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新课标出台,像春风吹开了教育教学的新局面。天津班作为新生学校,尤其重视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要求所有老师的课堂都要有意识地从“教”转向“学”。为了把新课标精神充分贯彻到课堂,天津班各教研组加强了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于5月下旬推出了学科展示课,特邀请蔚县教研室专家老师们前来听评课,给予我们教学上的指导。这个初夏,天津班的教师队伍中,掀起了一股浓浓的教研之风。</p> 教研组磨课 <p class="ql-block"> 5月初,各教研组老师都相继开始了在自己课堂上学着“放手”,少讲、精讲、引领自学,鼓励合作探究,生生互动互助,追求课堂自主生成,从而完成由“教”到“学”的转变。然后,再通过集体教研,确定上课老师,选出上课内容,一遍遍打磨教学环节,力求让课堂上“学生的学”成为主流,老师的引领智慧越发娴熟。</p> 课堂展示 <p class="ql-block"> 5月24日上午第二节课,数学李国印老师率先走进课堂。面对二十多位领导和老师,李老师胸有成竹:出示学习目标,课前小热身,步步引领,合作学习,课堂检测,达标反馈,课堂活泼而有序。</p> <p class="ql-block"> 5月24日下午,语文陈文玲老师用一篇经典文章《紫藤萝瀑布》,把孩子们和听课老师带入了梦幻般的紫色意境。知人论世,知人识文,陈老师像个高明的教母,言语不多,却恰到好处,款款深情,唤醒心灵。一堂课,深入浅出,知识性和人文性双双落实。</p> <p class="ql-block"> 5月25日,郝振伟老师的英语课,更胜一筹。郝老师作为多年的资深教研员,早已把学科核心素养刻在了心里。他的课虽有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却浑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之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目标高效达成,震撼了到场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p> <p class="ql-block"> 5月26日上午,张冬老师的物理课从一句阿基米德的名言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鲜明而趣味横生。学生们的高度参与与老师的引领艺术相得益彰。一堂课,张老师既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云淡风轻,又让知识点深入了学生心里,很好地践行了学生“学”为主的教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 小崔老师的地理课是本次展示课的最后一节。年轻的崔老师,熟练运用多媒体演示地理知识,着实让听课的老师们点赞叫好。孩子们的探究活动使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形象直观的图文也让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不由自主地跟着同学们上了一节有趣的地理课。</p> 专家点评 <p class="ql-block"> 连着三天,教研室专家老师们的分批前来天津班,听课评课,对各教研组的工作给出了较高的赞誉,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在与专家老师的交流中,天津班老师也深深感觉到蔚县教研室领导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寄予我们天津班的厚望。同时,我们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转变势在必行,这股春风必将吹开教育的真谛之花,还给学生们自主创新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英语专家老师在听完郝振伟老师的课后,还即兴赋小诗一首,其精准的点评让老师们佩服不已,津津乐道。</p> <p class="ql-block"> 教研室刘宝副主任指出,天津班本次教研活动从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入手,通过集体教研、观摩课堂教学、回放教学过程、评说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式方法,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最后,刘主任提出殷切希望,希望我们天津班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蔚县开花结果,为蔚县的教育教学的工作做好表率。</p> 总结学习 <p class="ql-block"> 展示课之后,更要把“从教走向学”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每一堂课。郑校长组织老师们开展了总结交流活动。各教研组长、上课老师和学科组内老师,一一发言,畅谈得失和以后课堂的具体规划。大家一致认为要让课堂成为开放课堂,让协同学习成为常态。</p> <p class="ql-block"> 郑校长重申了优质课堂必须具备的要点:一是先进的教学理念;二是机智的教学策略;三是个性化的课堂教学风格。老师在分析学情的前提下,首先要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要设计好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好教学资源和工具,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才会使课堂高效。</p> <p class="ql-block"> 最后,郑校还和大家一起畅想了最理想的课堂境界,那就是——教师以学习设计师的身份,提供真实的脉络情境,帮助学生成长。学生的知识、情感、价值观等在自主建构、同伴协同、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自然生成。</p> <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的路任重而道远,每一个教育者不管岁月几何,都要勇敢地做一个学习者,勇于展望未来,勇于改变自己,如此才会耕耘好课堂教学这块田地。所幸,天津班就有这样一群有情怀的耕耘者,我们一起,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