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尖角粽

<p class="ql-block"> 清水尖角粽</p><p class="ql-block"> 喜欢尖角粽优雅的外形,喜欢自己上山采来粽叶和棕叶,喜欢自己亲自动手包粽子的过程,喜欢分享给办公室同事们,听他们点评、夸奖,喜欢听他们好奇的问:这粽子怎么这么奇怪?喜欢自豪地向他们炫耀:这才是正宗的粽子,当年投喂屈大夫用的就是这种尖角粽。每当这个时候,我也以我是楚人的后代而特别自豪。</p><p class="ql-block"> 我想最正宗的粽子应该是不加任何调味品的清水粽。没有猪肉的鲜香,没有蛋黄的咸香,没有各种豆的豆香和粉糯,只有单纯的粽叶和糯米的清香。轻轻剥开一个清水粽,那白白的,像白玉般晶莹剔透的粽肉,让人不忍下口。淡淡的纯纯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 又让人垂涎生津。咬上一口,全然不像肉粽哪般强烈地刺激你的味蕾,有的只有清甜、清甜,让人回味无穷的清甜。小时候,喜欢用一根筷子戳起一个热热的粽子,在一个装满白砂糖的碗里转上一圈,让粽子裹上一层糖,白砂糖粘上热乎乎的粽子开始融化,粽子就更晶莹了,更像一个精致的艺术品了。我不舍得一口气把粽子吃完,我喜欢一口一口慢慢的品尝,一口只咬一个小角,然后再把缺口处粘上白砂糖,再咬去一个角,再粘上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长大后,离开了家乡,端午节就吃不上这尖尖的,晶莹剔透的、只有纯纯的糯米香和粽叶香的清水粽了。不过,我也开始喜欢上广东的咸肉粽子了。所谓吃在广东,一点都不假。这里的人们把粽子的美味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在糯米里加入了碱水、花生和各种豆类,还在粽子里加入用各种调味品腌制过的鲜肉,加入咸蛋黄,加入鲍鱼,加入板栗……总之,他们能想到的所有的美味都能往里包。这样的浓香四溢的美味,自然很快就捕获了我的味蕾,成为了我餐桌上的常客。只是我不怎么喜欢它的这种四角的形状,我觉得它远不如尖角粽漂亮。可惜,我小时候没有学会包粽子,只好一边享受着它的美味,一边忍受着它的外观。就这样我也渐渐忘却了那种只有粽叶和糯米香的家乡的清水粽了。 </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学会了包粽子,也一直包的是我心心念念的尖尖的外形和咸鲜的内容的“王婆粽”。如果不是这一次因为买的肉不够,我不会想起要包家乡那种清淡寡味的清水粽了。可当我剥开我自己包的小巧玲珑的清水粽时,我竟然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久违了的童年的味道一刹那间全部从记忆深处浮出。我轻轻地咬一口,包得很紧实的糯米经过长时间的水煮后,变得软糯而Q弹;细细地品尝,混合着粽叶的清香的糯米没有其他杂味,只有清甜的味道留在舌尖,久而不去。苏轼说,人间至味是清欢,我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只有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清甜的味道确实比我吃过的各种南咸北甜的粽子要来得纯正。</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人至中年的缘故,渐渐悟出些“清欢”的真意,也慢慢能适应清汤寡水的味道,才明白,生活原来并不复杂,至纯才至真,至清则至欢。而童年以及和童年相关的乡味、乡音、乡情成了我全部幸福的起点和终点。我爱家乡的清水白米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