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回忆的太阳

<p class="ql-block">  时光流逝,在我的人生走过了四十几度风雨春秋之后,感慨万千,不知道是为生命有了厚重感而开心,还是应该为头上增添的几根白发而忧伤心悸?现在的生活早已像调好的机器在既定的轨道上运行,而心中总好像若有所失,但我拒绝用虚伪填补,因为虚伪不是我的本性;更拒绝用心灵鸡汤填补,因为把喝汤对身体有益挂在嘴边的人就是浅薄之人;试着用唐诗宋词填补,试着用周慧敏的《痴心换深情》填补,试着用钱钟书的《围城》填补,试着用运动挥洒汗水来填补,试着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填补,试着用《高山流水》一曲梵音填补,但也还是觉得空落落的,最后便想到用回忆填补,晒晒回忆的太阳吧。</p><p class="ql-block"> 童年的记忆中,故乡的三月,大地渐渐从冰冻中醒来,冰悄悄化成水,又偷偷地浸入泥土,然后硬的土地变得柔软,傍晚气温降下来以后,白天还宣软的泥土就又变得坚硬起来,硬的土地的间隙中的水又凝结成冰碴,空气中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在没有风扬起尘土的时候空气是透明的。我常常会在这芳香中,走在田埂上寻找第一棵钻出地面的那抹绿色,找到了,便欣欣然,那份喜悦,就好像看到了整个春天正在蓬勃生长。</p><p class="ql-block"> 现实中的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望向窗外,五月的最后一天,风停了又起,反复无常,夜幕降临,风依旧在刮,真不知道它要刮来什么,又要刮走什么?整个漫长的春天啊,疫情来的汹涌澎湃,从单位防疫工作结束回到家里已经20多天,我以为我可以美美的休假,却在小区封控中把我这最初的喜悦消磨的一干二净,闲暇的时间多了就会经常在夜晚站在窗前看着天空,星辰闪烁,思绪常常穿越星河,飘向遥远。</p><p class="ql-block">就如现在,一杯红酒依然无法唤来我的睡意,发着发着呆,脑海里突然浮现关于小人书和年画这些支离破碎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说起这些,思绪又回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跟现在相比,那个时代当然显得很落后,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没有时尚的服饰,没有手机,我的家更是淹没在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民生活的汪洋大海中,我的家,在村子的最西头,两铺炕,四口人,一张桌子,摆着暖瓶和杯子,最喜欢的是那口柜子,玻璃门上一幅孔雀图,我还记得那个手艺人雕画时专注的样子,桌上摆满颜料,精雕细琢,印象深刻。墙壁因为常年的烟熏火燎,早已变成了青黑色,记得快到过年的时候,为了有个年的样子,都会简单的粉刷一下,刷完之后不是现在的白色,也是灰色,只是不黑了,我不记得那是用什么东西刷的了,然后买几张年画,这是我最为开心的事情,内容我记得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三国演义什么的 ,从这时候起我就喜欢盯着画看,结合画的内容读里面的文字,文字里有逻辑,有故事,我常常看得津津有味,在当时还是有很多字不认识的,还有故事后面引申的东西也常常是由我爸来给我讲,之后还会去姥姥家看,姥姥家的画好像比我家的内容更丰富,我总在想我爸为什么不买这样的呢,但我并没由此对文学产生什么浓厚的兴趣,因为几张年画真的跟文学发生不了什么必然的关系,在那个年代,在那样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年画也算是文化方面的奢侈品了吧,虽然那个时候可能全家人也认不全画上的字。后来喜欢文字,还是因为一篇作文,当时我记得趴在炕沿上认真的写完,正好我爸进来,说让我给他看看,我用手捂着快哭了也不肯松开,然后我爸说只看看有没有错字,我很好骗,于是拿开手,给他看了我的作文,那是一篇看图说话 ——乌鸦喝水。也是我的第一篇作文。爸爸看完以后特别认真的表扬了我,我懵懵懂懂的以为我写的真的很好,从此以后貌似文思泉涌,虽然那个时候我没看过什么课外书,在家里上学的那些年,老师不在的时候会留给我一本教科书,语文课由我来带着同学上。那时,我四五年级。是农村教育资源的落后匮乏?还是要谢谢我爸的鼓励和他给我买的那些小人书?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 说到小人书,恐怕现在的孩子对其已经是非常的陌生了,那是一本小小的书,就像是横着看手机,但那种纸质的感觉和现在冰冷的电子产品可完全不一样,一页页翻开,里面有许多生动的画面,画得栩栩如生,据说有些画家现在的画可以拍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但是在以前的时代,这些人就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安分守己地画小人书,想象一下,那画面是不是栩栩如生呢?我看过很多小人书,多数是在姥姥家看舅舅的,比较经典的《霍元甲》、 《杨家将》、《上海滩》、《隋唐演义》 还有一些当时的电影 《木棉袈裟 》、《万水千山总是情》…记不住名字了,我是爱书的人,平时哪怕一张报纸一本杂志都舍不得扔掉,何况我当时最爱的小人书呢,现在家里还有保存一些,只是整套的几乎都残缺不全了。印象最深的是雨果的《悲惨世界》,当时读不懂,只是模糊记住了故事情节,芳汀被骗生下女儿后,她将女儿小珂赛特寄养在乡下的德纳第夫妇家中,这对夫妇以抚养小珂赛特为名疯狂敲诈芳汀,芳汀被迫沦为街头妓女,做低等妓女获得可怜而微薄的收入当然不能满足德纳第夫妇及其贪婪残忍的欲望,于是芳汀又被迫卖掉自美丽的金发,和洁白的牙齿。记得小人书上有这样一幅画,芳汀顶着短发 因为她的美丽长发已经卖掉,嘴里已经没有了牙齿,因为牙齿也已经卖掉,但她的脸上却充满了笑容,因为此时她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自己女儿穿着美丽的裙子,在快乐地过着圣诞节。这个画面就永远定格在了我脑海之中。前段时间又买了一套《悲惨的世界》,但是到现在我也概括不出所谓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罪恶,也不能深刻体会到冉阿让在神父说银器是送给他的那一刻,他的灵魂的所谓的升华,说不清面对这个充满罪恶和不平的悲惨世界,冉阿让这个老人嘴角带着微笑安详离开了这个悲惨的世界意味着什么,总之再读,我依然懵懂。当时更是不知,也不知道该去问谁,父母都没有什么文化,根本不知道雨果是谁,他们整天为了生活操劳,在每一个春夏秋冬,每一个晨钟暮鼓的日子,我眼中,只有他们忙碌的身影,粗糙的手臂。我还不懂冬的严寒,夏的酷热,呛人的烟雾,和抗在肩上沉重的担子,因为我常常在简单粗糙的饭后躲在被子里做起梦。</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家门前有一棵柳树,春天,春风一吹柳枝开始变得柔软,夏天柳树叶子变得茂盛起来,树枝仍在风中飘荡,摇曳多姿,树干有时候会落上一只黄蝴蝶,忽闪着美丽的翅膀,这时候我要压抑住自己的惊喜,我及怕我的小心脏扑通扑通跳得太厉害会把它吓得飞走,悄悄地搬来凳子,手慢慢凑上去,靠近,靠近,靠近它带着花纹的翅膀,轻轻一捏就抓住了,现在想想觉得对不起它,充当了我一天的玩物。</p><p class="ql-block"> 时代就这么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我不知道,因为,我想,生活没有标准答案。我只知道,当我还是少年的那段日子,简单快乐。而此时,我只能靠回忆才能体会一下旧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