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知青岁月

紫荆

<p class="ql-block">  40多年过去了,我们已不再年轻,曾经揪扯着亿万人心扉的上山下乡运动,也逐渐远去,成了被许多人淡忘的历史。知青们可能都不愿这段历史被人忘记,因为它是大家用青春与激情、用汗水与泪水,甚至是用鲜血与生命写就的。我们这一代人,为此付出得太多太多。当年的知青生活中,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仿佛就在昨天……</p><p class="ql-block"> 初尝苦头</p><p class="ql-block"> 记得七六年七月的一天,早上在妈妈的陪伴下,我带着青春的激情和对前途的理想与憧憬,无知与懵懂,坐着团里派的大卡车,来到了距炮团大院三十多里的一个穷乡村,界市区普润公社二大队一小队开始了“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广阔天地练红心”的知青生活。</p><p class="ql-block"> 一小队是比较穷的一个队,在我之前已经有4个知青在那里了,他们都是5年以上的老知青,现在加上我就是5个知青了,有两个女知青分别叫小兰和周静,另两个男知青有个罗姓知青已和一队的女孩成家了并且已有孩子了,另一个男知青姓徐,他们家庭条件都不怎么好,属于生活在最低层的那种,所以虽然下乡时间比较长,但好运都落不到他们头上,我去的那天,他们都到公社开会了,所以没见着。</p><p class="ql-block"> 队里分给我的房子很小,大概有10个平方,据说是牛圈改造的,地下铺了一层石板,房顶是瓦,比部队营房外面那些农村的毛草房强多了,房子旁边是一小片竹林,挨着竹林有个小堰塘,这是队里居家比较集中的地方,就是房子太小了,睡觉做饭全在一起,有点不习惯。</p><p class="ql-block"> 下乡第一天,为了争表现,简单的收拾一下,就去找队长要求下午和社员们一起出工。队长安排我去割草喂牛,队里有几个热情的女孩见我要出工,就来约我和她们一起去,我拿上廉刀和背兜就高高兴兴的和她们一起去了。刚割了几分钟,左手小手指就被割了一条口子,鲜血直流,她们赶紧用树叶给我包住,再扯根草捆起来,天哪!这就叫包扎呀?我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心里第一个念头就是我想回家。</p><p class="ql-block"> 到了交草的时候,大家看见我都望着我笑,我以为他们是出于礼貌在欢迎我,过秤一秤,别人都6,70斤,我10斤不到,我一下明白了他们笑的原因,差距太大!</p><p class="ql-block"> 收工后问题接踵而来,尽管行前妈妈反复叮嘱我,四川农村很穷很苦,但困难还是超出了我的想像。在家里上面有妈妈和哥哥撑着,我家务活干得少,水是从来没挑过。今天是第一天,中午是在队长家吃的,虽然喝的是稀饭,那也算混了一顿了,晚上得靠自己了。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去挑水了,水井有点远,我只敢装了两个小半桶水,摇摇晃晃的往家走,水有了该做饭了。乡下做饭都是烧草,原想很简单,一烧才知道好难呀,满屋子都是烟,就是烧不着,好不容易点着了,锅里还没放水呢,放了水,火又熄了,这样手忙脚乱的折腾一晚上,什么也没干成。这时我开始没信心了,干脆不吃饭了,就坐在煤油灯前哭啊,心里有种受骗的感觉,仿佛掉进了无底的深渊,现实可没有报纸上说的那么好。我哭啊哭,发誓天一亮我就回家,再不来了。</p> <p class="ql-block"> 难忘同学情</p><p class="ql-block"> 农村的夜晚黑漆漆的,汪汪的狗叫声不绝于耳,听着阴森森的,让人毛骨悚然。就在我很绝望的时候,传来了咚咚的敲门声,我小心翼翼的打开门,哇!真是个令人吃惊的惊喜,门外站着我同学,手里拿着2个刚煮好的红苕。我真是想不到在这穷乡僻壤还能遇上我高中时的同班同学刘作坤。</p><p class="ql-block"> 见到同学仿佛见到了亲人,眼泪呼呼流得更欢。