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该篇文章被《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集》收录登载</p> <p class="ql-block">正文見276页</p> <p class="ql-block">题记:又是一年端午节到来,想起儿时母亲用浸湿的红纸裹上煮熟的鸡蛋分给我们小兄弟姐妹们,在那时,能吃上一个鸡蛋可真是一种享受。而我们也很舍不得吃,拿着红红的鸡蛋去塆里向小伙伴们显摆一下。招来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心里便得到满足。</p><p class="ql-block">端午节少不了悼念楚大夫屈原,我亦追忆母亲,加之某刊约稿,终于就写了这个回忆母亲的文章,以示对母亲的深深的怀念。是为题记!</p> <p class="ql-block">外公外婆和母亲,摄影于民国廿二年于汉口</p> <p class="ql-block">母亲和我摄影于塆前的红枫翠竹林</p> <p class="ql-block">说到母亲,不得不提到外公。外公姓肖,蕲春方铺人,青年时外出汉口理发为生。他人才出众、热情大方、手艺精湛,且善于交际,被汉口一富家千金相中,并有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这一天是一九三二年农历冬月十四日。这个女娃就是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亲三岁的时候,外公外婆私下带着她回到蕲春。当外公一行上船后,外婆的母亲赶至江边,见其女儿已上船启航离岸,当即在江滩上哭得肝肠寸断,从此,她们母女天各一方,再未谋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亲到了十二岁的年龄,由于外公家家境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经双方父母的想法,便来到我家给我的父亲作了童养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祖母是一个很严厉的女人,(附注:其在娘家是蕲春桐梓大脉地远近闻名的律师何泮香之女)对她的这个年幼的儿媳管教苛刻,砻谷碾米、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等都交给她来完成。母亲就是在这样环境里磨炼出一个个性刚强并善操家务的能手。为后来操持一大家子作下了铺垫。这真是应了“女子柔弱,为母则刚”的那句古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外公外婆端庄出众,所以母亲即使着装俭朴,依然掩饰不了她美丽的脸蛋和苗条的身材,虽然生育了十个儿女,家务依然处理得井井有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酷暑的夜晚,一轮明月泻下金辉。房前的地坪扫得干干净净。父亲用薰蚊蒿扎成的草把子,摆上一张竹床和几把小椅,全家人就象众星捧月一样围着父母,听父亲讲三国、说水浒、还有拍案惊奇的故事,听母亲唱牛郎织女度鹊桥、孟姜女哭长城等小调,凄婉而悠扬。母亲说童子伢在七月七的夜晚躲在苦瓜架下还能听到织女的哭声呢。我曾好奇又害怕地到苦瓜架下去听过。我们兄弟姐妹就是在这歌声和故事里泡大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那一个月一人只有二十二斤稻谷还要用工分去换回的年代,母亲常常在完成大集体的基本劳动任务后,去离家很远的大山中采摘苦菜、黄蒿、花儿莱、满地芽等野菜。天刚蒙蒙亮就上山,傍晚时背着一大袋子野菜回家。顾不得饥饿疲劳又要把野菜洗净、煮沸、捞水、漂洗好,便已夜深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一家人填饱肚子,母亲常把野莱变换着花样做成美食。即使是很难下咽的食材经母亲一加工,也能变成美味佳肴。在稻谷快要成熟的季节里,混在稻田中的稗子也熟了,母亲用竹夾从底部向上一拉,稗子便脱入篮中,拿回先炒熟再用石磨磨成粉末,和上统糠麸皮搅伴成糊,再裹上一朵南瓜花,放在锅中正反煎透,香香的、黄黄的、圆圆的花饼即告成功。还有用糙米炒熟磨成粗粉拌芥菜或者豇豆蒸制的豇豆餷、芥莱餷,母亲娴熟的烹调手法令我们兄弟姐妹叹为观止。什么南瓜粥、红薯粥、苦菜饭、土豆饭都是日常主食。尽管如此艰难,母亲依然重情好客,每当父亲带回的客人,依然是满面春风。不露一丝为难之情地想办法招待客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母亲会做一手好饭菜,乡亲们一有红白喜事,便少不了请母亲去义务帮忙,母亲晚年素食信佛,忙完了人家的事还要回家做饭。每逢庙会也总是少不了母亲接待香客的身影,端茶递水,煮饭洗碗忙个不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忍饥待客关爱儿女更是让我刻骨铭心。一九七六年,大队安排我去卫生院拜师学医时的中秋节,父亲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一尝口福,买回两个七两五钱重的香喷喷的芝麻裹着冰糖渣子的大月饼,引得我们口水直流。没想到,母亲竟然把月饼包好,嘱我带给我的先生,弄得兄弟姐妹们到口的美食都没尝到,而让我的先生说我很懂事,念叨了很长时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三年后,我成家分责任田了,一日上午我正在秧田平垄起沟播谷种,中午的阳光暴晒,疲劳不堪,也饿得心慌,忽然母亲端来一大杯白沙糖泡的绿豆汤,既清凉解渴又充饥,有娘的日子真好啊!虽隔四十多年,如今想起依然泪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零一二年一个晚秋的黄昏,我骑着摩托车下班回来,远远地就看见母亲站在塆前的路口上,望着远处的山梁,我以为母亲闲心看风景,车至近前,停下来正要打招呼时,母亲这才发现我,还没等我开口,母亲便着急地说:“老三,你家里中午烟囱冇冒烟……,”我以为好大个事,不就是没冒烟吗?