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开启数学文化引领下的“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与发展”实践研究,聚焦“数量关系”大单元,促进教学方式转变,持续推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召开全市数学文化引领下的小学数学“数量关系”大单元教学观摩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 博兴县第三小学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传达会议通知,重视本次学习活动,及时做好学习安排。老师们非常珍惜本次学习机会,积极参加会议学习。</p> 精彩内容 <p class="ql-block"> 5月30日由韩敏、张淑华、李娟娟、贾强强等七位老师的精彩课例展示。在课堂教学中借力数学文化,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学生经历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借助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韩敏老师执教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以绘本故事的形式引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列出连加算式,并通过观察20个5连加算式,体会乘法学习的必要性和乘法的本质属性。学生在学习中理清数量关系,在数学模型中感悟数学道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速度本身是物理学概念,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张</span>淑华老师执教的《速度、时间与路程》中把速度概念的理解作为一个重点内容,凸显出速度的产生的必要性和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意义必要性,并努力从多方面、多层次帮助学生理解速度,从而建立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模型。</p> <p class="ql-block"> 李娟娟老师执教的《速度、时间与路程》,结合当下的疫情防控,由运动疫情防控物资的情景引入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李老师注重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来提炼数量关系,并以“为什么”“是什么”“怎么用”三问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明确速度及其单位,建立起用速度,时间,路程解决问题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 贾强强老师执教的课例《用速度、时间和路程模型解决复杂问题》,是基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一节生长课。学生体会不管哪种方法解决,都是运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根本模型,他们具有相同的内在数量关系本质。将行程中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一乘法模型,迁移学习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一乘法模型,拓展学习行程、工程等问题,逐步形成模型意识和几何直观。</p> <p class="ql-block"> 王红亮老师执教的《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一课中,以问题“老师的年龄和学生年龄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把直观的规律现象抽象成用含字母的算式来表示。课堂上王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思考和交流,明确什么变,什么不变,感受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广泛性和简洁性。</p> <p class="ql-block"> 任红淘老师的跨学科学习——《数学连环画》,引导学生经历创作数学故事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决定故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积累规划做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运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记录自己的经历;或者编一个含有数学信息的小故事,然后将这个故事画出来,做成小小连环画,与同学们分享,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p> <p class="ql-block"> 董斌辉老师执教的《曹冲称象》,以学生熟知的“曹冲称象”故事为依托,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探究中理解“曹冲称象”的基本原理是等量的等量相等,与他人合作制订称重的实践方案,并能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丰富度量的活动经验。</p> <p class="ql-block"> 博兴县博奥学校相文文老师《铸造模型思想 提升核心素养》专题发言提到,逐步学会从多个角度来认识和学习某个数学概念,数学学习就是将一种表达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表达形式,其本质保持不变,突出数学学习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学生感悟并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逐步学会将纷繁复杂的现实事物抽象概括为统一的数学结构及逐步体验并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 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的刘倩老师以《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为例,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专题发言:</p><p class="ql-block">一、巧构情景,立足已有认知,渗透符号意识。</p><p class="ql-block">二探究质疑,感受数学的严谨,培养理性精神。</p><p class="ql-block">三、辨析关系,建构模型,培养应用意识。</p><p class="ql-block">四、妙用微课,渗透数学史,开展德育教育。</p><p class="ql-block">五、发散思维,理解数学内涵,领悟数学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 樊文娟老师《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策略——低年级画图意识培养》专题发言,结合新课程标准,从几何直观能力解读、画图策略的重要性、画图策略运用现状和低年级画图意识培养策略四个方面发言。低年级数量关系教学中多研读教材,有效运用画图的策略,将画图的思想慢慢融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思维工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李月老师《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数量关系”大单元建构》的专题发言,结合新课程标准,分析学生应具备的的“四基”“四能”,回归“素养本位”。李老师从课标引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团队同行,护航数量关系教学深入推进;实践反思,助カ我们更好前行三个方面,交流在“数量关系”大单元教学中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仝秀亮老师《 抓核心概念,重知识生成,提核心素养 》专题发言提出:挖掘核心概念内涵,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经历知识产生过程感受数学文化魅力;丰富综合实践形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要有即时的数学眼光,外显于数学语言,内隐于数学思维,沉淀为数学文化。</p> <p class="ql-block"> 牛向华老师以“速度 时间 路程”一课为例,进行《从数学核心素养视角 看一节课的今昔变化》发言。牛老师通过团队的磨课过程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首先站在六年整个知识体系中进行审视,再从学段目标进行研读,最终落脚于一节课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把核心素养表述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p> <p class="ql-block"> 刘卫芳老师进行《数学文化引领下的“数量关系”大单元教学思考与实践》专题发言,刘老师认为:每一个特定的学习内容都具有培养相关核心素养的作用,要注重建立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数量关系”大单元的内容本质是数量关系,具有一致性,其指向的核心素养也具有一致性。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做出来”,更要“上出来”。在数学文化引领下的数量关系大单元整体教学将是在单元之形,素养之魂,文化之韵之下让学习真实地发生。</p> <p class="ql-block"> 最后,市教研室谷翠翠老师对本次课例观摩进行总结发言,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学思﹣践悟”》的专题发言中,对七位老师的课例进行精彩点评。</p><p class="ql-block"> 谷老师还提出了四点思考:进一步聚焦数量关系,凸显学习本质(数量关系的认识和应用);进一步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进一步聚焦单元整体设计;进一步聚焦教学的扎实有效。</p><p class="ql-block"> 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关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整体分析数学内容本质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分析主题一一单元一一课时的数学知识和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确定单元目标,并落实到教学活动各个环节,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促使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把握,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p> 学习纪实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积极参与本次学习活动,进行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并认真做好记录。</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办公室学习,不错过宝贵的学习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认真做好笔记,学习中促成长。</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教学需要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更需要我们及时的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育理念。让我们不忘教书育人初心 砥砺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