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恰逢6月1日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节日——儿童节,在这两节相遇时,学校为孩子们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庆祝这快乐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活动一:画额。“画额”的习俗是汉族人流传下来的,古代的汉族人认为,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以雄黄酒涂抹的孩子的额头,就可驱避一些毒虫及邪物的侵害。“画额”习俗最典型传统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画上一个“王”字,或是画一只“老虎”,这样做的用意有两个,一是借雄黄为孩子驱毒,二是借“猛虎”为孩子避灾镇邪。</p> <p class="ql-block">活动二:包粽子。包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虽然孩子们吃过粽子,但是亲自尝试包粽子想必是第一次吧!首先来看看我们的食材吧!</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有请我们今天的特邀嘉宾:刘有煊妈妈,为我们讲解包粽子的技巧并作现场指导。</p> <p class="ql-block">迫不及待想看孩子们的表演了吧!看,他们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粽子包好了,不错吧!</p> <p class="ql-block">活动三:编制五彩绳。五彩绳,又称五彩丝、五色丝等,是端午节吉祥物兼饰物,具有辟邪作用,兼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五彩绳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由古代文身之俗演变而来。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极盛,借助天地纯阳正气辟阴邪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在诸多辟邪习俗当中,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五色丝即发展成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p> <p class="ql-block">活动三:制作香包。端午节佩香包,有避邪驱瘟之意,还可以做装饰用。一般香包从端午那天开始带,带到端午后的第一场雨,然后取下丢掉,寓意是让大雨冲走晦气和疾病。</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的针线活真不错!不信,你瞧!</p> <p class="ql-block">不管成品如何,孩子们在制作的过程中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值得表扬!</p> <p class="ql-block">活动四:旱地划龙舟。虽然不能在水上进行龙舟比赛,但是这次开展了旱地划龙舟,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既开心愉快的玩耍,同时也感受到齐心协力,勇往直前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高兴地品尝着美味可口的杨梅(特别鸣谢:刘有煊妈妈),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半日的活动,孩子们充分了解在端午节⾥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学习的兴趣,了解这节⽇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化内涵,以此来体验的意义。体会班级就是⼀个⼤家庭,⼈⼈都是班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相互爱护;增强学⽣爱⽗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中所蕴涵的⽂化内核,真正了解节⽇,了解中国传统⽂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化理念,弘扬创新节⽇⽂化,让这个六一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