刘同学说,我就知道你不会烧火,所以给你送两个红苕过来,乡下可不象城里,慢慢来,我帮你。说完他麻利的点火帮我把开水和洗澡水都烧好了。那些草在他手里怎么那么听话呢?</p><p class="ql-block"> 洗完澡后,就着眼泪吃了一个同学送的苕,坐在床上流了一晚的泪。呆呆的望着房顶出神,往后的日子怎么办啊?……</p><p class="ql-block"> 早上一打开房门,看见门口放着一桶水和几个煮好的苕,一看便知是同学放的。我赶紧打听同学住那里,真是巧极了,他就住我对门,我两相隔十米远的距离,他出早工了,不在家。这时我才知道刘同学是孤儿,在队里也没有亲戚,以前上学都是队里给他出的学费。我有点敬佩队长和一队的社员了,他们能把一个孤儿供到高中毕业真是不简单啊!一队很穷人多地少,交了公粮剩下的谷子就不多了,家家户户的吃的就是清得见底的稀饭外加红苕和咸菜,在这种条件下还把一个孤儿供到高中毕业确实不易,挺感人的。</p><p class="ql-block"> 在同学的照顾和帮助下,一周后我基本适应了农村的生活。在那个一天的工分值只有5分钱的年代,同学的生活也不易,我不能再麻烦他了。我仔细梳理了一下思路,决定不出早工,利用早工的时间,把水缸挑满,再把一天的饭做好,这样中午和晚上收工就不用手忙脚乱的,而且还有时间休息一下。农村最难熬的就是晚上,为了节约开支,每家都是吃完饭就熄灯上床了,所以到处漆黑一片,出去还怕被狗咬,我就想了一个办法,回家时跑到团俱乐部找那个小兵,我记得他叫张向南也是部队子女,他管放电影和借书,找他说明原因后,他违规每次借我5、6本书,下次回家时再换,就这样这些书伴我渡过了那些难熬的慢慢长夜。</p><p class="ql-block"> 知青下乡第一年,国家每月补助30斤米和几块钱的津贴,当时在农村来说算富农了。但是再富有也不能忘了同学的相助之恩,每月买到米,我就分一半给同学,他执意不收,我就变着法子帮助他,用米来换他的苕或是菜什么的,每个月的煤油我包,这一直到我离开,他都没买过煤油,我还把队里分的自留地也给他种了,一来呢我实在是没有那个精力种,二呢也算是对同学的一种补尝,多一块就多一点粮食,日子就会过得好一点。</p> <p class="ql-block"> 最怕的农活</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除了插秧打谷,其它农活基本上能拿下了。插秧插过一次,下到田里不到10分钟就遭淘汰了,他们说我插的是5指秧长不好,我也不明白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 插秧的季节也是麦子丰收的季节。知青和年龄大了一般就会被安排收麦子,在农活中我最怕的就是收麦子,收麦子是没有其他工具的,除了廉刀就是一根两头削尖了的竹杆,我记得大家都叫它纤担,麦子割好后捆成一大捆,就用纤担插进一捆拿起来放在肩上,然后再用另一头插另一捆,自己平衡了放肩上挑着走,挑到队里晒麦子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最怕的就是插第二捆的时候,不管用什么方法,我怎么都挑不起来非有人帮我,这成了一大难题了。如果是只有知青干活,他们就会捆小一点,照顾我一下,和社员们一起就不行了,都是一大捆一大捆的,捆小了别人会说你偷懒,那个麦穗别小看它,好重呀!沾到皮肤上和汗水一隔合,那痒得才难受。</p><p class="ql-block"> 至到离开农村,我也没过这一关,一个人挑不起麦穗来。</p> <p class="ql-block"> 纯朴的友情</p><p class="ql-block"> 我到一队的时候,队里已有4个知青了,最早的是罗姓男知青,他已成家并有两个小孩了,他是大队小学校的带课老师。第二个下的是女知青小兰,她也有男朋友了。他两下得早,房子也比我们的大,房间和厨房是分开的。另一个徐姓男知青和另一个女知青周静是一起下的,队里没有现在的房子就给他两在山坡上专门盖了两间,周静也有男朋友了,徐知青在队里的时间少,不知他在干啥。