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蟒川 || 通天沟的冬夏两面

御林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摄影/文字:郭亚伟</span></p> <p class="ql-block">千年的流水、万年的风霜,造就了汝州“两山夹一川”的优美地形,北部群山(简称“北山”)被大峪镇、陵头镇、夏店镇、临汝镇分配停当,而南部的崇山峻岭(简称“南山”)就由蟒川镇和寄料镇所管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山以红叶漫山、杏花如雪、革命老区而闻名,而南山则以群峰连绵、青山绿水、天子坟茔而出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天沟没有“通天的”奇景异水,更没有西游记中通天河的滚滚浪波,只是南山中一条不起眼的普通沟壑。</p> <div>大家可以点开下方链接,通过720度全景影像高空俯瞰。<br></div><a href="https://720yun.com/vr/8792em8O9lv"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通天沟全景地形图</a><br>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听说通天沟,是因为一个亲戚的缘故。每次听亲戚讲述通天沟,都被他脸上洋溢着的温情和美好所打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当时我还不到十岁,跟着父母到表叔家走亲戚,需全程步行,走五、六个小时,中间得吃点干粮,不然肯定走不下来。”他边说边将目光投向远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里人厚道,通天沟的亲戚更是待人热情,但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表叔养了一只小松鼠,平日里胆最小的这些小家伙,根本不怕人,会从表叔宽大的袄袖里钻进去,再从脖子里拱出来,站在肩头上调皮的支楞起大尾巴,用那颗黑豆似的小眼睛来回打量。那一幕,成为了他对通天沟最深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后来,表叔家的孩子们都走出了山沟,在汝州城甚至大城市安家落户,表叔跟着孩子们享福,似乎已经淡忘了这个深山皱褶里的小山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他的印象里,通天沟山路弯弯、清泉淙淙,物产丰富、风景优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我被亲戚讲的故事所感染,每次路过分水岭,都想去那儿看看。于是就有了冬日和初夏的两次通天沟之行,下面我就分两部分予以分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篇 冬日万木萧疏、百泉冻咽</span></p><p class="ql-block"><br></p> 前往通天沟,分水岭和陈家是必经之路。即将到达分水岭的路边,有一个采石场,视野开阔,可以看到对面的白栗坪,层层梯田、错落村舍,苍茫雄浑、一览无余。 <p class="ql-block">这种人工开凿的大地肌理,让人有一种抚摸的冲动。</p> 第一次来,路径不熟,过了韩家小村沿水泥路向北,久行不至。向路边捡拾落叶的大娘一打听,原来已错过了路口,但可以就此下车,步行前往。<div><br></div><div>一行人正想锻炼身体,高高兴兴的下车,沿崎岖山路饶有兴致的步行前往。</div> 山路崎岖,布满落叶,不太好走。 村民们砍的柴薪随意放置,并无别人偷盗之虞。 对面的山路即为正确的行车路线,下次走那儿就不用步行了。 冬日水瘦,尚能延续。 水质还算清澈。 浮冰显示着冬日的温度。 一处陡峭的红石崖壁立道旁,让人眼前一亮。 下面的“钟乳石”堪比名胜。 小小水潭,是通天沟灵气之源。 岔道上下,人们生存的痕迹明显。 一路欣赏新奇的景致,不觉已到了那个亲戚所在的小山村。古树老屋、青瓦石墙,鸡鸣犬吠、落叶飘零,时光仿佛一下倒流了三十年。 一切都是从前的样子。 一位老人,推着电影中才见过的独轮车运送粪肥。 看家护院的小狗,用狂吠彰显对主人的忠诚。 自制蜂房,酿出山乡纯正的甜蜜。 这样的道路,原本就是我儿时记忆中的样子。 狗的叫声,惊动了全村,一位早已习惯了安静的老人,笑问客从何来? 经过老人确认,这就是亲戚的老宅。 旁边的这个也是。 房在,但早已坍塌倾颓,不忍目睹。 时光勇往直前,永不回头,给人类徒增无尽的惆怅。 曾经被主人引以为傲的房脊,被失去了管束的野草笼罩。风儿吹来,枯草簌簌作响,象得胜的旌旗一样随风飘舞。 精致的拐杖,高悬石墙,期盼着为主人年老蹒跚时提供扶持。 看到这个原始的挂钩,不由想起了儿时登上马扎偷摘篮子的趣事。 这是祈福的香炉吗? 简陋的建筑,遮掩不住“双喜”的喜庆。 高高的台阶,走过多少岁月的脚步? 文物级的电线。 风化的灯具。 知道上面吊个木棍起什么作用吗?哈哈,应该是防止被风吹荡,碰到石墙上撞破灯泡吧。 村边的小河里,一座顶部十分平整的巨石静卧千年,平静地看人来人往、风来风去,记录着孩子们的欢乐、大人们的忧伤。 回望山村,脑海中不由响起那首好听的旋律: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 通天沟的冬季,虽然一片萧瑟,但仍有顽强的植物,用绿色迎接凛冽的寒风。 并且蕴育出饱满的果实。 夜色降临、日月轮回,黑暗将万物隐藏。 唯有月光透过重重遮挡,留下一缕光辉。 冬日的通天沟,苍凉厚重、素净纯朴,幽深静谧、坦荡无余。空寂的山村,老屋、老人正在悄然地退出历史舞台……<div><br></div><div>若干年后,后人也许会发现这个曾经美丽的小山村。</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下篇 夏季青山绿水、生机盎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五一假期,我们遵守疫情防控的规定,坚决不出汝州,也正好借此良机,游览一下家乡的山山水水。<div><br></div><div>驱车前往南山,深入牛角岭、木厂,谁知那里也是人满为患,几无停车之地。想来想去,还是去通天沟秘境吧!</div><div><br></div><div>夏日的通天沟,清风阵阵、鸟语花香,处处新绿、万物复苏。</div> <p class="ql-block">车辆随着海拔渐行渐高,向北方极目远眺,空气清新、光线通透,远方的汝州城竟然清晰可见。</p> 南边的远山似乎近在眼前。 沟里的村庄、平整的田畴,仿佛一幅优美的国画。 三岔口小村,将最为难走的路段铺上了水泥。 小小梯田,别有情趣。 沟的最北端,是寄料镇沙锅窑村巨大的矿坑。 草木葱笼、花香袭人,瓦房、槐花、草地、小径,正在等待你的到来。 满树的棉花随风飘落、挥洒阵阵清香。 惊动了村中的老人和看家的小狗,笑问突然闯入的陌生人,盛情邀请去家中吃饭。 谢绝老人的好意,来到沟中的小溪旁,掬一捧清水洗去往日的忧伤。 溪水清澈,小鱼仿佛漂浮在空中。 不知名的野果,嫣红饱满、造型别致。 遥望远山,看白云袅袅东去、望风车悠悠轻转,美好的希冀充满心田。 站在沟口,望崇山巍峨、观四季风云,沟里沟外、季节变换,生生不息、世代轮回。原来以为十年很长,现在才知二十年不过弹指一挥间;少年不知愁滋味、中年知味空遗恨。<div><br></div><div>通天沟的冬夏,景色迥异;人生的道路,苦辣酸甜。如果你有不甘和追求,立即行动莫迟延。不留遗憾终实现、果断行动慰平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