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麦黄时

磐石

<p class="ql-block">农村家里盖了房子,房子后院好大一片空地,收拾整饬后成为菜园子,妻子一直想往拥有一个属于自已、可以养花养草种菜的地方,这块近110平米的后院,正好符合她对菜园的炽热憧憬。虽然她种花种草种菜外行的厉害,但丝毫不减她对后院菜园的牵肠挂肚。</p><p class="ql-block">后院的菜园是清明就开始种瓜点豆的,现已进入六月,那些出芽后嫩嫩的青菜每隔一两天就得浇水,要不就旱死了。妻子每晚躺在床上就开始念叨她的菜园子。我们这段时间也就回农村老家次数多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5月29日驱车回老家,车子驶出城区后,道路两侧呈现一片片的金黄色,田野里麦穗迎风像潮水般起伏。这块地处三秦腹地的渭北高塬,又到了一年收麦子的季节了。</p><p class="ql-block">这几天,气温明显攀升起来,大地反射着太阳刺眼的光芒。村落里还是那般寂静,已没有记忆中小时候夏收前的繁忙和焦燥。回家打听邻居每年这个时间段的农忙会还有没有,邻居肯定地说有,可我们除了星期天,已没有空闲时间逛会了。</p><p class="ql-block">我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小时候经常参与农村的夏收和秋收,故也明白两忙对于以前的农民多么重要。农村人所有的口粮都是从庄稼地里产出。</p><p class="ql-block">夏收开始时间为阳历的六月初,终止为六月十五日前后,秋收开始时间为八月十五,持续约十天左右。夏收作物主要为小麦,秋收主要为玉米。</p><p class="ql-block">记忆中的夏收根本谈不上机械化,从夏收准备到入仓储存均为人工操作,加之夏收季节天气炎热,在太阳底下干活,至今想起来都心有余悸,这也是农村人特别看重生男孩子的一个原因吧,是生存环境造就的。</p> <p class="ql-block">那会儿夏收基本流程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先是光砀,晚上泼水将堆放麦子的场地湿润,人或牲畜拉碌碡将场地碾压平整密实,收割回来的麦子就堆放于此。</p><p class="ql-block">第二个流程是割麦,割麦虽然不是最累的活,但却是最苦的活。如果你观看过《白鹿原》那部影片,画面中黑娃穿着白粗布开襟、在田野中挥舞着镰刀,豆大的汗珠从粗壮的胳膊滚落。南望远眺就是巍巍的秦岭山脉,黑娃那孔武有力的秦地男人形象把田小娥眼睛都看直了(此处略去300字)。麦子成熟时,麦秆被太阳烘烤地干脆干脆,并且上面粘有油虫和尘土,那划在胳膊上生疼生疼,主要是还痒,越挠越痒。可也不得半点歇息,割倒的麦子捆起来,整理成垛,晚上天凉的时候再用木制的驾子车拉到麦场,我记得小时候写作文时经常用“虎口夺食”这个词语形容夏收,觉得非常贴切。</p><p class="ql-block">夏收割麦最怕下雨,如果遇到下雨引起的后果就不堪想像,雨水会将成熟的麦粒打落到地里,过不了几天,那些麦粒就变成绿油油的麦芽了,麦子收成锐减并且磨出来的面粉味道不好。</p><p class="ql-block">大人们在田地里劳作着,孩子们就充当后勤保障人员了,给大人们往麦地里送水、送饭,白居易《观刈麦》曾经这样描写关中收麦情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割麦完毕后拾麦穗,用顺耙蒌柴,其实柴就是散落的麦杆。</p><p class="ql-block">那些年,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或者劳动力不足的,就招揽麦客帮自己收麦子。麦客大多数来自于甘肃天水一带,那边农忙和我们渭北旱塬有时差。关于麦客,也有好多故事,毕竟甘肃那边生活和经济条件没我们这边好,有些麦客来了就不走了,就在我们当地落户,演绎出好多的故事。主要是麦客当上门女婿的多。</p><p class="ql-block">收麦那几天,家家户户伙食都比平常好得多,烙油饼、摊煎饼、煮鸡蛋、下挂面。人们都在拼尽全力地收庄稼,体力付出特别大。</p> <p class="ql-block">第三个流程是拉麦,晚上将成捆的麦垛装在驾子车上,乘着月色拉向麦场。也有好多人晚上不歇息,连夜挥舞镰刀割麦。</p> <p class="ql-block">第四个流程是打场,打场有两种形式:一是将麦子摊开来,在太阳底下暴晒,觉得晒干得差不多了,用拖拉机或牛挂着碌碡(一种石制品,圆形),反复转圈碾压,将麦粒从麦穗中碾压而出;二是用脱粒机,脱粒机就比较省事了,小捆的麦垛塞进去,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麦粒就从脱粒机底下坠落至预先准备好的袋子,麦杆向出口方向射出去好远。底下有人不停更换装麦粒的袋子,前面有人清理麦杆,直至所有麦子脱粒完成。</p> <p class="ql-block">在此期间,必须谨慎操作,要不然危险会随时发生,我们邻村就曾经发生过碌碡将孩子碰伤、脱䏠机将操作人员手指绞断的事件。割麦也时有危险发生,容易镰刀伤手。</p> <p class="ql-block">所有的麦粒脱麦穗后,就进入第五个流程晒场,晒场相对就比较轻松了,将带有过多水分的麦粒均匀摊薄,用耙子每隔两小时翻耙下,大热天基本晒三天就能入仓了。</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个流程是藏,就是储藏的意思,粮仓有砖砌的,也有苇席编织而成的。砖砌粮仓密闭性好,但不透气,粮食容易发霉,苇席编织的透气,但是容易遭到老鼠偷食。老鼠可以咬破苇席而进入粮仓。</p><p class="ql-block">热晒三天的麦子入仓时,必须在下午三点以前,带着太阳滚烫的余热入仓。这样就不易被潮气浸染。所有的小麦入仓后,农人们就可以暂时放缓下心情,农忙结束后经常有庆祝丰收的乡会,热闹异常。</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六月一日,上班途中看见街道旁有农民吆喝着卖艾草。这种植物散发一种气味,有醒脑驱蚊虫的作用。其实艾草的作用很多,我只知道这些,每年的端午,人们都会给家门口放置艾草,可能也有避邪的作用吧。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吃粽子习俗来源于南方,是纪念屈原和伍子胥而设定的节日。也是中国人祈福安康的一个节日。这样的日子和夏收重叠着,有更深的意味。</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夏收,人们已经不再匆忙。先进的机械设备让收麦子变得简单、从容。人们的生活不会因夏收的到来而和平常有过多的差别。在人们的意识里,只是一个普通的时间节点而已。</p><p class="ql-block">晚上坐在农村家里的院落里,听着枝头布谷鸟的鸣叫:“布谷、布谷”,听着算黄算割鸟一声声“算黄算割、算黄算割”的提示,心情和思绪穿越回那个人工收麦的时代……。</p><p class="ql-block">三秦大地的秦人祖先,在这片热土上生生不息地劳作着,书写着一篇篇农业进步的文明史,也书写着他们每一步的苍桑和辛劳,更书写着他们对美好明天的向往和执着。</p><p class="ql-block">祝三秦父老们:</p><p class="ql-block">喜迎麦熟 畅享杏黄</p><p class="ql-block">端午祥瑞 幸福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