我住的房子是牛圈改的,地下铺了石板,比他们的干净,这也是我们三个女知青洗澡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们三个处的很好,出工基本上都在一起,干活也很照顾我,用小兰的话说,你和我们不一样,能干多少算多少,重活不要抢着干,保重身体最重要。当时的政策是下乡满两年才有资格参加招工、上学和招兵推荐,小兰已经三十多了,对这些好像是已经麻木了,她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了。</p><p class="ql-block"> 我基本上是一个月回一次家,他们很少回,一年就一两次吧!那个年代他们都属于是家里子妹多,粮食不够吃,家里还指望他们拿粮回去的那种情况,所以他们很少回,自己顾自己就行了。他们真的很苦,一年到头很少沾油荤。我每月回家返回时,成了他们最大的祈盼。我下乡时哥哥巳当兵走了,还有一个上学的弟弟,我算半个自食其力的人吧,所以家里条件还算可以,每次返回时,我妈都会给我一些零花钱,会装上一块盐肉,然后再装一大包好吃的,我对我妈说,我已经长大了,不要买那么多东西,我妈不听,她说你一个女孩子在乡下,不知有多苦,干不动的活不要干。她怕我的工分挣不够饿肚子,所以每次要走了都把包塞得满满的,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p><p class="ql-block"> 我每次从家里返回队里,我就把妈妈给的那块盐肉交给小兰,她很会过日子,是一次吃完还是细水长流随她安排,要求就是吃肉的时候一定要把刘同学叫上,他们都同意,刘同学对大家都很好,他看我们每天到处找厕所,他就把他家的厕所隔出来,修得很好,供我们几个使用,大家都挺感激他。徐知青在的话,有时他会去队里的鱼塘偷点鱼,这种机会很少,有时候小兰或者是周静的男朋友也会在队里偷点东西拿过来,偶尔刘同学也会下田捉点鳝鱼什么的,这样呢,我们基本上一周小聚一下,炒菜的油基本上是我提供的,平常我也不怎么炒菜,饭菜一锅炖,油就这样节约下来。那个年代大家在一起能这样苦中取乐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我自己坚苦一点心里也挺乐意的。我下乡之前他们都没聚过,死气沉沉的,我的到来,给大家带来了乐趣,给大家带来了笑声,大家觉得日子也过得快了,也不想家了,徐知青在队里的时间也多了,知青之间也更团结更像一家人了,所以他们很欢迎我的。这种纯朴的友情一直延续到我离开。</p> <p class="ql-block"> 最勇敢的事</p><p class="ql-block"> 转眼间又到了送公粮的时候。夏天,队里的活不多,主要任务是送公粮,大家都送了好几天了,我一次都没有去,实在躲不过去才去加入送公粮的队伍。小兰对我说,你不要装多了,小半筐就行了。</p><p class="ql-block"> 谷子装好一枰有70多斤,挑着就和大家一起出发。挑上肩才知道谷子看似不多实际上可重了,风一吹脸脖子上都痒得难受。从队里到公社有5、6里地吧,没走多远就挑不动了,走走歇歇就掉到了最后,小兰和周静就陪着我走。就这样交完公粮往回走时,大队伍已经不见了,就剩下我们三个,世上真有那么巧的事,第一次送公粮,就让我碰上了一辈子刻骨铭心的事。</p><p class="ql-block"> 我们交完公粮往回走,走到离生产队大概2、3里地的时候,近面碰到了4个人,一看就不是好人,我看见小兰和周静神情紧张,我就知道遇上麻烦了,就在大家愣神的时候,我迅速把扁担拿在手里。他们一见我们三个女孩子,嘴里流里流气的说着话并开始动手动脚了,在他们扑向小兰和周静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快速拿起扁担保护自己,见他们向我走来,我就大声说,我爸是解放军,你们谁敢碰我,他饶不了你们,然后我就拿着扁担乱砍,这样僵持了一阵,眼看我就坚持不住了,正心急如焚的时候,小兰的男朋友闻迅带着人来了,紧接着队长和刘同学也带着人来,我一下瘫坐在地上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好险啊!