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引言:明天就是儿童节了,看着孩子们每天涂涂画画、捏捏做做、唱唱跳跳,开心得不得了,也勾起了我儿时的诸多回忆。别人说成人的一切都可以在你儿时找到影子,真的是这样。</p> <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人是对熟知的事物感兴趣,还是对未知的事物感兴趣。</p> <p class="ql-block">前段时间在新华书店溜达了一圈,有几个书题吸引了我,因为书都封上了膜,也不知具体讲了什么,后来又出于节省便在淘宝买了回来。书到之后,才发现一口气买了七八本:《希腊三百年》、《卢浮宫艺术课》《梵高传》……外人肯定很惊讶:一个本身与艺术不搭边的人居然买了这么多讲艺术的书,装……吧?</p> <p class="ql-block">我觉得是有点装筋。但是能买回来的确还是处于兴趣使然,细细回想我的这种偏爱还是有迹可循。</p> <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我是很喜欢画画的,尤其人物画像,瓜子脸,柳叶眉,樱桃小嘴,细腰长裙,偶尔还会露出外排腿的高跟鞋。所有的人物基本都是这个造型,也许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美人标准。</p> <p class="ql-block">上初中有段时间,班里同学迷上了篆刻。工具就是两角钱的小刀和一块带斜面的长条橡皮擦,先把斜面削去,让横截面变成长方形,然后把要刻的字的反面写法用笔写好,再把空白处用刀挖去。橡皮有个好处就是刻错了也不用担心,因为有弹性,刀下多了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我一般只刻两个内容,我自己的名字和爱恨情仇四个字。平时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刻,每次数学晚自习老师经常用来考试,我很快做完试卷,也不再检查,然后就开始我的篆刻美好小时光。我一直低着头,非常专注,老师也许以为我在认真做题,从来没有发现过。一般等我刻好刚好打下课铃,卷子一交我就和其他“同仁”互相交流欣赏杰作。也因为从不检查试卷,所有考试与满分无缘,总是差个一两分。不过我觉得人生很圆满。</p> <p class="ql-block">上班之后,一度爱上了国画。毛笔宣纸弄了一大堆,还买了一些专业书籍,自学自画。不过还是画成了一些作品,虽然都是临摹山水花鸟,但也有个几分像,不至于把山看成水,还有几幅我挂在了墙上,更送了几张给朋友,现在回想起来他们怎么敢要?也许他们太善良了,或者出门就揉作了一团也不是没有可能</p> <p class="ql-block">自己在这些所谓的“艺术”上没得到过专业的熏陶和培养,再加上自身缺乏自我挖掘潜力的毅力,所以无论是兴趣还是天赋早已经无迹可寻。但是骨子里还是对这些东西有所向往,这种向往慢慢地转成了对相关事物的欣赏。或许因为欣赏这个事情更来得容易些,再则指手画脚是谁都擅长的事儿。</p> <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我有两个人生梦想:去埃及金字塔和卢浮宫。本来计划四十岁时实现这些,但现在四十几了也还是无能为力,想来倍感惭愧。《卢浮宫艺术课》我看得确实认真,以至于创城值守途中我都带着翻看几页。因为缺少艺术根基,又没有一双慧眼,名画之美仅凭人个认知实在不能体会,但是那种色彩、造型、以及背后的故事却有一种无穷无尽的魅力,它似乎像磁力一般吸着你不肯离去,想走近再走近,像魔法一般扯着你深入再深入。它让你一段时间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一会网上找图,一会又考虑要不要再搞几本来了解一下。它所带给你的并不仅仅是美的享受,而是触动灵魂的共鸣以及对世界文化艺术的膜拜。</p> <p class="ql-block">我总是对有些复杂的线条和奇特的造型极其感兴趣,尤其是具有异域特色的东西,或许就是因为少见多怪才会大惊小怪。当你沉迷于一些东西,那些无关紧要的人或者事在脑海中逐渐模糊,甚至怀疑其真实性;而这些你感兴趣的东西虽然离你遥远,但在你的眼中却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立体,甚至触手可及,你的人生也顿时有了生机。所以我觉得在我这个年纪能找到一种东西来慰藉心灵是一种很幸福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梦想,也许可以实现,也许永远不能实现,但是在追梦的途中你的内心一定会因此更加充实,更加充满力量!</p>