母亲说:“早饭后春娇上山砍柴去了,中午没回,你赶紧去找…”啊!原来,我的娘竟从烟囱冒烟这件小事来关注她的儿媳妇的安危,我顿时既感动又着急,赶紧停稳车子上山去找妻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零一三年正月二十二日母亲突发脑梗,不能言语二十余天,兄弟姐妹们都放弃外出,在家轮流守候。在这段日子里,我每天忙完卫生所的事后,第一件事就是回家给母亲打针用药。也许是上天眷顾母亲的善良与忠厚,竟让她起死回生又陪着我们走过一巡春夏秋冬。直到腊月十五日,我们的母亲才带着她一生的故事,依依惜别她满堂的儿子儿孙,恋恋不舎地踏上了天国之路。八十二岁的母亲去追随和她做了七十年的恩爱夫妻的丈夫作伴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为母亲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请了四个道士和十六位经师诵经超度三天,期望母亲在天国安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头七上坟归来的下午,清理母亲的遗物,我只要了母亲曾用过的两个枕头留作纪念,放在我的床头边,一个作靠垫看书,一个作帎头睡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生今世我们欠母亲的太多太多了,纵有万语千言也不足以表达母亲对儿女恩情的万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本篇成稿后,承蒙恩师龚仲达先生修改,谨此深深致谢!</p> <p class="ql-block">为帎头而作的美图。</p> <p class="ql-block">我的老师龚仲达先生评语:</p><p class="ql-block">诚挚的情感,真实的记录,感人的细节,质朴的文字,深深被老朋友的《母亲》感动了。母亲是儿女精神的家园,母亲是一个家族繁衍与延续的根基。母亲站得多高,看得多远,儿女子孙们才能站得多高,走得多远,但永远也走不出母亲牵肠挂肚,倚门而望的视野。文贵有情情贵真,“庾信文章老更成”,在不下十次的批阅之中,我每一次都被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深深地感动了。</p><p class="ql-block">[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咖啡][咖啡][咖啡][咖啡][咖啡][咖啡]</p><p class="ql-block">[合十][合十][合十][合十][合十][合十]</p> <p class="ql-block">孙主任评语:</p><p class="ql-block">星明</p><p class="ql-block">你的巜母亲》堪称美文,美在文字质朴,情感真挚,相当感人。</p><p class="ql-block">你在《母亲》中披露了我此前从不知道的信息,这就是你毌亲的身世:她的父母亲,也就是你外祖父母,还有你外祖父母当年在汉口的那段故事。这个故事在你文章的字里行间的那白描式的叙述中,居然有那么鲜明感人的画面感!从这里也足以看出,她老人家曾不止一次地给你讲述她童年时代的那个淒美的故事给你当年那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多么深刻的烙印!还有你父母亲在长达七十年的岁月中,她老人家那么善于勤俭持家,那么深深地爱护着她的孩子们,那么和睦邻里,那么热情助人,那么忍己待客……这一系列的感人故事,无不生动地展示了你的母亲象中國农村中那千千万万个母亲一样:既是平凡得再不能平凡的母亲,同时更是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母亲!</p><p class="ql-block">人们都感叹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确实如此这是母亲的共性。但是作为一位位个体的母亲还具有她们的具体个性这方面,你在文章中也叙述得很出色。比如,她给你们兄弟唱歌,讲孟姜女和牛郎织女的故事。这说明她老人家还是一位民间歌手,讲故事的能手。还有,你母亲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点从她看到你家的烟囱冇烟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来。我认为,这是你母亲不同于他人的一个闪光点。</p><p class="ql-block">写到这里,我可以这么说,在你身上继承和发扬了你母亲的上述那些可贵品质。这就是作为儿子对母亲最好的纪念。</p><p class="ql-block">最后,我要说明一点的是:你的这篇写得这么好,是与龚仲达老师的润色分不开的仲达老师不但是诗,词高手而且还是散文高手。你说想要我对你的这篇文章作作修改,这就是为我所难了。</p><p class="ql-block">星明,好了,就说这多。</p><p class="ql-block">哦,明天是端午节,顺致安康吉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侄秀乾对老奶奶的思念以及对我这个叔父的评语:</p><p class="ql-block">三佬:这篇文章我看了好几遍,一个个片断瞬间涌上心头,非常生动的还原了我的亲爱慈祥的奶奶的一生,每个细节真实、描写生动、有真情实感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奶奶活灵活现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从字里文间也体现出你的聪明睿智,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深情厚爱,我们这个大家族感恩有您[抱拳][抱拳][抱拳]</p> <p class="ql-block">二零二二年端午节前于武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