</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不得不说,我觉得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还是和地方的不一样,反应和应急能力是地方孩子永远比不了的,从小我爸都把我当男孩养,我的胆子比一般的女孩要大些,想不到关键时刻救了自己。</p><p class="ql-block"> 事后听大家说我才知道,这几个流氓是当地的一霸,很有名,谁都怕他们,他们也第一次遇到敢反抗的人,用他们的话说,当时他们都有点 懵了。</p><p class="ql-block"> 冷静下来我反复想了想,觉得这个事不能就这么完了,应该告他们,光天化日之下也敢胡作非为,这成了什么社会了。我约小兰她两一起去报警,但她们都犹豫,她们都爱颜面万一搬不倒怕遭报复。小兰的男朋友很支持我的想法,他说如果不报警,他们很可能会钉上我们三个的。我说我们已经出名了,你们还以别人不知道啊,即然他们不让你活,我们也不能让他们好过。我的决心已定,非告他们讨个说法。我一个人也要去报案,她两见我很坚决,就答应和我一起去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公社后先到派出所报案,然后找到公社书记说明了情况,他们都信誓旦旦的表示要严惩,但那个年代的司法制度不健全,也就是敷衍我们了事。我看这情行,马上叫上小兰她两和我一起回县里的家,防止他们报复再一次受害。</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我把情况向我爸说了,讨教下一步怎么办?我爸教我说,这个事你们要闹大,不大没人管,我妈听说这事后死活不让我再回去了,她说我们养得起你。我说不是这个问题,如果我不回去,流氓继续逍遥法外,还会有更多的姐妹受害,我爸很支持我,我约上小兰她两又一起返回生产队,那天我爸破例派了团里的小车送我们,我知道爸爸的用意,一是给我们壮胆,二是做给那些人看的,我是部队的看看谁敢惹。一回到队里我们马上把小兰的男朋友和徐知青找来,一起商讨办法,最后达成一致,动员全公社的知青声援我们,小兰男朋友在知青中口碑很好,他一动员大家都积极响应,我们大家一起到公社去请愿,要求严惩凶手,公社为了息事宁人,请全部知青吃了一顿饭,这次的结果就是凶手被抓了,为防他们走过场,我们大家又组织了一次到县知青办去请愿,要求知青办安排工作,下乡安全没有保障,我们不回去了。这次的结果就是县公安局介入了,把人带到县公安局了,经过调查等程序走完,结果终于出来了,主犯被判了7年,其他几个最低的判了5年。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三个都激动的哭了,心血总算没有白费。</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件事,知青们更团结了,谁有事大家一起上。我自己也感触挺深的,开始对法律的书籍感兴趣了,同时也为自己第一次这么勇敢的站出来的勇气吃惊,这可不是件小事啊,队里的社员也对我刮目相看,遇到什么烦心事也喜欢找我聊天了,那时我恨自己对法律知识知道的太少,帮不了他们。</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能这么勇敢的站出来,得益于家庭的培养。从小父母从不强迫我们做什么,任我们发展,自己喜欢就行。记得在成都上中学时,我分别参加了学校的排球队和跳伞队,当时家里三个孩子上学,经济条件还不是很好,但爸爸很支持我,经济再紧张都保证我的训练经费,不服输的劲头就是那时形成的,如果不是随爸爸返回部队,我就走上职业运动员这条路了。</p> <p class="ql-block"> 错误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在嗑嗑绊绊中,到了77年的年底。有一天正在地里干活,突然看见我妈来了,我吓了一跳以为家里出事了。迎到妈妈后才知道国家恢复高考了,我妈是来接我回家复习参加高考的。我从田里直接就和妈妈走了。