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廊院的始末

花落梦里

<p class="ql-block">  今日焕然一新,各种级别的道路纵横到山腰,呈欣欣向荣之势,位于吕梁山中段西部山脚下的钢城居委,二十多年前还只是一个依山傍水,名唤弓家湾的普通村庄,虽四千余亩的占地面积,也算一望无垠,但横过脚下南川河,距国道还略有点儿距离,百姓进城仍依山脚下一条宽敞些的土路。但就在这里,早在民国年间,就有一座在当地颇有名气的书香门第、耕读世家、而且蓬蓬勃勃时的周家穿廊院。</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遗迹半存,就在钢城居委现称双塔上的半山坡。年少时就热爱文物古迹,而且在穿廊院附近长大的曹耀平老师,依自己所见所闻,另加周家年长者的回忆,整体地画过一张楼台院落草图。跨进高高的院墙,仰首细细端详隔层而建,古旧但宽阔、错落而有致的三个院落:最高层正中,坐西向东的陈砖旧瓦下,曾经精致的门窗前便是长长的穿廊,上位的雕梁主体,并不甘心掉落完之前的精雕细琢,和造型精巧的石墩儿联合挺立起五、六条笔直的长柱,共同支撑着历史的沧桑,在微风里呢喃着二百年前,初建成时的体面和辉煌;每层都有的石碾子以及石磨盘,诉说着主人家在十九世纪中期,也属晚清时期,小日子的精致;宽阔的大马棚也吐露着周家男儿当时出门工具的气派和随意;中间层窑顶角儿上小巧精致、典雅精致、飞檐上翘的绣楼啊,则用周家女儿们层出不穷的高学历,注释着自己至民国年间,也随时代变迁添了书香味儿呢;最下边一排的屋子不多,据说布置曾经最雅致,尽管换时代改建中依然留存了窑顶花栏下的石拱儿,看得出曾是穿廊设置时的组成部分,可惜再也望不着当日铺排的考究和精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在,现存的部分资料仍可为读者提供穿越时空的隧道,这可是座有着很多传说和故事的深宅大院。</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据此地周姓最早的碑文记载:原陕西凤翔府奇山县人,先到汾阳周家庄,然后,四兄弟各奔东西。其中一个到中阳,先到白草落脚,又发展到桃花岇,到乾隆年间,子孙周元信此地落脚。据后人讲:他们先人初来此地求生时,钻山圈,挖野菜,啃秸秆等等,一年四季老咸菜,衣不蔽体,也熬过苦日子。不过,困难才不可怕呢,特别是贫困面前不低头的周家人!不些年,便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了。百余年后的十九世纪中期,更今非昔比、已是日新月异、沧海桑田的大变化了,直到现在,周家后人也大都记得祖训: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耕读传家——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且不说周家晚辈中人才济济,就是在近百年来沧海桑田的世事变迁中,经历过困苦,经历过贫穷,一辈子没有走出过村庄的周家年长者,也大都在村里算知书识礼之士,绝无白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单表表周家穿廊院的始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依周家晚辈讲:周元信孙子周自茂即有些作为了,治家有方,生财有道,儿孙辈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三院各具风韵,又整齐划一,井然有序,高端大气、远近闻名的穿廊院就出自周自茂的儿孙辈。良田及祖产数量不得而知,但据原老爷庙墙面1915年的碑文,前清附生周室蕃(第六代)撰书——修补诸庙工记:演戏之后有余钱,纠首周室祯等视诸庙不整,意加葺补。碑文中提到名字的两位周室人士均为穿廊院主人,可见,在民国初年,他们已是村里一批热心于公益事业,有社会责任感的贤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附生是清代最低的学位,但穿廊院周家,此后便无愧于这个书香门第的称谓。在村里教私塾的周室蕃,1917年添了女儿周致齐,从小给予良好的家庭教育。童年时在中阳县读书,1930年,周致齐考入太原第一女师附小,1932年15岁时,则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山西省立太原女子师范学校,1934年,在山西省“防空论文”竞赛中获第一名,1936年9月担任太原女师牺牲救国同盟会小组组长,此后,周致齐便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奔赴抗日前线第二战区抗日将领郭宗汾部七十一师,先后作组织股长、宣传科长、中校秘书,六十六师政治部第一科中校科长,山西省政治突击委员会第十九团上校主任等职,抗战胜利后,任太原女子师范训育主任,山西省立第二小学校长,1946年被闫锡山选为国民党国大代表,1947年参加山西县长考试被录取,是当时全省第一位女县长,当委其出任平遥县长时,她断然拒绝:“我考县长不为居官,只为证明妇女到底能否与男子一样。”新中国成立后,任太原第二完小教导主任,太原第四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民革山西省委员会第四、五届委员,民革太原市委员会第四届委员、第五届常委,政协太原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1988年离休,从事教育工作40年,还发表过《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经验总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在周致齐赴国难献丹心,投身抗战之时,周致齐伯叔兄弟们也激情高涨:有两位奔赴共产党根据地,其中一位中途遇难,失去了生命,另一位找到党组织,投身到抗日的洪流,浴血奋战到抗战胜利,又持续到建设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旋律中;还有一位就在本地,受当时政府委任的地方长官吧,主管一小方,乡邻们提起来,说是当时在中阳城北门外,也算踩得地皮响的人物,附近人遇到麻烦,找他没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一代人也非常努力。1941年出生的周昌生先生,1960年考入沈阳铁道学院学习热力机车专业,1964年毕业,同年8月,就回中阳投身于教育事业,先后在弓家湾小学,中阳一中,职业中学,用毕生精力教书育人,深受学生爱戴。陆续获得“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屡次荣获“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荣誉奖励;1979年吕梁地委奖予“一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荣誉称号;1989年冬天省政府给予从教二十五年纪念证书,予以表扬;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级中学教师证,人事局评定的“中教一级”都为他的言传身教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不仅本职工作上精益求精,桃李满天下,1984年建党节当选为中阳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0年当选为中阳县政协第三届委员;正可谓品学兼优,出类拔莘,平凡而卓越的人生。人品出众的周昌生老师还有很多特长,不但能歌善舞,乒乓球也打得非常出色,在各种比赛中多次获得中阳县乒乓球协会、中阳县总工会、文体局授予的的奖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的才是人生。就是这位做过人大代表,也做过政协委员,更做过一辈子劳动模范,德才兼备,多才多艺的周昌生老师,因其上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期间的政治影响,不但未能进一步深造,工作中也屡遭磨难,直到1985年,二十来年后,才取得沈阳铁道学院补发1964年的毕业证书。不过,也正是这些不完美的历程,更彰显出周昌生老师做人第一,能力至上的意识形态。他镇静地接受了生活中所有的不公平,把努力向上做为最好的破局之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风光了近百年的周家穿廊院经不起岁月的变迁,已然破旧了,院子里长大的才女以及精英,近年间也相继仙逝。但钢城居委的老百姓们,特别是年长些的,都深深记住了这座历史悠久,古色古香的大院子,慨叹这里走出一批雄才,也走过一个时代。再回首,日子中全是斑斓的光影,记忆的屏障中,以前心动声音已渐渐远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