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石窟-一一一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璀灿明珠

姜是老的辣

<p class="ql-block">我的故乡,延安市子长县(去年已升级为县级市了)安定镇,宋代时为和西夏作战,初为兵寨,后升为堡,元代正式设为安定县,明清沿续。1942年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为纪念陕北革命英雄谢子长,将安定县改为子长县,县城改为距安定东15公里的瓦窑堡。从此安定由县城变为乡镇,日渐式微。</p><p class="ql-block">安定城东一公里处有一座驰名全国的寺庙钟山石窟。</p> <p class="ql-block">整个石窟依山而建,坐北向南。东接清风明月戏楼,南临秀延河水,西眺安定故城,为中国丝绸之路北线必经之道。石窟规模宏伟,气势壮观,历代香火不断,有“人间胜地”之称。</p> <p class="ql-block">钟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万佛岩、普济寺、大普济禅寺、石宫寺。始建于晋太和年间(公元366—370),历经唐、宋、金、元、明、清等千余年凿建而成,据历史记载共十八窟,现仅发掘五窟,均为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石窟规模宏伟,气势壮观。万余尊石雕造像造型逼真,体态丰满,千姿百态。形象各异,栩栩如生。排列紧凑,协调有致,场面富丽,奇伟生动,工艺精细,活灵活现。泥金彩绘,保留千年,经久不衰。不愧为:“神工鬼斧,巧夺天工”。</p><p class="ql-block">(现在陕西省博物馆内有一专馆,1:1比例复制了石宫寺大殿佛像展出)</p> <p class="ql-block">钟山石窟为典型的纵轴式布局佛寺,现开掘石窟五个,以中窟三号窟保存最为完整为主窟,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故称万佛岩。走进主窟,三尊释迦牟尼的佛像赫然展现在眼前,称之为“三世佛”。</p> <p class="ql-block">主窟万佛岩呈长方形,面积为225平米,平顶八卦莲花藻井,窟内正中有长11米,宽5.3米,高1.4米的石坛基,坛基上有3组14尊大型主体石雕,主佛像为释迦牟尼三世佛,分别为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释迦牟尼像高3.54米,就地而雕,与坛基紧密连为一体,坛前有乘狮的文殊菩萨和乘白象的普贤菩萨。释迦牟尼结跏跌座于束腰形仰莲须弥座上,形象十分庄重。释迦牟尼佛像左右分别侍立大弟子迦叶和小弟子阿难,均脚踏莲座,通高2.5米,形象逼真而生动。坛基东西两端各立一尊侍协菩萨,坛基前后两排共八根接地连顶的方形石柱,1米见方。</p> <p class="ql-block">三世佛两侧分别为胁侍弟子、菩萨。三世佛像均高3.54米。就地雕凿,与坛基浑然一体,每尊佛像与左右胁侍弟子、菩萨构成一组造像。主窟四壁及石柱柱壁上满雕小千佛、菩萨、罗汉、弟子等。</p> <p class="ql-block">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三尊释迦牟尼坐的莲花台是不同的:一个坐台没有莲花,一个是还未开放的莲花台,而最后一个是盛开的莲花台,代表着过去、现在、未来。每尊佛像左右分别侍立着大弟子迦叶与二弟子阿难。</p> <p class="ql-block">大佛像背面</p> <p class="ql-block">每尊佛像左右分别侍立着大弟子迦叶与二弟子阿南。迦叶塑造得瘦骨嶙峋,饱经沧桑,忠贞不移,将艰难的苦行生涯表现得淋漓尽致。阿难则面相清秀,温顺文静,聪明睿智,天真活泼,双手合十作祈祷状。坛基的东西两端各立一尊协侍菩萨,脚踏莲台,头戴花蔓冠,身披缨络宝珠,下着长裙曳地,紧贴双腿,斜腰倚屈,体态丰满,含睇若笑,亭亭玉立,石带当风,飘摇欲举,有九天下凡之势、出水芙蓉之貌,有“东方维纳斯”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又在主窟的外壁上,精雕了道教老子及关帝的造像。</p> <p class="ql-block">清代儒教盛行,又将孔子的造像补雕其上,历史上称为三教圣人,是我国历史上佛、道、儒三教合一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主窟四壁及石柱柱壁上满雕小千佛、菩萨、罗汉、弟子等。石窟前壁下方浮雕有16尊均高0.7米左右的罗汉像,或合目诵经,或恍然深思,或侧首,或垂眉,或微笑,或怒视,每个形象都显示出不同的性格。石窟东壁一组“佛涅槃图”,释迦佛仰身而卧,进入不生不死的境界。众弟子有的仰面嚎啕,有的俯首饮泣,有的陷入沉思,有的侧目凝视,神情动态,惟妙惟肖。钟山石窟的造像,朴实粗犷,遒劲有力,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匠师们以十分娴熟高超的技艺,成功地塑造了佛的雍容大度,菩萨的婀娜多姿,罗汉的千姿百态,弟子的老诚持重及其历经磨劫却始终不悔的献身精神,从而展现出了一幅幅气韵生动、非凡,个性鲜明的立体图像。</p> <p class="ql-block">钟山石窟主窟内大小万余尊石雕造像,全部妆彩,尤以主像群最精,均以泥金彩绘,流光溢彩,金碧辉煌,闪射着千年不衰的缤纷,确实令人称奇叫绝。千年雕凿不辍,佛像流光溢彩,佛、道、儒三教合一,这些使得钟山石窟具有了不可替代的特性,亦奠定了它陕北石刻艺术“明珠”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石窟正门两侧墙壁上,分别雕刻的16尊罗汉造 而成为生活中美的典型。口含情,目传神,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成为不可多得的稀世佳作。透过这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人们仿佛看到在昏暗的油灯下,世世代代艺术大师用心血和汗水,青春和生命,雕刻着膜拜的偶像,寄托着美好的理想,也为后人留下这巧夺天工的惊世之作。</p> <p class="ql-block">雕刻多以佛传故事为主。