要看运气。“草把子”里一只青蛙还好办,多了反倒容易分散注意力而作无用功,当然不是每个“草把子”里都有青蛙。<br> 青蛙还会玩心眼,很有意思。在收割水稻时田里的水要放掉一部分只保留浅浅的一层,为的是方便移动挞斗(大哥熊晓清的注解:挞谷子用的方型大木桶,因其上大下小有点像量米的斗,故俗称"挞斗"),在田里就会被脚踩出很多深浅不一的脚印坑。<div> 我们捉青蛙时稻田里的水都差不多干了,这些小坑里一般还会有积水。青蛙一旦逃脱有的跑得远远的、或钻进旁边的“草把子”,有的就跳进小坑潜入水底里,然后使劲蹬腿把水搅混,牠认为你看不见我,我就安全了!然而,恰恰是青蛙的自作聪明暴露了牠在坑里的位置,只需双手罩住水最混浊的地方,基本上是一捉一个准,手到擒来!</div> 放青蛙的笆篓。 大概用了一天半的时间我们捉到了五笆篓青蛙,每笆篓平均也得有三四斤,于是赶紧回市中区。回到家就用平时洗衣服的木制大脚盆开始收拾青蛙,由于笆篓里青蛙太多压死或闷死了大约三分之一。死的扔掉,剩下的大家美美的来了一顿青蛙大餐! 注:作者是美篇制作者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