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家长、老师:<br> 端午节假期来到,身心放松但安全不放松,请谨记以下安全事项… 预防溺水<br> 五月份天气转热以来,各地发生了多起孩子溺水案例。天气变热,户外水边游玩增加,再次强调溺水风险。<br>1.不私自或相约到水域游泳;不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到水边玩耍;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场所场馆游泳。<br>收到伙伴邀约的,要拒绝并劝导对方不能私自去水边玩耍。<br>2.水边玩耍时谨防不慎落水,谨防捡拾物品、摸鱼抓虾、打闹等情形落水。<br>3.孩子到水边游玩或参与水上游乐项目一定要大人陪同,并提前做好应急防范措施,穿戴专门救生装备。<br>4.防止行车、骑行落水;警惕在水边玩耍时,降雨、泄洪等导致被围困。<br>5.孩子如果遇到同伴溺水,不盲目下水救人及手拉手施救,要及时呼唤成人来救并拨打110。<br>6.家长陪同孩子游泳、玩水,要时刻看好孩子,切勿因看手机而疏忽大意;谨防幼儿家中溺水。 交通安全<br><br> 1.注意乘车安全,不在车上打闹,不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车外,上下车时注意躲避其他来往车辆。<br>2.牢记法律对骑车年龄的规定:12岁以下不得骑自行车上路。 <br>3.要靠右侧通行,不在公路上追逐打闹和玩耍。<br>4.横穿马路和遇路口要特别注意过往车辆,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br>有斑马线的一定要走斑马线,没斑马线的也要确定没有违反交通规则,更要注意观察周边,确认通行安全。<br>5.很多事故因为闯红灯而发生。不要在绿灯将要结束时或红灯将要变成绿灯时抢行,遵守最基本的交通规则。<br>6.不乘坐超员超载车,不乘坐无牌无照无证机动车辆,不乘坐三轮车,老旧报废车。特别是寄宿学生假期往返注意乘车安全。<br>7.不要靠近其他车辆特别是大货车,避免进入汽车盲区。<br>8.家长驾车要时时记得减速慢行,避免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路怒驾驶。<br>9.不要把孩子独自遗留在车内。 食品卫生安全 食品安全仍是我们社会的一大问题,千万要注意。<br>1.健康饮食,少喝不喝各类合成饮料,少吃不吃不健康食品。<br>2.不吃变质、过期、“三无”食品,不吃来路不明的食品,孩子不捡他人食品、饮料。<br>3.外出清淡饮食,有些饭店难以保证饮食卫生,因此,除非特别喜欢吃,要避免海鲜,凉菜等易导致肠胃疾病或炎症的食物。<br>4.保持风险意识,疫情防控要常态化进行,把防疫与预防传染病结合起来。<br>5.把疫情防控形成的讲卫生、勤洗手、常通风,不去人员密集场所的做法保持下来,形成好习惯。<br>带好口罩、消毒湿巾等,及时洗手清洁,保持卫生。<br>6.大家时时处处保持学校、家庭的卫生清洁,维护公共环境卫生。 心理安全 各地发生多起学生自伤事件,一定注意心理安全<br>1.假期是亲子共聚的时光,家长可引导孩子制定计划,但要避免简单粗暴训斥。<br>2.家长要做好亲子沟通,避免家庭关系、过度压力造成学生心理安全问题。 户外安全 1.不到施工区域、铁路线及附近等场所玩耍、逗留。不在电力设施附近玩耍,特别是不要在电力设施附近、铁路沿线放风筝。<br>2.不在道路上、停车场玩耍,特别是不要在道路上滑板、踢球等活动;不在车辆经过的地方猛跑、折返。<br>3.在景区里,不到禁止进入的区域玩耍。不轻易到人迹罕至的区域“探险”。<br>4.在景区、商场等人员密集地方,谨防拥挤踩踏,看人太多了就不要加入。<br>5.不攀爬、破坏公共设施。不对火车、汽车投掷物品或设置障碍物。<br>6.不得在山区、林场抽烟;不乱扔烟头;更不能故意纵火。不让孩子在任何地方自己玩火柴、火机等引火用具。<br>一旦发现火灾,要及时消灭初起火灾,拨打119报警。<br>7.谨防户外的窨井、枯井、深坑,不到狭窄、密闭的空间和场所玩耍,防磕伤、摔伤、夹伤。<br>8.防范游乐设施安全事故,例如,防止大风吹起儿童玩的气垫。 居家安全 1.防拐骗,孩子不给陌生人开门;家长不要轻易将孩子托付外人;防止孩子特别是女孩被“熟人”伤害。<br>2.注意用电安全,不用湿手触摸电源开关和电器,防止触电。谨防孩子家中用火用电安全事故。<br>3.孩子不玩小刀、剪刀等尖锐物品或在家长看护指导下使用;家长应将危险物品放置起来。<br>4.对消毒剂、酒精、农药等危险品,对孩子进行安全提示,并放置起来。防止孩子误用,误食。<br>5.防止孩子攀爬阳台、栏杆;不要向窗外抛物。<br>6.排查一下家中是不是有用电、用气、用火、燃煤、坠物等安全隐患,学着用安全视角审视周围环境。 安全意识与应急求助 1.家长带孩子出行,要带好看好,不要只顾自己看景、聊天、玩手机导致孩子走失或遇到其他危险,保持孩子在自己视线内。<br>2.适时对孩子进行安全提醒,让孩子牢记各类报警电话和父母电话。<br>3.告诉孩子外出人流较大时,要牵牢爸妈的手,不四处乱跑,不到偏僻处。不接受陌生人的搭话和物品。<br>4.告诉孩子一旦与家人走散,要在原地等待,可以向警察、保安或所在场所工作人员求助。<br>5.孩子在假期要注意防止欺凌和暴力,防拐、防骗、防绑架、防性侵。<br>6.自己或他人遇到危险,可呼救,拨打110、119、120等报警和救助电话。<br>7.注意网络安全,凡涉及钱财、转账等一律不予理会,孩子们做为未成年人,不要在网上充值、打赏,不看低俗、暴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