</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了解了具体情况后,后背阵阵发凉,此时距国家规定的高考时间,12月11、12日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复习的内容太多需要背的东西也太多无从下手,我决定破斧沉舟,利用高中的底子,再把高中的课本从新看一遍,考多少算多少,这么短的时候肯定是考不上的,就当是学习一次吧!</p><p class="ql-block"> 思想放开了,反而轻松了。高考二天下来自我感觉不错,也算超常发挥了,总体来说感觉题不深,没有超出复习的范围。</p><p class="ql-block"> 考分公布了,离录取线差了那么一点,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如果再多半个月的时间复习,我绝对能考上。误打误撞,我虽然没有上高考线,但我上了中专线,我的理想是继承父业穿军装,现实不允许那穿警服也行,我就报了泸州公安学校。可是通知来了却;是德阳机器制造厂技校,想着一天到晚穿着油腻的工作服干活的样子,我的心一下凉了,更重要的是德阳在哪里我都不知道,此时距78年7月份高考还有半年的时间,我就想放弃再考一次,爸爸对我的期望值很高,他希望我上一所好的大学,不希望我当工人,这就更坚定了我重考的决心,但是我的这个错误决定让我与课堂失之交臂。</p><p class="ql-block"> 78年春节后,部队第二批转业名单公布了,没有我家。我也没回生产队了,呆在家复习,安心备战7月份的高考。就在临近高考时,部队突然通知我爸第二批转业,我的心一下乱了,我还在农村呢,爸爸走了我怎么办?我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书也看不进了,背东西也记不住了。再加上78的高考题特别难,都超出了复习的范围,落榜是意料之中的事。</p><p class="ql-block"> 上学无望只有找其他出路了,等部队安排呢得等到年底招兵,但爸爸等不了呀,女兵的指标本来就少,爸爸一走谁知道是啥情况?此时正好县百货公司招工,妈妈好不容易搞到一个指标,可我压根就没看上这个工作,妈妈说这个工作不管怎么样总比当农民强吧,你一个女孩子留在农村里,叫你爸怎么走?我爸也说先脱离农村再说,不满意以后再想办法调。权衡之下,只有同意了。</p><p class="ql-block"> 此时距我下乡刚好满两年,我不敢去通知惜日一起同甘共苦的伙伴们,不敢去面对他们失落和伤感的目光。一个人悄悄办了手续离开了。全队就只有队长知道我离开。走之前,我还持意找妈妈要了20斤全国粮票和20元钱留给刘同学,还有我在生产队的所有东西,包括队里分的粮食全部留给他了,感谢同学的帮助之恩。如果我有能力我真想助他一臂之力脱离农村,农村真是太苦了,可那么多的知青都回城无门,可以想象一个回乡青年要想摆脱农村有多难啊!我确实是爱莫能助了,只有默默的祝福同学一切安好!</p><p class="ql-block"> 在我离开生产队之际,我站在山坡上远远的望着这块贫穷的土地,它虽然不富裕,但它教会了我在恶劣的环境下艰苦的劳动,培养了我勤劳、踏实、坚韧不拔、自强不息、襟怀坦荡的知青精神。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在我返城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再大的压力和困难都挺过来了。</p><p class="ql-block"> 去百货公司报道时才知道,和我一样的知青招了十几个,他们都是5年以上的老知青,我是最年轻的知青。在分配工种时,我是唯一一个高中毕业生,又会一手从小老祖祖教我的流利的算盘,很幸运的被分到了办公室从事财务工作,工作后他们看我是可塑之才,送我到内江财贸学校进修了半年,回来后正式接手会计工作,这个职业伴我终身,直至退休。</p><p class="ql-block"> 回首往事,我可以挺起胸膛大声说,知青这二年,我无怨无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