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里没有现代都市的喧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里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里近乎被人遗忘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但, 这里有一支勤劳、善良、淳朴、忠厚的苗、瑶、侗、汉族人,</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他们历代先民共同创造的惊天动地的壮举一一加榜梯田。</p><p class="ql-block"> 连绵数十公里的加榜梯田,气势磅礴,慰为壮观。这是加榜族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征服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劳动结晶;是加榜族人用自己的双手造就了乌税山区域最宏伟的标志性文化奇观;是加榜族人用自己的汗水谱写的稻作文化与渔猎文化的伟大编章;是加榜乡多民族历代先民共同的娇傲和农业文化遗产。他们用自己最崇高、最纯真、最朴实的劳动美德,感动到过这里的所有访客,他们以“勤劳俭朴,吃苦耐劳”的精神,赢得人们的敬佩和传扬,她们最值得人们歌功颂德。</p> <p class="ql-block"> 我曾两度到过黔东南数十个乡村,也常到他们家里做客吃饭,习惯这里的风俗,他们大多数人一天只吃两餐,上午下地干活9点多钟才吃早饭,下午7一8点钟吃晚餐。这是他们田间劳作空隙吃饭场景。</p> <p class="ql-block"> 2012年,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第7集《我们的田野》有8分钟讲到了加榜梯田。加榜梯田作为当地苗族人千百年用双手开发出来的耕种土地,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粮食和各种作物,更作为生存哲学的一部分,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理念里。 </p><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苗族这个大山深处的农耕民族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他们以糯米为主食,在高山梯田里种植着近百种原始的糯稻,稻田里还可以养鱼,养鸭,被誉为“稻饭鱼羹”的民族。这种稻、鱼、鸭共作的古老体系,已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遣产。”</p> <p class="ql-block"> 八十高龄的老太太,依然保持着劳动者的乐观心态,迎接日出日落,实叫人敬佩有加。</p> <p class="ql-block"> 加榜村人口稀少而且不怎么爱说话,如果不是你主动的与他们搭讪,他们会视而不见。这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没有城里人的防盗门防盗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晒太阳聊家常,安逸祥和。</p> <p class="ql-block"> 走在加车苗家山寨里,你会感受到浓浓的原生态风景。错落有致的山寨充满吊脚楼。这是苗家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建筑杰作。苗族人家深居山区,山高坡陡,平整和开挖地基极不容易,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屋底层湿气很重,不宜起居。因而,苗族人历来依山傍水,构筑一种通风性能较好的干爽的瓦顶木楼,叫“吊脚楼”。吊脚楼通常分两层或三层。三层楼的,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中间层住人。</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妇女是天底下最勤劳,最善良,最辛苦的人,她们除了相夫教子,侍候公婆外,还得撑起地里田间的那片天,不管晴天雨天,风霜雪地,每每下地干活还得拖儿带女,累了自己,苦了孩子。可她们依然无怨无悔,样样出色。</p> <p class="ql-block"> 这里忙碌而安静,简单且幸福。在这里不用言语,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如此淳朴和厚实。虽然生存环境多恶劣,生活条件再艰辛,这里的族人脸上总是挂满乐观的笑容,她们勤劳、善良的心态,给我们留下美好印象。</p> <p class="ql-block"> 加榜梯田之壮观,老牛默默付出功不可没,也算是立下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男人,大多在外打拼赚钱,家中所有活计全靠女人撑着。</p> <p class="ql-block">摄影 : 乡音难改</p><p class="ql-block">时间:2013年5月</p><p class="ql-block">地点:贵州加榜乡</p> <p class="ql-block">致谢亲朋好友和美友!🌹🌹🌹</p><p class="ql-block">🍒🌸感谢惠顾赏评点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