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水南太平源头村……育林

歙州山人

<p class="ql-block">育林村古依周边地形取名牛岭,解放后取“植树造林"后取育林村,大清至民国时期隶属歙南三十都,解放后属溪口乡管辖。2011年撤拼至太平源村管理。</p> <p class="ql-block">育林村处于崇山峻岭的峡谷地貌中,属天目山脉末端。西北邻倒坑、虎坝方坞、邵家塘。西接仰坦、南望育林坳。坳顶可见山村公路通何家经豪岭往淳安横塘镇。一条坑溪发源于东村头茶园邻近庙坞的山林,流经仰坦、塔坑、太平源经新溪口汇入新安江,此村依茶叶、山核桃为主要生计。</p> <p class="ql-block">村中椐被访者说潘姓最早入住,后因居村中人丁不旺,即從居他乡,汪姓随后迁来与从居住在临近倒坑、虎坝方坞往育林、经三望岭下古道中的一个土名的屋里的江姓狩猎农户迁来村中居住至今,现江姓成为育林村旺族,在村西口操场坦边、古街道旁建有江氏宗祠,文革期间至八九十年代是代销店,近代已成居民房。</p><p class="ql-block">村中还剩少许潘氏、汪氏村民居住。</p> <p class="ql-block">此处原是江氏宗祠所在地。(郡望;济阳、堂号有待探究)。</p> <p class="ql-block">自江氏从屋里经蛛蛛桥水口搬迁牛岭后,人丁逐渐兴旺,后有千灶万家丁之势,族民亦非常富庶,椐访问育林村有识人士获悉,还有一段人文传说呢。</p><p class="ql-block">椐传在江氏未入從此村前,潘氏由于人丁不旺,便请来地师察看村落地形,地师在蛛蛛桥水口抬头一望便言道;"狮象守水口,荣华富贵代代有呀”。谁知入行至村途中,被一落路石羁绊倒地一个狗吃屎。从地上爬起来拍拍身上尘土,又改口道;“狮象守水口,烧石打灰不离手"。后来,村民果然在村西口坑南处发现了石灰碱石,由此牛岭村民便依打碱石、烧石灰为生,為拓展石灰销售渠道,在牛岭村西北修通了通往虎坝山、邵家塘、方坞的步道,在西南修通了往何家通淳安的山道。这就是“徽淳古道"的前生,从此后牛岭村民过上了富足自给的山民生活。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虎坝山村民还前往牛岭买石灰用于农田耕耘和建筑房舍用,后由于烧石灰就地取材用柴火烧石灰,对植被山林生态破坏严重。政府采取了干预手段,呼吁植树造林,又采购了山核桃苗,直至现在,育林还是经济林、茶叶,村民生活仍然富足自在。</p> <p class="ql-block">育林村处于皖浙边区,民国时期就有地方民团存在。本地人新四军战士江东辉同志曾和大洲源竹筒坦革命武装皖浙支队成员張爵益同志合作对国民党反动顽固派做军事斗争。</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九年,江东辉(1922年—1949年6月)同志在皖浙支队地方武工队長張爵益的领导下,在育林村和临近虎坝的方坞自然村组建武工队,為歙水南的解放做过很多前期工作,也曾和張爵益同志来虎坝源筹集过军粮。(虎坝水枧坞張寿高口述)。</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五月,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大洲源洽河龙王尖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残余从丰坑、峰山、高演流窜虎坝方坞、邵家塘经育林、何家逃往浙江沿海,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分二路对其追歼,江东辉同志熟悉育林、虎坝方坞环境,有利的配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围剿追歼工作,于一九四九年六月在太平源下涪坞牺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是乡村人,美写乡村情。</p><p class="ql-block">关注乡村发展,立志乡村振兴。</p><p class="ql-block">余生周游乡村,报答父老乡亲。</p><p class="ql-block">育林村位于徽淳古道中末端,若有户外徒步爱好者,驴行者,和自驾户外爱好者记得联系我,我将带您体验户外美好河山,山水画廊,探秘村居传统民俗历史、人文文化。</p><p class="ql-block"> 最后谢谢大家欣赏、分享。</p><p class="ql-block"> 歙州山人(方小宏)完稿于2022年6月1日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