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福军思政名师工作室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联盟教学观摩活动<div> 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强化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使课程思政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同向同行,形成融通效应。银川唐徕回中南校区牵头成立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联盟,蒋福军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及北塔中学历史地理部分教师受邀参与此次活动。</div> 作为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课联盟的首次活动,我们共同聆听了由唐徕回民中学政、史、地组的三位老师精心准备的三堂课。<div><br></div> 第一堂课是由道德与法治教师马盼带来的《共同筑牢民族团结基石》。马老师采用知识问答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以“民族现状我知道”----“国家政策促发展”----“民族团结我参与”为主线,带领学生循序渐进,从苦难到解放,从变化谈发展。学生在课前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分别从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文化方面和法律方面进行展示。教师对于学生的展示也能够及时作出引导、补充,从理论到实践,真正体现了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第二堂课是由历史教师蒙丙文带来的《民族大团结》。“一部厚重的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各民族诞生、发展、交融并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并且凝聚力日益增强的历史”蒙老师以习语导入,娓娓道来。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环节,掌握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与成就,又以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的发展的问题及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第三堂课是由地理教师杨梅带来的《中国的民族》。在课堂的开始,杨老师以一个精美的民族服饰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堂课分别从民族构成、民族分布、民族风情、民族政策四方面进行展开。学生也在课前准备了自己感兴趣的少数民族资料,分享过程轻松活泼、生动有趣,成为了整堂课的亮点之一。杨老师在最后以花朵的简笔画作为板书,这象征着让民族之花在校园绽放。 银川市思政教研员岳磊老师做了精彩的发言,岳老师针对三节课提出宝贵的建议,首先作为思政课老师上课一定要有依据,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论述,其次,教学方法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再次合理优化的使用资源,聚焦核心素养,同时要将“三个意识”“五个认同”融入到课堂之中去!最后岳老师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一心一意”的希望,希望希望思政课教师能永葆初心,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中国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堪当重任的爱党爱国的好少年。 银川市历史学科教研员朱维老师也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有学科融合,同时教师在授课时选取资源要贴近学生生活,授课语言要精准,课程设计要突出学科素养的发展。 银川市地理教研员王跃华老师也指出课程设计要突出学科特点,融合学科思政,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用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体验是最好的认同方式,最后王老师建议多参加跨学科主题研究,互相学习。 自治区、银川市思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蒋福军向工作室成员分享自己的感受时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实现空前的大团结,社会总体保持了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但是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继续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在其支持下,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在国内制造骚乱甚至暴乱,妄图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们党领导团结全国各族干部群众,迅速挫败了敌对势力各种政治图谋,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在反分裂斗争中,根植于各族干部群众心中的“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理念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抵御渗透、反对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着力引导中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和“四个自信”“五个认同”的思想,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学生的心里灿烂绽放。<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