所有石窟内的造像,造型逼真传神,工艺精细、形象各异、栩栩如生、排列紧凑、场面富丽。其泥金彩绘虽历经上千年,色泽仍鲜明如初。而最为人称道的是所有造像都是就地雕刻而成,与石窟浑然一体,紧密相连,证实了石窟艺术“拓雕”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钟山石窟造像特点,继承了唐代造像丰满圆润的写实之风,其刀法细腻,比例准确,造型比唐代的作品更多样化、世俗化,并着重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更加富有生活气息。中外学者认为,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堪比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对研究佛、道、儒的发展演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据出土碑文记载:“钟山石窟究竟始建于何代?无法考证,有据可考为稽之勒石曰晋太和年”(即公元336年——370年)。它历经唐、宋、金、元、明、清千余年的凿建,遂蔚成大观,史料载共十八窟,仅发掘五窟,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最早的石窟群"!“全世界罕见的石窟,艺术价值不在莫高窟、龙门、云岗石窟之下”;“第二个敦煌”!</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些石窟,可能年代更久远</p> <p class="ql-block">我小时常与同伴去石宫寺玩,记得寺外的一块地叫"五龙王坪″,有一平台,四周还有许多石雕柱,石雕佛像。但"大跃进″时期被全部拆除,寺外的地方全成了农田。</p> <p class="ql-block">文革前,石宫寺也还有庙会。每年清明节四方香客来的很多,煞是热闹。当时还有一个姓杨的和尚照看庙宇。记得这人脖子有点歪,人们叫他"拐脖"。</p><p class="ql-block">当年杨拐脖和尚就住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破四旧"。当时安定苗圃站有个干部叫李瑞珍,来我家叫我,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子长中学七八个红卫兵要上来安定破四旧,砸石宫寺。咱们不能让他们把石宫寺毁了。我俩商量后,就到我家街对面的公社营业所(银行),老李拿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文物的通知》,让我用毛笔抄写成大字报,然后我俩去石宫寺,贴在寺外墙上。贴好后,我们就在旁边和当时清明庙会的会长姬世亮(安定生产二队农民)一起拉话。中午时分,果然来了五,六个学生红卫兵,其中打头的王XX我认识。我和老李对他们说,石宫寺是国务院宣布的全国重点保护的文物(其实那时还没被列入),不属于"四旧″,不能砸。老姬也在旁边帮腔,说:"憨娃娃们,你们可不敢,这石宫寺的神神可灵哩!你们胡闹会遭报应的!不信你们回去问你们的老人去。″这几个学生听了,一个个面面相觑,转头走了。从此后再也没听说有人要砸石宫寺。</span></p> <p class="ql-block">1980年,我在延大上学时写了一篇《逰石宫寺》。被学校收入学生征文集中。</p> <p class="ql-block">收了我的两篇</p> <p class="ql-block">红色划出的是我当时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文章的最后有一首描写当时石宫寺的诗:</p><p class="ql-block">古寺年久长绿苔,扼腕喟叹意徘徊。</p><p class="ql-block">山拥翠色人声寂,门掩黄昏鸟夜哀。</p><p class="ql-block">破壁尚题宋元诗,断垣犹识旧亭台。</p><p class="ql-block">空遗数百年前跡,何时再见放异彩?</p> <p class="ql-block">这篇逰记后在《延安文学》上刊出。</p> <p class="ql-block">1982年初,回家后发现石宫寺已初步开始重视保护了,洞门口修了个简易木栅栏。寺内也有人打扫了。有感于斯,我当即题诗一首:</p><p class="ql-block">昔日为文曾鼓吹,今朝又见寺生辉。</p><p class="ql-block">民族文化应保护,石雕艺术更珍贵。</p><p class="ql-block">盛衰历代史有纪,兴毁从来却无规。</p><p class="ql-block">艺精毕竟能传世,石宫千年终不废!</p> <p class="ql-block">后来县上成立了石宫寺文物管理所,加強了对文物的管理。并在石宫寺前的秀延河上修了一座桥。</p><p class="ql-block">我退休后住在西安,2015年,有一次我回延安,安定镇镇长石志宏来找我,说安定要恢复古镇面貌,要我回去给他们讲讲安定的历史。我隨他回到安定,对建设古镇提了些建议,为了更好开展旅逰事业,还建议安定应给鲁智深塑个像。他们都十分诧异。我说鲁智深就是咱安定人啊。</p> <p class="ql-block">近代学者曹颖僧在巜延绥揽胜》中有记载:"安定南三十里鲁家屯,相传为宋鲁提辖鲁智深故里。今其族人,类能按谱数典″。</p> <p class="ql-block">回到西安,我产生了写鲁智深小说的念头,决心写巜鲁智深传》。2016年春节除夕夜搁笔,写完《鲁智深传》。2017年正式付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原子长县中学罗林老师1972年曾在《陕西日报》上发表过《鲁智深是子长人吗?》的文章,我写《鲁智深传》最先应是受他启蒙的。</p> <p class="ql-block">2017年12月10日,在西安举行的发布会。</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小说《鲁智深传》的部分内容。</p> <p class="ql-block">鲁智深的武艺就是在石宫寺学的。</p><p class="ql-block">有了鲁智深的故事,石宫寺这颗黄土高原上的明珠会更加璀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