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李氏入湘始祖仁惠公后裔小记

新视觉

<p class="ql-block">  壬寅岁四月廿九,我和九庄堉李氏宗祠管委会振坤会长、族谱主编晴湖校长、常德片区分会长志林一行四人,应李氏宗祠观音寺分会国梁会长、仁惠公后裔李曙光、李朝勃兄弟和众亲之邀,前往观音寺镇寻根联宗。研讨当地仁惠公后裔与仁忠公后裔世代字辈对接之事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因仁惠公三兄弟于公元1466年离赣入湘客居龙阳(今湖南汉寿县)。随后仁惠公又迁居张家界市红土坪。而红土坪距桃源观音寺镇边境步行也不足五十公里。历代便有众多仁惠公后人迁入桃源县境内,尤以观音寺撩弓溪一带居多。但后因行政区划界定,关山阻隔,信息不通,两地同祖同宗的仁惠公后人便长期失联。</p> <p class="ql-block">  先后通过走访散居在桃源县境内的仁惠公后代,均无人知晓本族有无族谱、祠堂和完整字辈等有关史料。只是听前人口传自己是仁惠公后人或某字辈,唯一史证是雍正十年间(公元1732年)立有碑刻的李公文魁字斗华的墓茔。距今290年。据曙光兄弟及众亲介绍,文魁公墓茔座落于观音寺镇撩弓溪村。为寻找考证史料,于是我们一众十余人在曙光、朝勃兄弟的带领下,分乘三辆车,因我年纪大,且从未驾车行走高山峻岭陡峭的盘山道,不晓路况,便夹其中,首尾照应。约四十多分钟艰难缓慢行驶,到达撩弓溪。</p> <p class="ql-block">  下车后众亲十余人向东南沿坡道步行约300多米便到达文魁公墓茔前。随行年轻人将荒草砍除,显露出的墓碑虽历290年的沧桑,但见石碑色泽光润,字迹清晰。经勘验,文魁祖之墓穴落于群山环抱之中,来龙蜿蜒峻秀,左右青龙白虎护卫有情,前案文笔峰秀丽结水绕穴,群山峻岭中发出一流宛转迂迴行经穴前,顾盼有情。离卦午方(先天乾卦)秀峰绵延,形如天马,紫气升腾,气势恢宏。后继必是子兴族旺,辈出显贵之人。后因异族山界之争,坟茔受损,实属遗憾。文魁祖之墓立甲山庚向兼卯酉,庚寅庚申分金,坐心宿五度半向毕宿二度半作阳木局,前案文笔峰结水生发穴星木局,是为吉地。</p> <p class="ql-block">  据碑文记载,李公文魁字斗华之墓碑立于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墓铭孝男有三(李大旭、李大芳、李大成)。孝孙男也有三(李自友、李自文、李自秀)。根据九庄堉李氏一二三修族谱记载,李仁惠、李仁忠、李仁恕兄弟三人于公元1466年由江西省丰城县湖茫里入湘客居龙阳(今汉寿县),随后长兄仁惠公迁居沅陵县红土坪(今属张家界市永定区),二弟仁忠公迁居桃源县太平桥乡九庄堉,三弟仁恕公留居龙阳。至今五百三十余载。根据仁惠三兄弟入湘时间至文魁公立碑时间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计算,为入湘266年后立碑,按平均20年繁衍一代,文魁公应在十二世至十四世之间。相当于仁忠十二世至十四世的“卜、学、廷”三辈之一。这只是碑考之推测,又因孝男孝孙名子辨认也不一定正确,仅供讨论,不为证。</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曙光、朝勃兄弟及众亲在望阳山脚下农庄设盛宴款待,并合影留念,天下李姓一家亲,其乐融融。为寻根溯源,曙光、朝勃及众亲决定近日起程,前往张家界市红土坪村仁惠公迁居地寻根。</p><p class="ql-block"> 祝朝勃、曙光及众亲一路顺风,寻根有果,早日入谱归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