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就该这样无忧无虑

黎明的春天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2.6.1</div> 六一儿童节到了,校园里洋溢着孩子们的欢歌笑语。唱歌、跳舞、课本剧、诗歌朗诵,还有心怡的美食、实用的文具、变废为宝的手工制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节日。<div><br>同在蓝天下,童心向未来!</div><div><br></div><div>回想我们的童年,除了文艺演出,还有队旗下的宣誓,记忆里还有什么是70年代儿童的幸福?在物质并不丰富,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一些小零食,一本作业本,一根带橡皮的铅笔,当时定然是孩子们幸福的源泉。<br><br></div><div>看看如今的孩子,学不完的兴趣班,补不完的辅导课,做不完的家庭作业,是条件的优越,同时也是童心的包袱。</div><div><br></div><div> 现在想来,亲近自然,无忧无虑才是70年代孩子们不可多得的幸福!<br><br></div><div>放学回家,一路走一路玩。看看野花,拔拔野草,追追蝴蝶,逗逗蚂蚁,尝尝野果,仿佛玩才是正事,学习倒成了副业了。<br><br></div><div>没有现成的玩具,我们就自己动手制作玩具。</div> <p class="ql-block">自然界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原材料。狗尾巴草除了用来逗伙伴挠痒痒外,还可以编小兔子、做戒指,松针用来拉大锯。在水稻收割的季节,把大人捆扎好的草垛布好战场,做碉堡打游击;挖稻茬头,先洗净泥,除了根须、保留两个节,截成手掌长度、挖个孔,便完成了农村土法制笛,一场吹笛比赛随时可以上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里一切不起眼的东西,也是好用材。譬如一段铁丝:拗个钩子,插在食指粗的竹竿上,做成柄,车着废弃单车内圈呼哧哧滚钢圈,伙伴们你追我赶,好不热闹。拗个铁圈,穿上网兜,便可去河里网鱼了。或者干脆就制个球拍样的空心圈,到猪舍厕所里绞些蜘蛛网,飞奔去田里逮停留在荷尖上的蜻蜓、去河边逮传粉的蝴蝶。男孩们还会用铁丝和橡皮筋制作手枪,那个得瑟劲啊,无以言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吃完的荔枝,核不能丢,把蒂上的残留果肉清理干净,插根牙签作手柄,一只陀螺便转起来了。伙伴们便可比试谁的陀螺转得久转得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吃完肉剩下的哈利壳也是宝,千万别丢。在地板上把突出的部分磨个小孔,按同样的顺序将它们用细铁丝串上扎起来,便是跳房子的绝美工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用纽扣和毛线做个键子,嘴里念叨着“一个键子踢一踢,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哪怕是一张纸张,也能玩出不少花样,女生们借此比拼各自的手工。简单些的,可以叠只小船,放舟碧波竞渡;还可叠只飞机翱翔天际;或者是叠个指南针,在四个立面写上想写的东西,玩起猜物游戏。复杂点的,可以折两个球,把气吹满,用一根纸卷成细长的棍子,两头各粘上充满气的纸球,一台电话机的听筒诞生了,几个女生把听筒放在耳边,喂喂喂,玩起了电话粥。还常叠许许多多的幸运星,写上寄语,把梦想装在玻璃瓶里;或者是折出千纸鹤,让祝福飞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男生们酷爱较量,便用纸张叠出许多的四角板,在地板上摔了起来。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叭叭叭响,挑战者的四角板猛烈的撞向躺在地上的四角板,如果被摔得翻了面,地上的那只四角板便成了挑战者的战利品;反之,两人的角色调换。别看一只小小的四角板,要成功摔翻身并非靠蛮力就行,还得讲究技巧,摔哪个角度很关键。除了四角板,三角板也是能玩的,比的同样是气力和技巧。三角板不是摔打,是击打。一只手轻捏住三角板的腹间,三个角朝外,另只手对准其中的一角击打,三角板便飞向前方,看看谁的飞得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论是大自然的馈赠,还是生活中的废弃小物件,在70年代的孩子们手里,都能变废为宝,折腾出无穷的玩具、无尽的玩法。</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本图由罗海燕拍摄)</h3> <p class="ql-block">  70年代的孩子,父母亲都在为一家子的生计忙碌奔波,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全然是学校和孩子自己的事。学与不学,学的好与不好,他们都没有太多的过问。只在拿回成绩单时问一问,成绩如何,为何做错题?其他也没有下文了。有文化程度不高的原因,也有精力有限的因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父亲曾经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书读的是自己的,别人偷不走。读得好,以后好找工作,读不好,就回家种田。但是,只要你有本事读下去,就是借钱也要供你上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撂下这样一句话后,父亲便没再管我的学习。而我,从此不用扬鞭自奋蹄,终是不负期望,初中考上了城里的重点中学,然后又放弃保送上本校高中的机会,以498.5分的高分考上全国重点中专(前几天刚听校友说,当时我的分数是学校第一名。对于这一点,我倒是没有印象,但分数高是事实)。</p> <p class="ql-block">再看如今,父母好无奈,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素质教育条件。谁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呢?于是,父母除了每日接送孩子上下学,周末还得送兴趣班、辅导班。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便参加了校外兴趣班,成为掌握琴棋书画一门或多门才艺的人才。若是学校要办场晚会,每个班级节目都够丰富。可若是野炊,我想五谷不分的可能会占大多数,至于生火煮饭的技能,或许更是少之又少。毕竟独生子女时代,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普遍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物质上父母对孩子几乎是有求必应,零食水果几乎不缺,甚至央求着孩子吃上几口。换之以前,苹果桔子等水果是多么珍贵而稀缺的东西啊,能够抢得一两片便是幸福不已。尽管物质上匮乏,可我们的精神是丰富的,生活常识是丰富的,生活技能是强的,学习上其实也不赖。轻轻松松、开开心心的学,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玩。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与玩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的“六一”节,除了庄严的入队宣誓,参加或观看文艺演出,观摩或接受“三好生”表扬,太多的东西都是不曾有的。童年里也没有芭比娃娃、没有奥特漫,没有零食和麦当劳,当然也没有学业的负累,有的只是田野里父母劳作时放任我们和泥摸鱼满身泥水的乐趣、上学放学路上摘花掐果满足吃货味蕾的经历,以及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成就感。放学回家,先去拔兔草、割猪草,或者是浇水喂猪,干完农活,吃了饭,才掀开书包,掏出书和本子做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然后便早早洗了澡准备睡觉。有时候兄弟姐妹还会来个睡前练功比赛,就是在床头靠墙倒立,比比谁坚持时间长,或者是翻跟斗,玩得不亦乐乎。听闻似乎是父母上楼了,才赶紧熄灯入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的好怀念这样的童年生活。无忧无虑,学玩两不误!</p>

孩子

四角

三角板

兴趣班

无忧无虑

童年

玩具

父母

除了

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