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你仅仅还是麦子么

风儿

<p class="ql-block">  远在山东青岛定居和工作的好友王志远,冷不丁地回一次故乡河南新蔡,他激动万分:短短几年,没想到老家发展这么快!他称新蔡是一座水做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王志远说的话没错。在我的眼里,家乡不仅仅是水做的城市,更是一个满载乡愁文化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相对于一年四季来说,我倒是格外喜欢夏天。缘由,都是来自小时候的记忆。那时候的春天,只知道花是花,不知道花是风景。秋天,不喜欢落叶一地,没有了生机。冬天,冷飕飕的,还会下大雪。惟独夏天,让我满心欢喜。可以跳进水塘洗澡,可以偷吃瓜果,可以拉着凉席到外面凉风,可以在月光下藏猫猫。更主要的是,可以吃上新麦做的白面馍,可以吃妈妈用破棉被捂出来的麦仁糟。</p><p class="ql-block"> 麦子将要成熟的时候,往往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小时候总爱游走在麦田,盼麦子早点成熟。在田间,眼看麦子如韭菜般生长,看麦子渐渐有了肚子,看麦子抽出了穗子,看麦子扬花,看麦穗由青绿慢慢变成金黄,看大人拿着镰刀早起去麦田割麦,看“养牛千日用牛一时”的碾场。</p><p class="ql-block"> 又到李熟杏黄时,家乡那一地的麦香,犹如陈酿的老酒微醺着我的心头。于是,又不自觉地一次次走向麦田。家乡的小河和湖泊居多,沿着小河和湖泊种植出来的麦田,我称之为“丘陵上的风景”,简直是一幅幅大地上铺展的艺术画。那一塆,那一垄,那一畦,那一片,加之绿树、农舍,还有城郊高楼的映衬,“麦田画”便有了青蛙、蝴蝶般的灵动,白云、星空般的柔美。怪不得,河南建业打造出一座“麦田里的博物馆”。麦子的乡愁文化,也“只有河南”了。</p> <p class="ql-block">  去麦田的次数多了,我便挑选出更美画卷的麦田,以期用拍摄的纪实手法,去记录着麦田的丰收之美,表达着对麦田的挚爱。一处,位于北湖公园西园的那个湖岸上;另一处,位于李桥回族镇狮子口村的那个河坡上。特殊的地形,把麦田之美演绎的足以震慑人心。如此美的麦田画卷里,倘若再添点收割机、庄户人家的元素,麦田之画会变得更加隽永,那种金黄色的麦香会溢满画面。生怕错过收割的第一时间,我一次次背着相机从麦田路过。麦田似乎懂得我对它如此深厚的仰望,把又一年的丰收季完美地呈现在我的眼前,令我惊喜万分。在北湖城郊,我站位一高处,看收割机在麦田里幸福的蠕动。这处城乡结合部的麦田,以城乡融合的画卷展示着五月初夏的绝美。狮子口村的那片麦田,我一直说它恰似一幅“西洋农庄”的画卷。蜿蜒起伏的地势,稀疏有致的绿树,红砖红瓦的田间小屋,加上金黄色的麦田,闭着眼睛就可以想象这幅画卷该有多美!动镰的那天,我也不早不晚,恰好赶到,机会真是都给有心人准备的。那一天的蓝天、白云也格外的给力,麦收季还能遇上蓝天白云,应该是令摄影师足够兴奋了。左拍,右拍,前拍,后拍,跟拍,随拍,我似乎很贪的把一幅幅优美的麦收画卷收入囊中。</p> <p class="ql-block">  麦子熟了,我又念想新麦面做的白面馍,念想新麦做的麦仁糟。从顿岗班台大闸路过,我又被一幅原生态的乡村画卷惊着了。大闸东面一个长方形的池塘内,只见有数十只鸭子、白鹅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弋着。当地一农户穿着短裤在水里淘洗着新麦,鸭子、白鹅幸福地围绕在他身边。岸上,他的老伴在水泥地坪上摊开一红布单子,淘洗后的小麦倒在上面晾晒。他们话语不多,但句句都是对儿女的思念。他们说,每年新麦下来,都要在第一时间让儿女们吃上新麦面馍,还要做一盆麦仁糟,因为这是儿女们的最爱。时过境迁,现在虽然白面馍和麦仁糟已不是什么稀缺之物,但那种刻在心头上的柔软记忆渐渐成了一种永远挥之不去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  关津乡牛湾村,是新蔡县名副其实的“小江南”。作为豫南的“小江南”,“一半米饭一半馍”成为当地人最深刻的记忆。这边麦子刚收割完,那边的汝河水通过水渠便引到田间。一根根秧苗,伴随着白鹭、野鸭的翩飞,被插秧到稻田。这种麦稻相济的水乡画卷,全县也只有一两个乡镇拥有。当我来到关津牛湾村,我在水稻田里依然闻到了麦香味。农作物对于这个“小江南”来说,麦子是根,水稻是魂。漫步其间,再看那几千亩的荷塘,我知道再过几个月后,依然又是稻花香里说丰年。</p> <p class="ql-block">  大洪河从练村镇境内穿越而过,练村镇河湾比较多。一样的麦季,行走在练村镇,就在一河湾处,那老河故道水面上的漂流瓶,远远的看就是一道绝妙的风景。那一日,被两岸麦田迂绕的河湾处,两只小船载着刚种上珍珠的河蚌,行驶在水中央。如此水韵的麦季,不仅麦子丰收了,就连从不干涸的河水,也滋养着一方群众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  因水而灵韵的河坞乡戚楼村,忙碌的麦季闲了下来,便划起了龙舟的船桨。他们以这种水乡特有的文化传承,庆贺着又一年小麦的丰收。渔民之家,也巧手绣香包,快乐包粽子,把满满的幸福,借助快到来的端午节来完美的表达。</p> <p class="ql-block">  麦收季,还是那个麦收季。随着乡村振兴号角的深入人心,麦收季已变得如诗如画。故事讲给远在山东青岛定居和工作的好友王志远听,他说已经归心似箭,趁着麦香还未飘远,要在第一时间再回故乡,吃吃白面馍、麦仁糟,还要划划那新龙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